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證券業全部140家證券公司合計實現營業收入人民幣5,011億元,同比增長12%;實現稅后凈利潤人民幣1,886億元,同比增長29%。畢馬威日前發布《2022年中國證券業調查報告》顯示,中國證券業受益于多層次資本市場發展,各項關鍵指標保持良好發展態勢,同時在財富管理和數字化變革方面體現出明顯的結構亮點。
畢馬威認為,證券行業凈利潤增長得益于去年主要股指上漲和結構性牛市的推動,股基交易量顯著增長,2021年A股滬深兩市全年股票總成交額為人民幣258萬億元,同比增長25%,證券行業平均經紀傭金率為萬分之2.801小幅上升,經紀業務盈利能力有所回升。自營業務受益市場整體水漲船高,收入上漲 11%。
注冊制推進等政策紅利推動證券公司投資銀行業務穩步增長,投資銀行業務凈收入上漲4%;此外,證券公司主動管理類資產管理產品規模上升,資管凈收入增加6%。
根基扎實結構優化
經紀業務是證券公司的業務根基。從各項主要業務占總營業收入的比重來看,受滬深兩市交易量大幅增加影響,經紀業務收入占比于2021年繼續回升,其占營業收入比重為31%,較
2020年增加2個百分點。
資產管理業務收入占營業收入比重達到6%;投資銀行業務占營業收入比重達到14%。隨著經濟結構調整、資本市場改革的不斷深化,以及居民財富由房地產向資本市場轉移,為證券公司向綜合資產管理機構轉型提供了機遇。
財富管理轉型加速
居民財富增長、房地產投資屬性減弱的大環境,共同驅動了居民財富向資本市場遷移的大趨勢。居民對財富管理產品需求增長,促進券商的財富管理業務發展。畢馬威統計數據顯示,證券公司聚焦客戶全生命周期全品類產品服務,全面提升以資產配置服務為核心的專業能力,提升客戶服務體驗。
根據畢馬威統計,2022年一季度代銷機構公募基金保有量規模前100強榜單,證券公司有51家,保有規模合計人民幣23,839 億元,較去年同期規模增長29.56%。證券公司2021年度經營數據顯示,證券公司代理銷售金融產品凈收入人民幣206.90億元,同比增長53.96%。截至2022年5月,已有59家機構獲得基金投顧試點資格,其中包括29家證券公司,占比為49.15%。
金融科技數字變革
金融科技的快速滲透,改寫了金融服務的模式。證券公司深化數字化改革與金融科技應用、推進數智合規和全面風險管理。畢馬威認為,金融科技的應用,幫助證券公司打造差異化競爭與發展新格局的新戰略。
根據中國證券業協會2021年證券公司經營業績排名數據,當年全年全行業信息技術投入金額高達人民幣338億元,同比增長29%。IT投入超過人民幣2億元的券商有40家,投入超過人民幣10億元的券商共有10家。
畢馬威分析認為,與2020年的IT投入金額相比較,投入排名前十五的券商較為穩定,基本處于上漲趨勢,僅有少數券商同比下降,部分券商排名快速提升。IT投入排名靠前的券商多為頭部券商,中小型券商IT投入相對較少。由此可見,大型券商可以利用金融科技帶來的差異化優勢,通過大力開展技術賦能業務、打造數字化金融科技平臺等方式,謀求快速發展。
展望證券業中長期發展前景,畢馬威中國金融服務業主管合伙人張楚東表示:“2021年證券行業經歷了關鍵的一年:注冊制改革持續推進、北京證券交易所開市、市場開放不斷深化,行業準入進一步放寬。證券行業業績穩健增長,資本實力不斷增強,財富管理定位準確,正在積極發揮出資本市場核心樞紐功能?!?/p>
青島財經日報/首頁傳媒 記者 李冬明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