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xlrhz"></address>
<address id="xlrhz"><address id="xlrhz"><nobr id="xlrhz"></nobr></address></address>

<address id="xlrhz"><listing id="xlrhz"><meter id="xlrhz"></meter></listing></address>

<em id="xlrhz"><address id="xlrhz"></address></em>

<address id="xlrhz"><address id="xlrhz"><nobr id="xlrhz"></nobr></address></address>
<address id="xlrhz"><listing id="xlrhz"></listing></address>
    我的位置:首頁>文章詳情

    從近海走向深遠海:最快12小時,國產三文魚“游”上青島人的餐桌!

    進入休漁期,漁民們停船歇網閑了下來,可在遠海,養殖工船則挺進深藍,迎來了“收獲季”,數以萬計的三文魚、大黃魚等陸續游上了市民餐桌……近日,記者走進“深藍1號”“國信1號”,揭秘“重器出?!北澈蟮酿B殖故事。

    場景01 

    “深藍1號”

    12小時內

    三文魚上市民餐桌

    日前,西海岸新區迎來了一場盛大的收魚活動——國產深遠海三文魚從青島國家深遠海綠色養殖試驗區上岸,“深藍1號”養殖的三文魚喜獲豐收。這是繼去年“深藍1號”首次完成規模化收魚以來的又一突破,標志著試驗區海域實現規模養殖常態化、養殖品種多樣化。

    在距離青島海岸線120多海里的海域,記者看到“深藍1號”正平靜地漂浮在海面上。2018年7月,作為山東“海上糧倉”重點建設項目,“深藍1號”啟用,這座直徑60米、重約1400噸、養殖水體5萬立方米的海上“巨無霸”,是我國首座自主研制的全潛式深海智能漁業養殖裝備,也是目前世界最大全潛式深遠海養殖智能網箱?!霸趯嵱眯浴⒏吖πШ椭悄芑确矫?,‘深藍1號’網箱不斷實現改造升級,先后新增生物量監測系統、優化養殖監控系統和遠程信息傳輸系統,百余海里外的養殖情況,在陸地上就可以一鍵直觀、直管、直達?!弊鳛椤吧钏{1號”網箱的設計者之一,湛江灣實驗室副主任嚴俊告訴記者,在硬件設施上,“深藍1號”目前可以通過生物量監測系統在管控中心實現魚類生活狀態、進食情況、形狀大小的實時監控,生產管理人員隨時根據這些信息來觀察并調整飼料的投喂情況?!巴ㄟ^加裝養殖光控、多參數傳感器等設備,擴大了監控范圍、提升了監測能力,實現了環境參數采集精準化、數字化,更精準掌握魚類動態,為魚兒的健康成長全方位保駕護航,極大提升了成魚品質。”嚴俊說道。

    “深藍1號”漂浮在海面上。山東深遠海綠色養殖有限公司供圖

    記者現場看到,在“深藍1號”身旁的不遠處,一座試驗區中央綜合管理平臺與黃色網箱遙遙相望。“試驗區中央綜合管理平臺于2021年9月到位,在生產管控、生產生活保障、海上科學實驗、數據監測、應急救援等方面發揮了重大作用。”山東深遠海綠色養殖有限公司副董事長李紅告訴記者,該平臺的落成相當于在“深藍1號”旁邊新建了一座“島”,以此為落點,后期可以在其周圍建設更多網箱,多點成線、由點及面,不斷擴大深遠海養殖規模。

    “深藍1號”養殖的魚如何完成捕撈?當與“深藍1號”配套的養殖工船靠近后,吸魚泵一頭連著“深藍1號”網箱,一頭連著養殖工船魚艙,三文魚就順著管子被抽到了網箱?!耙粭l魚從被吸上來,到送入車間,再到處理完成,只需要45分鐘,魚的溫度全程可以控制在0-4℃,足以保證它的鮮美。然后經過處理的三文魚直接由運輸船運抵西海岸新區?!崩罴t告訴記者,從‘深藍1號’到市民餐桌,全程不超過12個小時。

    養殖、育苗、裝備研發

    打造全產業鏈條

    在許多人眼中,三文魚是“高檔魚”的象征,國內市場以前基本要依賴進口。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升,三文魚的消費量增加,單純依靠進口難以滿足需求。記者了解到,三文魚適宜在冷水層生活,對水質要求非常高,養殖過程中稍有不慎就會死亡。國際上養殖三文魚的通用辦法,是用大型養殖工船將魚苗運送到深遠海適合海域,在深遠海網箱中進行飼養。

