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青島市即墨區廣袤的田野上,行走著這樣一群人:村民眼中,他們是整日奔波的“跑腿書記”;村干部眼中,他們是能干會干的“實干書記”;鎮街干部眼中,他們是有想法有思路的“點子書記”……
近年來,即墨區持續向重點村莊選派第一書記和工作隊開展幫扶工作,2021年,全區36名第一書記牢記組織重托,沉在基層一線,以“嚴、真、細、實、快”工作作風,承擔起宣傳黨的政策、建強村黨組織、推動強村富民、強化鄉村治理、真情服務群眾的職責任務,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貢獻力量。
“要讓村民對黨支部有充分的信任感,大小事都愿意說一說”
在段泊嵐鎮西大于莊村,區派駐村第一書記傅德認為,村莊要形成發展合力,首先需要建強基層黨組織,只有班子強實了,才能人盡其才,打造出一支“永遠不走的工作隊”?!稗r村富不富,關鍵看支部。要讓村民對黨支部有充分的信任感,大小事都愿意說一說,大小工作都愿意參與進來?!备档聸Q定首先從黨員隊伍建設入手,“黨支部怎么吸引人,群眾怎么樣才想入黨,后備隊伍如何培養……”
組織村莊黨員干部系統學習黨章黨規,帶黨徽、亮身份,打造服務型黨組織;嚴格落實“三會一課”制度、嚴格黨內組織生活、嚴格黨員隊伍教育管理,全面轉變精神面貌;翻新村莊黨群服務站,定期組織觀看紅色影片,召開主題黨日活動……一系列的舉措,改變了村莊黨員干部的作風,形成了“組織健全、隊伍堅強、活動豐富、制度完善”的良好局面。
從駐村開始,第一書記們就把強基固本、建強村黨組織作為首要任務,筑牢戰斗堡壘。為有效解決村級班子能力不強、活力不足、后繼乏人等問題,駐村以來,共發掘培養后備人才43名,培養入黨積極分子37名,發展黨員10名,努力培養一支素質優良、數量充足、結構合理的村級后備干部隊伍。著力提升村級黨組織鄉村治理能力,通過規范程序、強化監督,進一步規范議事決策機制等制度,推動提升村級治理效能。同時,不斷加強黨建文化陣地建設,使黨員、群眾在潛移默化中了解、支持、監督、融入村莊黨建工作。
日前,在北安街道李家疃村莊主路兩側,新建的紅色黨建文化宣傳欄吸引了不少村民駐足觀看。駐村第一書記楊明寬介紹說:“這是村莊黨建文化陣地建設的一部分,希望通過這種形式,使黨員、群眾在耳濡目染中增長知識,更多地了解參與村莊工作。下一步,我們還將黨建文化與美麗鄉村建設結合,高標準打造黨建公園、黨建長廊,打造新的形象窗口?!睋私猓瑮蠲鲗採v村后,積極推動村莊與青島惠科微電子有限公司達成黨建共建協議,雙方定期聯合開展主題黨日、專題黨課、志愿服務等活動,并根據相互需求列出共建清單,實現村企黨組織組織聯建、黨員互動、活動互聯、資源共享的工作格局。
“他不是來鍍金的,是實實在在為我們村辦事的”
回想起第一書記張健剛來謝家屯時的場景,移風店鎮謝家屯網格支部書記辛華玉坦言:“當時覺得,人家是國企的人,每天穿西裝、爬格子,哪能受得了我們這‘土腥氣’。沒想到,他真不是來鍍金的,是實實在在為我們辦事的人啊?!?/p>
辛華玉告訴記者,張健駐村第二天,就向村委要來戶籍名單,把每個人的詳細情況都問一遍,認真記在工作本上,緊接著又挨家挨戶走訪。一開始,面對他這張生面孔,村民多少有點抵觸和戒備,加上村莊大部分村民年齡偏大,方言溝通有時很困難。張健一般白天走訪做筆記,晚上回去就琢磨,思考完了還總要找他再商量一番。正是憑著這股子韌勁,張健摸清了謝家屯的“家底”。
謝家屯的硬件基礎設施十分薄弱,村委辦公室是40年前建的,屋頂出現了坍塌。村莊道路破損嚴重,取水點路基狹窄,駕駛農耕車時存在危險。在整理出鄉親們最急難愁盼的項目清單后,張健尋求獲得原單位的支持,確立一系列民生工程:增加路燈數量,對當前照明燈進行燈罩修理和更換;開展排水溝清淤工程,更換蓋板;進行主街道兩側硬化,補栽苗木綠植等。
可張健依然不滿足,調研中,他發現村里的黑土地性狀好、肥力高,非常適合植物生長?!皬垥浾龓ьI大家伙研究引進中藥材種植項目,幫助我們增收,這日子,是越過越好了。”對于村莊未來,村民們很有信心。
