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1日,第八屆“市長杯” 創新創業大賽鄉村振興專題賽暨首屆山海盟鄉村振興創新創業大賽復賽在青島市城陽區天安數碼城國際會議中心舉行。大賽以“創新振興鄉村,創業成就夢想”為主題,采用“線上路演+線下評審”“現場路演+評審”相結合形式進行,50個參賽項目在“云端”和現場展開激烈角逐。最終,“無人機智慧農業服務系統”“循環經濟助力鄉村振興”“數字鄉村一張圖”等15個項目脫穎而出,將進入8月份舉行的決賽環節。
本次大賽由青島市農業農村局、青島市民營經濟發展局、青島市財政局、青島市教育局、青島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主辦,青島市創業者協會、青島市中小企業公共服務中心承辦,青島市社會組織總會等單位協辦。
50個復賽項目涉及領域突破傳統農業范圍
大賽圍繞國家鄉村振興戰略部署和“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發展戰略,突出綠色發展,整合創業創新資源,著力激活農業農村創業創新活力,搭建服務鄉村振興的創業創新平臺,助力優秀創新創業項目健康發展,既是落實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舉措,更體現了勤勞致富的價值取向,掀起了以創業創新助力鄉村振興的熱潮,為青島市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先行區增添新動能。
據介紹,鄉村振興創新創業大賽自今年5月啟動,吸引61個項目報名,50個項目通過參賽初評進入復賽環節,參賽人員有返鄉創業農民工、中高等院校在校學生、退役軍人、科技人員、鄉村能人、經營管理人才等,項目涉及現代農業、農產品加工、農業社會化服務、智慧農業、鄉村旅游、農村電商物流等多個領域,突破了傳統農業范圍,體現了鄉村產業融合、城鄉融合發展趨勢。
經集中評審、預選、提升培訓等環節,參加復賽的50個項目分別通過在線和現場競賽形式展開精彩紛呈的路演,來自鄉村振興、現代農業技術、項目投資、企業管理、科研院校、文化旅游等領域的10位評審專家圍繞企業的創新引領性、帶動就業、項目團隊、發展現狀和前景等多個維度,對項目進行提問和評審,經過激烈比拼,最終15個項目晉級決賽。
鄉村振興項目創新思路與模式獲評委點贊
在比賽現場,許多項目的創新思路和模式令人耳目一新,由青島一粒粟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提報的無人機智慧農業服務系統,依托研發的“滴滴”打藥系統,通過農戶下單、飛手規模接單等模式,進行無人機飛防作業,極大地節省了人力物力,獲得了評委和觀眾的好評。青島迎瑃智能倉儲有限公司提報的“顆粒歸倉—深耕十年,接穩糧食產后第二棒”項目,聚焦糧食產后服務,主攻糧食收獲后的全套自動化智能化設備,動態做好糧食產后“收貨——倉儲(烘干)——輸送——加工”等環節,為確保糧食安全做好倉儲保障提供了新的思路。
作為評審專家,青島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合作社學院)院長、博士生導師李敬鎖教授表示,首次鄉村振興專項賽項目的質量和水平較高,各創業團隊在商業計劃書制作、項目路演、現場答辯等各方面準備充分,多個項目融入科技元素,并突出新模式、新產業、新業態等亮點。
青島創業城市建設專家導師楊舜堯認為,這次比賽一半的項目體現了數字化、智能化發展趨勢,既有經濟效益突出的項目也有公益類項目,項目既符合鄉村振興、綠色發展、基本農田保護等國家重大發展戰略,又體現了智慧化的現代要素,還有感情、有溫度,充分體現了創業人員對農業、農村、農民的強烈社會責任感和深厚感情。
以大賽為媒介持續挖掘扶持鄉村振興項目
青島市農業農村局二級巡視員史躍林表示,下一步,青島市農業農村局將圍繞鄉村振興,對獲獎項目和表現優秀的項目,在創業扶持、創業服務、伙伴賦能、創業訓練、人才鼓勵、融資支持等方面,推進與政策措施相掛鉤,加強持續跟蹤,有效推進項目和資金、資源、人才要素對接,打造多方參與、跨界融合、有機銜接的鄉村振興生態。持續推廣優秀創業項目,提升創業項目和創業者知名度,拓寬市場發展渠道。同時,項目所在區市也將進一步密切關注相關項目的發展,扎實做好政策扶持和創業指導等后續服務工作。
近年來,青島市積極推動鄉村振興創新創業,堅持政策支持、平臺搭建、資源集聚,隨著農村創業創新環境的不斷改善,涌現出一大批農村創業創新項目和創業帶頭人,特別是現代特色種養、生態農業、智慧農業、鄉村文化、互聯網+、科技+農業農村等產業迅速發展,農業農村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不斷涌現,“雙創”項目帶著農民干、幫著農民賺,為鄉村振興發展注入強勁活力。
據統計,青島市發布農業主技術模式30項,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持續提質增效,現有登記注冊家庭農場1.2萬家,農民合作社1.76萬家,市級以上農業龍頭企業333家。全市現有農村創新創業人員3.5萬人,就地就近帶動就業11.2萬人,有9人入選全國農村創業創新典型案例。
青島財經日報/首頁新聞記者 聶艷林 通訊員 石榮芹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