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xlrhz"></address>
<address id="xlrhz"><address id="xlrhz"><nobr id="xlrhz"></nobr></address></address>

<address id="xlrhz"><listing id="xlrhz"><meter id="xlrhz"></meter></listing></address>

<em id="xlrhz"><address id="xlrhz"></address></em>

<address id="xlrhz"><address id="xlrhz"><nobr id="xlrhz"></nobr></address></address>
<address id="xlrhz"><listing id="xlrhz"></listing></address>
    我的位置:首頁>文章詳情

    青島西海岸大村鎮“五為”志愿服務讓文明實踐更有溫度

    群眾在哪里,新時代文明實踐就延伸到哪里。青島西海岸新區大村鎮聚焦“五為”服務,圍繞“五為”文明實踐志愿服務重點對象,深入開展為老、為小、為困難群體、為需要心理疏導和情感慰藉群體、為社會公共需要等各項文明實踐志愿服務,將志愿服務送到群眾身邊。

    為“老”志愿服務,提升老年人幸福感。

    “為老”志愿服務是重要的民生工作,也是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服務的一項重要內容。大村鎮把“為老”志愿服務作為一項提升群眾幸福感的有效載體,堅持多措并舉,通過綜合監管、走訪摸排、集體調研等方式精準對接老年人需求,開展愛心義診,流動體檢、心理健康指導、智慧助老等系列活動,不斷滿足老年人精神文化物質各方面服務需求,進一步弘揚尊老、敬老、愛老的傳統美德。

    為“小”志愿服務,促進少兒全面發展。

    “同學們,你們知道什么是公物嗎?”“如果發現有人破壞公物怎么辦?”“我們應該怎么保護公物?”在大村小學的課堂上志愿者為孩子們上了一場別開生面的科普宣傳課,也是大村鎮開展“為小”志愿服務活動的一個縮影。

    青少年是祖國的花朵,民族的希望。大村鎮依托各文明實踐站陣地,精準對接服務對象和服務需求,開展文化進校園,“珍愛生命 預防溺水”宣傳,青春期心理健康專題教育等文明實踐志愿服務活動,促進少年兒童健康成長,全面發展。

    同時,大村鎮少年兒童還受到了社會各界的真切關愛。大村鎮聯合青島社會工作事務中心打造一米陽光愛心驛站,開展暑期看護,社會實踐,心理健康教育等志愿服務。六一兒童節,春雨愛心公益助學團隊為理務關小學的每一位學生精心準備了禮物。青島稅務局領導到大村鎮走訪慰問困難學生,切實幫助困境兒童家庭解決實際困難和突出問題。

    為困難群體志愿服務,兜牢民生底線。

    民生無小事。大村鎮瞄準困難群體最急需最迫切的問題,依托文明實踐站、所,多措并舉扎實做好困難群眾志愿服務活動,切實兜牢民生底線,提高群眾獲得感和幸福感。建立包村干部幫扶機制,志愿者定期開展走訪慰問活動,為困難群眾送去米、面、油、被褥等生活物資,了解困難群眾的生活狀況,及時解決困難需求,使他們切實感受到關懷和溫暖。截止目前為止,大村鎮文明實踐站所累計開展幫扶服務600余次。

    自疫情發生以來,文明實踐站所開辟核酸檢測綠色通道。根據實際情況開展“敲門行動”入戶檢測和為現場核酸檢測的困難群體開展優先檢測“多幫一”便利服務,讓困難群體安全,快速,有序,高效地完成核酸檢測工作。

    開展心理疏導和情感慰藉志愿服務。

    大村鎮新時代文明實踐所十分注重轄區村民的“心靈呵護”。為做好志愿服務工作,針對不同群體開展形式多樣的文明實踐活動。對少年兒童開展“心理專家進校園”志愿服務活動,加強生命教育、突出人文關懷。對家長開展“你問我答”活動,解答家長在健康養護幼兒上的問題與困惑。同時設立應急心理援助熱線,為全鎮村民提供專業的心理服務。幫助他們緩解情緒,解決心理問題。截至目前已開展咨詢接待20人次,咨詢40小時,得到了村民的好評。

    開展為社會公共需要志愿服務活動。

    圍繞提升社會文明程度、提高人民文明素養、推動社會治理現代化,大村鎮聚焦社會公共需要,全力打造多元化、全方位的志愿服務活動。

    今年以來,大村鎮新時代文明實踐所開展垃圾分類、安全生產、疫情防控、移風易俗等活動20余次,累計發放資料800余份。

    在疫情防控關鍵時期,大村鎮20個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志愿者聞令而動,快速響應,有序參與到人員排查、信息采集、健康監測、秩序維護、消毒消殺等工作中去,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踐行“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精神。

    下一步,大村鎮將繼續聚焦“五為”服務,讓“五為”文明實踐志愿服務實現精準化、便利化、常態化,更好發揮其為老、為小、為困難群體、為需要心理疏導和情感慰藉群體、為社會公共需要服務的獨特優勢,推動和實現志愿服務制度化、常態化,形成一種人人支持志愿、人人參與志愿的社會新風尚。

    青島財經日報/首頁新聞 記者 范鎮 通訊員 崔啟昌 戰婷


    評論一下
    評論 0人參與,0條評論
    還沒有評論,快來搶沙發吧!
    最熱評論
    最新評論
    已有0人參與,點擊查看更多精彩評論

    請輸入驗證碼

    国产剧情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