為民辦實事是密切黨群干群關系的重要抓手,第一書記們瞄準“急難愁盼”問題精準發力、主動作為,用心用情用力解決群眾關心的實際問題。同時,把產業發展作為鄉村振興第一要務,立足當地特色資源,找準產業發展定位,做大做強特色產業,不斷夯實農業農村發展基礎。
“俺村現在變化可大了,說是美麗鄉村一點也不假,不少城里人還羨慕呢!”走進龍泉街道滿貢村,村民于淑花告訴記者,村居環境改善了,進村路兩側河道整治后,風景美的像公園,村莊黨支部還牽頭領辦了經濟合作社,建設了花生油和石磨面加工廠,這都得感謝他們的“跑腿”書記——駐村第一書記趙詠松。
2021年春節過后,趙詠松便組織村干部外出學習黨支部領辦合作社發展經驗,回村后第一時間組織座談會,進行分析論證,最終確定成立青島滿貢生態農業專業合作社,以壓榨花生油、石墨面粉、饅頭、蔬菜瓜果收購配送為經營切入點。并向街道爭取了20萬元資金支持,為村集體入股。令他沒想到的是,僅1天時間,就有293個村民入股,金額達96.1萬元。
有了大家伙的支持,趙詠松干勁更足了。他當起了村莊“跑腿員”,到相關部門單位辦理營業執照、從業人員健康證、小作坊食品證、水質產品檢測等前期手續,僅1個月時間就完善了合作社各項軟件設施,跑出第一書記的“第一”速度。合作社正式運行后,他還邀請專業人士對工作人員進行培訓,全力打造供檢銷一體化平臺,合作社下設收購中心、配送中心、檢驗檢測室,確保食品安全。
無獨有偶。在藍村街道稻香村郭家屋子網格網格,第一書記郭學斌也立足村莊水稻種植優勢,大力發展合作社經濟,主動聯系到周邊已成規模的青香水稻種植專業合作,由其提供全程技術指導,幫助村民降低種植風險、減輕負擔。同時擴大種植規模,通過村企支部結對共建,徹底解決水稻銷路的后顧之憂,預計今年將為村莊增收15萬元以上。金口鎮青山村北八哥莊網格,第一書記刁亮則根據村莊芋頭種植傳統,幫助實現芋頭規模化種植,計劃打造農業品牌,幫助村莊增收、村民致富。
“選得優、融得進、干得好,第一書記的品牌會持續擦亮”
第一書記選得準不準、好不好,直接關系著鄉村發展的進度,影響著鄉村振興的進度。即墨區堅持定村精準、選人精準、工作精準,確保第一書記選得優、融得進、干得好。
“選派過程中,我們優先把經濟部門干部派駐脫貧村、涉農科技部門干部派駐鄉村振興任務重的村、政法和黨政綜合部門干部派駐軟弱渙散村。同時按照區域相近、人員集中、便于工作的原則,科學組隊、優化組合,發揮選派力量的最大效能。”即墨區委組織部副部長王協俊介紹,為推動沉到村里,即墨區級成立工作隊辦公室牽頭協調指導,各工作隊成立臨時黨支部,抓好工作調度,構建區辦公室統籌管、鎮街屬地管、單位跟蹤管、工作隊自我管“四位一體”管理體系。
為盡快融進群眾,還開展“訪民情聽民意惠民生”主題調研活動,各第一書記走家入戶,在與群眾近距離交流中,快速轉變角色,打牢群眾基礎。深入開展以“講1次專題黨課、開展1次走訪慰問活動、組織1次安全生產排查整治行動、開展1次環境衛生大清掃志愿服務活動、舉辦1次‘思享匯—發展論壇’”為主要內容的“五個一”活動,真情為民解困,辦好民之所盼。為支持第一書記開展工作,協調各單位整合資源,在政策上、資金上、人力上提供有力保障,壓實派員單位幫村主體責任,實行與第一書記責任、項目、資金“三個捆綁”,讓派駐村莊成為部門結對、單位聯村重要紐帶。
“第一書記是帶頭發展的第一責任人。鄉村振興,關鍵是要找到一條適合鄉村發展的路子。通過精準選派,將優秀干部派到適合他們的地方,就是要讓他們真抓實干,持續鞏固前期脫貧攻堅取得的成果,在鄉村振興的舞臺上持續發揮光和熱?!?/p>
王協俊介紹,下一步即墨區設計開展“五看四評一爭先”活動,通過“看黨建、看發展、看治理、看服務、看村容”,觀摩第一書記駐村工作開展情況,亮出工作成績;通過“工作自評、觀摩互評、群眾測評、領導點評”激發第一書記轉作風、強能力、抓落實、促發展的工作活力;通過實施“爭當鄉村振興先鋒”,營造“比學趕超”的工作氛圍,持續擦亮第一書記工作品牌。
青島財經日報/首頁新聞記者 李倚慰 實習記者 劉聰 通訊員 杜梅 王俊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