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贛山區的冬天寒冷刺骨。為掩護主力部隊,紅十軍團19師師長尋淮洲沖鋒在前,獻出了自己年輕的生命;紅十軍團最高統帥方志敏,以身誘敵,不幸身陷囹圄。在獄中,面對敵人的威逼利誘,方志敏以一顆對黨和人民的赤子之心,將共產黨人崇高的革命氣節和愛國主義情懷,深情寫入《可愛的中國》這一不朽篇章,激勵著更多的革命者為建設可愛的中國而繼續奮斗……
作品彰顯了以方志敏為代表的廣大共產黨人崇高的革命精神,傳承了紅色基因。
時光飛逝,如今的我們已經遠離了戰爭,告別了積貧積弱與山河破碎,但先烈傳承給我們的初心與使命從未改變。我們相信,這浸潤了紅色基因的可愛的中國,無論還要經歷多少風雨坎坷、跨越多少艱難險阻,必將抵達理想的彼岸!
作者張品成,兒童文學作家、編劇、導演。現為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國務院津貼專家,海口市作協主席。20世紀90年代開始創作兒童文學作品,現已出版長篇小說《我的軍團我的兵》 《可愛的中國——方志敏的故事》 《如影隨行》,中短篇小說集《永遠的哨兵》《赤色小子》,散文集《壁上之榕》等四十余部作品。作品曾獲第四屆、第五屆全國優秀兒童獎,陳伯吹兒童文學獎,第二屆、第三屆“巨人”中長篇兒童文學獎優秀作品獎,第十三屆中國圖書獎,第三屆文化部“蒲公英”兒童文學獎,第十四屆冰心文學獎等。
創作談
關于《可愛的中國——方志敏的故事》
張品成
我關注中國工農紅軍已經近四十年了,也寫了不少關于那段歷史的文學作品。關于那個年代和那些人,現在眾說紛紜,評點各異。不管人們怎么評點那些人和事,怎樣評點那段歷史,有一點我知道是不可置疑的,那就是那個時代那些人的精神和信仰。當年的那個政黨那支軍隊那批人,有著一種執著的信仰和頑強的精神。也正因有了那種信仰和精神,他們能夠從那樣一種絕境中走出來,創造了很多的偉大奇跡。我很敬佩他們,他們有堅定的信仰,有遠大理想和堅定不移的抱負。
我在接觸那段歷史中接觸了有關方志敏的許多史料,被他的經歷和精神深深感動。以清貧的精神與當時當權者的腐敗相對應;以為“可愛的中國”而獻身的愛國熱情與小人的唯利是圖和叛徒的貪生怕死、茍且偷生相對應,是方志敏的價值所在。方志敏的一生充滿了曲折和苦難,他很清貧,他的生命也很短暫。但他是幸福的,也是偉大的,他永垂不朽,彪炳千秋?,F在的許多人熱衷于物質享樂甚至為此瘋狂,有些人很富有,名車豪宅,揮金如土……然而他們的幸福感卻未必比別人多。事實上,享樂和幸福不是一回事,財富和幸福也不是一回事。清貧的方志敏是幸福的,他獲得的是一種常人難以理解的幸福,是一種讓人羨慕的幸福。這一點,我們從他遺稿的字里行間能充分感覺到。
很長一段時間里,我所寫的紅軍故事幾乎沒有涉及紅軍領袖。盡管我也掌握了許多紅軍領袖的許多史實和佚事,但我一直以平民紅軍為素材。之所以沒寫領袖,一是因為寫的人很多,我不想湊那個熱鬧;二是他們其中的部分人我極度敬仰,不敢輕易動筆。尤其是方志敏,一直讓我高山仰止。
進入二十一世紀,我常常聽到許多年輕人談論那段歷史和那些處在歷史旋渦中心的人,我很難茍同他們的說法,我覺得他們對那段歷史、尤其是對一些中心人物,缺乏更真實的了解。有一天,我終于覺得我該寫寫他們中的一些人,比如方志敏。我該告訴大家這些先輩們的一些還不為人知的內在,我該用我的筆表達一下我對他們的敬仰。我同時還有一種焦慮,我感覺也許過不了多久,他們就會被人遺忘,人們會很難再了解真實的他們。為此,我寫了中篇小說《殉道者》和《浮云止水》。前者寫的是方志敏,后者寫的是瞿秋白。
幾篇小說發表后,讀者反響很好。有人說讀后意猶未盡,說你完全可以寫個長篇。我覺得對于歷史學范疇的知識,我還僅僅是個小學生,不敢濫竽充數。但對于方志敏,我在創作中篇小說《殉道者》之后,確實感到意猶未盡,似乎還能寫點什么。我對方志敏的敬仰,常讓我想到他的一生。對他短暫的一生,我充滿了好奇,急于了解。
于是,我去了漆工鎮,那是方志敏少年時生活過的地方,我也去了弋陽縣城,方志敏曾經在那兒讀高等小學。方志敏出身一個農民家庭,他了解中國底層農家的困苦,他發誓要讓窮人過上好日子,為此,方志敏立下志愿,發奮讀書。但在縣城,方志敏看到了更多的不平,他就團結同學,與反動勢力作斗爭。方志敏打小就很自律,一直樂于助人,疾惡如仇。直至長大,成為紅軍領袖人物,他一直葆有正義感和堅定的理想,并為心目中那個“可愛的中國”不懈奮斗,直到被捕、獻出寶貴的生命。
我想,不僅我,有更多的人想知道方志敏清貧精神的形成。他的超脫,他的不同凡響,他那過人的膽識,他那甚至能讓反對派和敵人都為之感動的氣質、品格、浩然正氣,他的從容淡定、視死如歸……這一切,一定是與他一生的經歷分不開的。方志敏究竟是怎樣的一個人?這是我創作《可愛的中國——方志敏的故事》的一個初衷。也許我的寫作能告訴青少年朋友們方志敏的一些故事,至少是讓他們了解那個時代的一些人和一些事,從而讓自己的成長有所參照、有所啟迪和幫助。
來源:青島出版集團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