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裸眼3D秀,讓中山路這條百年老街,重新煥發了生機。一場久違的啤酒盛會,將青島的老城區拉回了人們的視野。
“青島有兩種泡沫,一種是大海的泡沫,另外一種是啤酒的泡沫,兩種泡沫皆讓人陶醉……”以啤酒為媒,隨著首屆上街里啤酒節落地,未來,資本、技術、人才要素將加速集聚,深耕城市更新與招商引資,加快文旅融合與商業點爆,青島市南區“以節促產、以酒興城”正逐步由藍圖變為現實。
一個生機勃勃的西部老城正在以嶄新的形象走進大眾的視野。華洋折中、方形圍合的老里院里,傳統精粹和時尚新潮共鳴、文化氣息和趣味情調同在,這次啤酒節也創新將分會場選在部分老里院里,在這里,最是能夠品味市南,感受青島。
以中山路周邊區域為主的老城區,是青島城市發展的原點,是青島海派文化的凝結,也是青島城市經濟的根脈。推進以中山路區域為主的歷史城區保護更新,是青島面向未來謀劃部署的一項歷史性工程。今年,市南區按照全市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設三年攻堅行動部署,將歷史城區保護更新作為重要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加快業態重塑和迭代升級,舉全區之力打造“青島上街里”超級IP。
90年代初“誕生”啤酒節
31年前,首屆青島國際啤酒節在中山公園舉辦,向世界展示了一個開放的、活力的青島;31年后的今天,2022青島·市南首屆上街里啤酒節在海誓山盟廣場啟幕,向世界展示的是一個最具青島特色、兼具商貿活力和人居品質的歷史城區。
啤酒,仿佛刻進了青島人的DNA,好比重慶人對火鍋的執念,北京人對豆汁兒的難忘,構成這座城市的生活味道與文化符號。青島啤酒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903年。彼時青島建置不久,啤酒成為青島工業開創期的見證物。早期的青島啤酒產量不大,作為一種“摩登”奢侈生活和社交場合身份的象征。解放后的一段時期內,仍是老百姓生活中的稀缺品。
青島真正開拓啤酒文化想象,是90年代初啤酒節的誕生。從此,啤酒布局冒著市井生活的滋味,還澎湃著青島“開放、現代、活力、時尚”的動能。
1991年6月23日,第一屆青島國際啤酒節在市南區中山公園西側花卉區舉行,在壯觀的藝術花車巡游之下,30多萬名市民游客涌上街頭,品酒、美食、演出,一場啤酒唱主角的“東方狂歡節”拉開了帷幕。隨后,第二屆、第三屆啤酒節在市南區匯泉廣場舉辦,贏得了海內外的廣泛贊譽。此后,啤酒節轉入嶗山區、西海岸舉行,成為每年夏日節慶的“必選項”。
“上世紀70年代,我們過年能領到限量供應的“啤酒票”,那時限量供應4到10瓶?!痹谇鄭u文史研究者沈明書印象里,80年代的市南區中山路區域已經有了啤酒屋,只要啤酒桶擺上,足以讓人開懷。啤酒已融入青島人的日常,逐漸演繹出鮮明的啤酒文化。哈啤酒、吃蛤蜊、洗海澡成為青島夏季的標配,成為享譽全國的城市特色。
當前,按照5A級景區標準打造的傳統而又嶄新的“街里”正在掀開面紗。首屆上街里啤酒節的開幕,為老城區帶來了更多的人氣、商氣、煙火氣。據悉,在啤酒節舉辦期間,市南區將在1907光影俱樂部舉辦金融、科研、衛生、重點企業、文化等5個主題專場活動,通過上街里啤酒節進一步充分挖掘和彰顯歷史文化特色,推進城區保護更新利用,加強招商引資搭建高端合作平臺,導入更加豐富的新興業態,打造時尚引領、經濟繁榮、文化回歸、民生改善的魅力街區。
百年建筑披上“科技外衣”
繡花并非一針一線,城市更新也并非一朝一夕。奏響老城復興的樂章后,市南區提出了“光影市南”的概念,在老城區建設方面,不斷外延擴展“光影”的定義,融入最新的數字技術進行解讀,以創意、科技提升復興中山路街區,在西部老城區實現“建筑可閱讀、街道可漫游、歷史可穿越”,最終在7月的盛夏給大家呈現出了一個令人耳目一新的中山路,以“光影中山路·活力上街里”的形象打響了“光影市南”品牌的第一炮。讓歷史城區從“亮起來”變成“靚起來”,推動人流向歷史城區“回潮”,產業向歷史城區“回歸”。
游客可以邊喝啤酒,邊駐足驚嘆于百年建筑在披上“光影”的外衣后散發出的別樣魅力。7月21日,數字人青島小嫚以青島城市推薦官、市南文旅宣傳大使的身份,首次出現在中山路百盛戶外裸眼3D大屏中。總面積1400平米的裸眼3D大屏,是目前中國北方最大的3D大屏,結合了中山路當地文化和元宇宙虛擬元素,將成為最具青島特色、最具視覺沖擊力的3D大屏網紅打卡地,為夜間的百年中山路,裝點一抹具有科技感的色彩。如今的中山路在科技的“裝扮”下,人潮如織。
今年以來,市南區歷史城區6條攻堅戰線31項任務齊頭并進,10大戰區90個項目建設全面展開,“銀魚巷”等街區開業運行,58個“品牌示范+流量導入”項目落地,“老街里”加速煥新,中山路商圈快速起勢,一個以5A級景區標準打造的歷史文化特色街區,正在逐步呈現。
