<address id="xlrhz"></address>
<address id="xlrhz"><address id="xlrhz"><nobr id="xlrhz"></nobr></address></address>

<address id="xlrhz"><listing id="xlrhz"><meter id="xlrhz"></meter></listing></address>

<em id="xlrhz"><address id="xlrhz"></address></em>

<address id="xlrhz"><address id="xlrhz"><nobr id="xlrhz"></nobr></address></address>
<address id="xlrhz"><listing id="xlrhz"></listing></address>
    我的位置:首頁>文章詳情

    【青島就業萬象】4500余農民工返鄉變身“創業族”

    “事兒不是俺一個人干的,是好政策和善良的家鄉人才有了企業的今天?!?007年,王大偉回到自己家鄉膠州開始創業,在各級政府的支持下,他和他的團隊將一個小作坊逐步打造成主打滾輪架系列產品的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轉移農村剩余勞動力1500余人次,帶動10余戶經濟困難家庭脫貧致富,展現了一位農民企業家的社會擔當。

    近年來,青島市結合本地實際,樹立實干實績鮮明導向,多元拓展就業創業途徑,促進更多農民工就近就地實現就業創業,切實鞏固拓展了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為實現城鄉共同富裕開掘了“源頭活水”。

    截至2022年6月末,青島常住人口中在崗農民工197.09萬人(本地戶籍98.52萬人,外地戶籍98.57萬人),從行業分布看,制造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批發和零售業吸納農民工就業人數較多,占比分別為38.97%、13.57%、12.83%,制造業依舊是吸納農民工就業的主要行業;政策性扶持農民工返鄉創業4575人,帶動就業11552人。

    ——深挖“蓄水池”,在構建靈活就業體系上出實招

    靈活就業是吸納就業的重要蓄水池,也是農民工等求職群體在青就業、增加收入的重要途徑之一。

    青島市依托“工賦青島”,與海爾卡奧斯積極對接,創建了集查詢崗位、供需對接、技能提升等功能于一體的靈活就業服務平臺。平臺堅持“政府引導、社會創建、市場運作”原則,為農民工提供一體多元線上服務。同時,有效銜接全市6個靈活務工市場,實行統一監管,創建固定攤位、移動招聘、即走即停的“一張網、多市場”短平快招聘模式。

    “今年以來,全市6所靈活務工市場服務農民工等求職群體20萬人次,其中,外來務工人員15萬人次。”青島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打開“金口袋”,在解決創業資金難題上務實功

    2018年,萊西市院上鎮吳格莊村的吳帥文自己開辦了一家民營醫院?!皠偲鸩綍r,因需要各類醫療器材和設備,面臨資金周轉不開的問題,差點放棄。”抱著試試看的想法,吳帥文向萊西人社局申請了45萬元的創業擔保貸款,開業資金難題一朝得解。2021年疫情反復,吳帥文又申請了45萬元的創業擔保貸款,渡過資金缺口難關。

    以“真金白銀”厚植沃土,創業的“雨林”方能“萬物競秀”。青島市全面落實支持返鄉入鄉創業扶持政策,對符合條件的農民工給予最高3萬元創業補貼及最高60萬元的貸款;創辦小微企業最高可提供300萬元的創業擔保貸款。2022年以來,為4439人發放一次性創業補貼7942.9萬元,為448戶企業發放創業崗位開發補貼227.6萬元。

    “除將返鄉創業農民工、農村自主創業農民納入創業擔保貸款服務范圍外,我們還鼓勵各區市因地制宜,破解貸款難題。”青島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據了解,嶗山區已率先出臺了適合本區實際的農民創業擔保貸款政策,由質押和保證擔保調整為免擔保和保證擔保,對個體經營貸款額度5萬元以下、企業貸款額度10萬元以下的,政府免反擔保。此項政策實施以來,已為1000余名農村創業者提供擔保貸款5100余萬元,其中,2022年為60名創業者提供貸款310萬元。

    ——精筑“鳳凰臺”,在匯聚資源要素上求實效

    單絲不成線,獨木難成林。創業平臺的優勢在于集聚各類要素資源、降低投入成本。為此,青島市筑起“鳳凰臺”,謀求鳳來棲,先后在即墨、平度、萊西等區市建立返鄉創業孵化基地(園區),鼓勵區市在優化現有創業孵化園區的基礎上,建設一批農村創新創業園區等綜合性孵化載體,實施返鄉入鄉創業專項服務,為有創業意愿的農民工等人員提供創業培訓、創業指導、項目推介、擔保貸款等服務,提升返鄉創業成功率。同時,以“鳳凰臺”為基點,輻射周邊農戶,調動鄉村人才創業創新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以創業帶就業促發展,實現“創業一處,富民一方”。

    平度市崔家集鎮西紅柿現代農業產業園,通過租種大棚、入園打工,實現了“家門口”創業就業致富。產業園吸引了周邊及外地3000余人常年前來務工,一些村民看準商機,在村中開起了快餐館、包子鋪、饅頭店和小超市,打造具有當地特色的“農家樂”,村莊的年輕人“返流”回家,有500余名在外能人、外出務工人員和大學生返鄉創業,從事西紅柿種植、電商銷售和購銷服務。2021年,全鎮櫻桃西紅柿大棚總數超過2400個,僅此一項,可幫助群眾增收4.3億元,人均增收超過5500元,園區產業帶動村民致富效果顯著。

    ——織密“兜底網”,在夯實援助服務平臺上鉚實勁

    在幫助重點人群實現就業的道路上,一個人都不能掉隊。近年來,依托山東省公共就業信息系統,青島市開發搭建了“就業援助公共服務平臺”。將所有失業人員及就業困難人員全部實名制納入平臺管理,以街(鎮)為網格單元,按照個人是否有就業、創業、培訓意愿進行分級分類,主動為其提供跟進式、定制式精準就業援助服務。將就業創業和培訓政策送到每一個援助對象家中,幫助援助對象了解適合于自身的政策和辦理途徑;針對個人不同的求職擇業需求,為其提供適合的崗位信息,同時向有用工需求的用人單位推薦就業,確保有就業意愿人員“多崗可挑、有崗可上”。

    據悉,該平臺上線以來,為10萬余名農村戶籍人員進行了精準幫扶,5.4萬人實現就業。

    青島財經日報/首頁新聞記者 封滿樓

    評論一下
    評論 0人參與,0條評論
    還沒有評論,快來搶沙發吧!
    最熱評論
    最新評論
    已有0人參與,點擊查看更多精彩評論

    請輸入驗證碼

    国产剧情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