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xlrhz"></address>
<address id="xlrhz"><address id="xlrhz"><nobr id="xlrhz"></nobr></address></address>

<address id="xlrhz"><listing id="xlrhz"><meter id="xlrhz"></meter></listing></address>

<em id="xlrhz"><address id="xlrhz"></address></em>

<address id="xlrhz"><address id="xlrhz"><nobr id="xlrhz"></nobr></address></address>
<address id="xlrhz"><listing id="xlrhz"></listing></address>
    我的位置:首頁>文章詳情

    上半年中國的這個數據,沒想到!

    真沒想到。

    7月13日海關總署公布了中國外貿“成績單”,上半年中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同比增長9.4%,其中出口大增13.2%,進口也有4.8%的增長。6月當月,進出口總值同比增速高達14.3%,創今年單月以來新高。

    在當前全球經濟一片慘淡情況下,中國外貿還能有這么高的增長,實在出人意料。這背后有哪些原因?下半年增勢能否繼續保持?

    彈簧效應

    最近兩個月中國外貿形勢向好,直接原因是作為外貿“頂梁柱”的長三角、珠三角地區從疫情中逐漸恢復,帶動進出口整體向好。

    據官方數據,5月長三角、珠三角進出口同比分別增長4.8%、2.8%,6月增速進一步回升到14.9%、6.4%。

    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研究員高凌云接受中新社國是直通車采訪時稱,外貿發展存在“彈簧效應”,即如果由于某種人為因素干擾導致外貿增長低迷,則前期壓制得越明顯,干擾因素解除后反彈力度越大。長三角、珠三角地區進出口近期大幅反彈正是“彈簧效應”的體現。

    但他同時也提醒說,此次外貿“彈簧效應”力度不及預期,原因在于受俄烏沖突影響,歐洲經濟陷入多重困境,中歐班列運行也受到干擾,導致中歐貿易增速相比一季度有所下滑。

    一系列穩外貿政策效應逐步顯現也是外貿企穩原因之一。海關總署新聞發言人李魁文稱,隨著國家穩經濟一攬子政策措施的落地見效,外貿保穩提質等各項工作加快推進,外貿市場主體活力有效激發。

    官方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有進出口實績的外貿企業數量同比增加5.5%,各類外貿主體進出口均保持增長,其中民營企業進出口增長13.6%,比整體增速高出了4.2個百分點,拉動中國外貿增長6.5個百分點。

    “至暗時刻”已過?

    上半年,中國外貿走出了一個“V”字型:年初增速相對平穩,3月、4月有所下滑,5月起重新上升。

    這是否說明,中國外貿“至暗時刻”已經過去?

    在高凌云看來,下半年中國外貿走勢可能比上半年更加樂觀,原因在于3月、4月中國一度因疫情外流的訂單目前大部分已經在回流,物流以及產業鏈供應鏈的各種堵點梗阻也在及時修復。

    高凌云稱,雖然疫情又出現新的變種,以及俄烏沖突仍未結束等問題給中國外貿帶來了隱憂,但總體上看,今年中國外貿仍有望取得4%以上的增長,在全球主要大國中可能是表現最好的一個。

    李魁文也表示,隨著國家穩經濟一攬子政策措施落地見效,復工復產有序推進,中國外貿仍有望繼續保持穩定增長。

    不過,在“黑天鵝”亂飛的時代,中國外貿可能難言輕松。

    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所副所長白明表示,下半年中國外貿面臨幾大挑戰:一是歐美經濟可能因俄烏沖突長期持續陷入衰退,外需或將萎縮;二是疫情有可能卷土重來;三是來自越南等周邊國家的激烈競爭。

    白明稱,面對種種不確定性,中國外貿最要緊的事在于加快轉型升級,打造一批包括新能源汽車等在內的新增長點,這是抵御外部沖擊的長久之策。

    來源:國是直通車

    責任編輯:林紅

    評論一下
    評論 0人參與,0條評論
    還沒有評論,快來搶沙發吧!
    最熱評論
    最新評論
    已有0人參與,點擊查看更多精彩評論

    請輸入驗證碼

    国产剧情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