當下的西部老城區將現代化、綜合化、一站式富有特色的購物環境與商業街鱗次櫛比、個性迥異的時尚潮品店鋪相結合,重新定義了生活在島城西部老城人們的新生活。而豐富的人文歷史、文博場所和人文景點,最具市南精神底蘊,主題各異、內涵豐富的特色文博場所、人文景點、書店,讓市民、游客可以觸摸這座城區多條文化泉流的脈搏。
因為啤酒節的契機走進西部,人們會驚喜地發現,老城區“生長”出了更多具備時尚特質的新地標、科技感滿滿的新潮流,尤其在市南區歷史城區保護更新諸多項目順利推進的加持下,西部老城以尊古納新、包容開放的特色讓每個市民、游客感受到大快朵頤的快樂,從熠熠生輝的百年老字號到時尚前沿的網紅打卡地,從小眾別致的城市音樂角到個性十足的特色市集,這里曾是老城文化和情感記憶的重要載體,也是城市結構優化、功能完善和品質提升的有力證明。
要探究一座城市的性格,氤氳于其煙火氣息中,大抵是最直截了當的方式。來自湖南長沙的畢業旅行者們對地圖最感興趣,“折頁上還有西部老城區停車場、地鐵、公交站點,乃至公廁位置,真的很貼心,畢竟外出旅行,最復雜的莫過于交通,最不可忽視的莫過于公廁?!?/p>
“在啤酒節開幕之際我們推出這本小冊子,正是希望借助流量推薦老城,提起老城,很多人會覺得破舊、落后, 但如果來看看會發現,其實并不是這樣的,有百年積淀的歷史和文化為底蘊,老城有一種別具風味的潮流與時尚,我們希望通過這樣的圖冊能夠加深年輕人對老城區的認可,愿意到老城區看一看,希望方便市民游客吃好喝好玩好的同時,也希望能夠為老城帶來更多的人氣和活力?!笔心蠀^文化旅游產業發展中心副主任于華介紹。
城市更新讓老建筑“翻紅”
青島市第十三次黨代會報告提出,“實施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設三年攻堅行動,持續提升宜居宜業宜游水平”。今年,市南區劃分出 22 個城市更新單元,實施 19 個產城融合發展工程,14 件品質提升民生要事。對 0.81 平方公里歷史城區核心區實施精致化全域管理,按照 5A 級景區標準打造中山路區域保護更新典范,重塑產業與空間關系,重聚歷史城區人氣,讓歷史城區成為建筑可閱讀、街道可漫步、城市可記憶的“文化客廳”。
如今,廣德里1898華麗蛻變,開街即“出圈”;濟寧路24號三江里“長”出書房、精廚、咖啡、酒吧等豐富業態,“老建筑+新消費”“舊里院+新經濟”“原場景+新體驗”悉數激活;“紅房子”繼以博物館重新啟用后,深度塑造為“紅房子音樂家”酒店等。不久,民俗風情新場景劈柴院,市井煙火新場景的四方路老字號集聚區,品質生活新場景濰縣路19號,情調消費新場景四方新里7棟里院等,也將迎來蝶變。
此外,西藏路片區、沛縣路片區等一個個老舊小區煥然新生,棧橋海濱、燕兒島公園等一片片花海綻放。不難發現,市南正以城市更新建設為契機,在“西提東優”規劃基礎上,進行著一場城市結構優化、功能完善和品質提升的全新變革,以開放姿態加速煥新與崛起。
中山路是青島百余年歷史的見證和縮影,市南區充分挖掘和彰顯歷史文化特色,推進城區保護更新利用,加強招商引資搭建高端合作平臺,導入更加豐富的新興業態,打造時尚引領、經濟繁榮、文化回歸、民生改善的魅力街區。
提升功能、提升空間、提升活力,突出文化傳承,推進歷史城區保護更新,發展符合老城區特色的產業,市南區不斷促進傳統文化更新、產業轉型升級、人居環境提升有機融合,打造最具青島特色、兼具商貿活力與人居品質的歷史城區。 保護更新歷史城區,涵養城市文化底蘊。市南區堅持尊重和善待城市歷史,在保護中更新提升,活化利用歷史資源,繁榮發展新興業態,持續改善人居環境,賦能歷史城區迭代更新、延續文脈、煥發活力。
從商城變為人防停車場,中山商城“轉身”助力老城交通;從舊里院變成人才公寓,濟寧支路“四緯聯動”增強人才吸引力;從消除安全隱患到提升整體品質,劈柴院環境整治講述更和諧有序的老城故事……除此之外,演奏著“叮叮乓乓”春日序曲的濰縣路19號,“整容成功”后的中山路銀行群,充斥懷舊與煙火的老里院……無一不彰顯著市南區全力推進文脈傳承與創新,打造歷史文化保護區的信心。
“小紅樓有了新花墻,可以在那里一邊聽歌一邊拍照打卡”“Berry Beans的咖啡很正宗,環境也很有意境”“到平方公園感受PPT實驗展絕對是春日里最浪漫的體驗”……夏日集市、銀魚巷地標,新的網紅經濟將歷史文化與時尚生活相融合,為老城區的業態注入的新活力。
百年街里,是一幅青島城市化的“清明上河圖”,更是一張更新跨越的時代新畫卷。全面推進以中山路區域為主的歷史城區保護更新,爭創全國歷史城區保護更新試點城區,市南區按下規劃建設“快進鍵”,跑出環境整治“加速度”,擦亮老城新生“文化牌”,激活產業業態“新動能”,促老城新生。
市南,一路向未來。
青島財經日報/首頁新聞記者 李倚慰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