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中建八局四公司承建的青島龍山人防停車場項目投入使用,項目融合了歷史情懷和現代科技理念,打造老城區、新亮點的網紅地下停車場,助力緩解城市中心停車難問題。
擁抱人文與自然,書寫島城記憶。項目位于青島市市南區龍山路14號,建筑面積約1.9萬平方米,設置停車位256個,主要利用原龍山商業街人防工程,改造建設地下停車場,實施局部擴挖、洞室支護、裝飾裝修、增設消防系統、更換供電設備、增設通風系統等工程,對現場實施升級改造。
項目建設過程中力圖還原自然風貌,洞室內保留了噴射混凝土完成面,留存了主通道原有襯砌結構。身處其中,仿佛有種置身自然洞室的感覺,展現出了青島作為宜居城市親近自然的風格。
項目將藝術性與實用性結合,大量采用青島元素作為裝飾,主通道張貼圖文,介紹龍山歷史沿革與龍山路故事,輔通道展示縫紉機、自行車等老物件,將人們的記憶帶回從前。
停車場內布滿了嶗山、五月的風、燈塔,棧橋等城市標志形象,結合軍艦、潛艇等海軍元素,同時引入了充滿地方特色的青島方言等景觀元素,訴說青島城市特色,為項目增添了獨特的人文色彩。高品質智慧停車場,定義未來生活。項目設置立體停車設備,打造400平方米的立體停車空間,在同樣占地面積的前提下,立體停車可容納自走式車位3倍的車輛。升級改造完成后,原本只能擺放15輛車的狹窄空間,現在可容納52臺車輛停放。
項目推廣智能化停車,采用人工智能停車機器人完成停車過程,原創全并行工作模式,AI控制系統,能夠迅速計算出最優存取車路徑存取車只需2-3分鐘,為方便車輛存取。機器人可在車庫內完成車頭調轉,最大程度優化使用者體驗,AI系統還能夠預測車庫負荷狀況動態調整運行模式,以應對不同時段停車需求。
項目還設置了存取車等候室和無障礙停車區域,讓機器人智慧停車更加具有人情溫度,在安全配置方面,車庫內設置,激光雷達、光電檢測、人體感應、安全監控攝像機在內的多組安全傳感器,能夠實時檢測車輛和人員的位置,確保車輛的正確安全停放及人員的及時撤離。
“筑”力城市更新,服務社會民生。據悉,該項目是青島市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設三年攻堅行動中首個按期竣工交付的停車場項目,是解決城市停車難問題的典范項目,更是老城區停車場建設的樣板。
項目建成后,將有力緩解江蘇路、青大附院等青島市熱點區域周邊行車難、停車難的問題,同時也將為青島歷史城區保護更新工作及周邊產業落地提供有力承載,為游客和市民便捷出行、快速停車做出積極貢獻。
同時,項目建設還符合國家、山東省和青島市對目前形勢下人民防空工作的要求,建成后也將發揮出良好的社會效益,是中建八局匹配城市發展戰略、發揮央企擔當、服務民生的又一生動實踐精益建造,助力地下商業街變身升級。項目自開工以來,始終秉承“跑步進場,工序穿插,打鈴交卷”的理念,全體建設者上下一心,在確保安全、質量的基礎上嚴抓項目進度,施工“日夜常態化”,晴雨無休,春節期間仍保持正常施工。
項目注重創新,因地制宜,攻堅建設難題。例如,項目洞室支護施工中,錨桿設計直徑大、長度深存在錨桿鉆孔施工的難題,項目采用定制錨桿鉆孔機,一次施鉆高度可達7米,拱頂區域2.5米至3.5米長度錨桿孔,一次鉆孔成型,單根錨桿鉆孔用時僅12-15分鐘,本工程共10000根錨桿,采用定制鉆孔機,鉆孔施工共用時26天,相比普通鉆孔機節約工期一半以上。
在項目全體人員的共同努力下,項目保質保量完成了建設目標,打響了中建八局品質履約的品牌。未來,中建八局將繼續踐行央企擔當,深度融入青島城市發展戰略,為青島城市更新事業和經濟社會發展做出新的更大貢獻。
青島財經日報/首頁新聞記者 李雯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