    經過學習國外先進養殖經驗,李紅和團隊意識到,開展深遠海養殖需要依托養殖工船和大型浮式養殖平臺。隨著“深藍1號”的建成啟用,深遠海養殖的夢想得以實現。

    “相比其他三文魚生產大國,我們自己養殖三文魚有許多優勢:自產對內銷售,物流成本比國外空運低,人工成本也低。相比從其他國家三四天才能運來的三文魚,我們的三文魚在新鮮程度上要好很多,全程冷鏈物流可以保證品質?!崩罴t介紹,得益于試驗區所在的黃海冷水團海域,海域冬天溫度高,相比寒冷水域的國家,“深藍1號”養殖的三文魚生長周期快、出魚快。此外,相比其他三文魚生產國在近岸峽灣養殖,“深藍1號”在離岸120海里的深遠海進行養殖,水質要好得多,魚病會少很多,魚的品質也更好。

    “深藍1號”養殖的三文魚豐收。通訊員 俞方平 攝

    2021年6月,“深藍1號”在試驗區內收獲15萬尾三文魚成魚,單魚平均重量超4千克,品質超過歐盟出口標準,標志著我國首次深遠海規模化養殖三文魚取得成功。2021年12月,山東深遠海綠色養殖有限公司成功完成10萬尾魚苗從陸地向試驗區的接力轉運,成活率在行業內遙遙領先……經過半年的精心喂養,三文魚低緯度規模化養殖大獲成功,試驗區海域實現了養殖常態化、品種多樣化,進一步驗證了試驗區養殖的技術路線、生產模型。

    解決了三文魚在低緯度溫暖海域存活這一全球技術難題,“深藍1號”的成功不僅填補了業內空白,而且探索出一條深遠海養殖可復制的新路徑。“未來,我們將圍繞三文魚養殖、育苗、飼料深加工以及高端裝備研發制造,打造全產業鏈條示范工程,推動青島深遠海養殖發展再上新臺階,也為全國深遠海綠色養殖提供可復制的經驗?!崩罴t說道。

    場景02

    “國信1號”

    移動“海洋牧場”

    今秋將迎豐收

    與“深藍1號”不同的是,“國信1號”是一座移動的“海洋牧場”。

    5月20日上午9點,汽笛長鳴,此前已順利完成設計、研發、建造、海試的“國信1號”正式交付,進入產業運營階段。當天15時58分,這艘世界首艘10萬噸級智慧漁業大型養殖工船正式啟航,開啟了耕海牧漁的新時代。

    近日,記者了解到,“國信1號”啟航后首站目的地是福建寧德外海海域,工船在此進行魚苗入艙作業,開始在南海、黃海等海域進行“游弋之旅”。預計今年秋季,第一批高品質養殖工船大黃魚將起捕上市。

    “國信1號”駛向深藍。青島國信集團供圖

    10萬噸級的養殖工船是我國深遠海養殖的“大國重器”,可有效利用深遠海適宜海域進行長期游弋式養殖,躲避臺風、赤潮等自然災害,也被稱為“移動海洋牧場”。記者了解到,“國信1號” 投資約4.5億元,船長249.9米,排水量13萬噸,載重量10萬噸,設15個養殖艙,養殖水體近9萬立方米,以“船載艙養”模式開展大黃魚、石斑魚、大西洋鮭、黃條鰤等名優養殖魚種養殖,設計年產高品質魚類3700噸。

    “國信1號”是一座移動的“海洋牧場”。青島國信集團供圖

    “國信1號”養殖工船是全球設計規模最大、功能最全、實用性和可靠性最強的漁船?!按嫌?5個養殖艙,單艙水體量比兩個標準游泳池還多,每年的養殖產量與查干湖一年的捕獲量相當,養殖艙內水體聲學指標已達到甚至超過靜音級科考船水平,全船2108個測點信息對15個養殖艙內水、氧、光、飼、魚進行集中控制與實時監測,養殖密度是傳統網箱的4-6倍,養殖周期可縮短1/4以上。”該船的總體設計單位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漁業機械儀器研究所相關負責人介紹。

    填補行業空白

    創新海洋漁業生產方式

    養殖艙內,魚苗歡快游動。在養殖監控室里,“國信1號”的工作人員通過屏幕,觀察全船的氧氣系統、投飼系統、養殖海水、養殖光照等各類系統運作狀況,實時監測養殖艙內水體的溫度、鹽度、溶解氧等。

    “國信1號”首創的船載艙養模式是如何把魚從小養到大?如何為魚提供最佳生長環境?記者了解到,在養殖技術及環境適應性研究方面,通過“國信101號”中試船的實船驗證,“國信1號”一項項明確了工船養殖大黃魚的最佳生長環境關鍵參數指標,優化了飼料營養、投喂策略、病害防控、養殖密度、生長特性等關鍵養殖工藝參數?!氨热纾簏S魚十分敏感,是應激反應很強烈的養殖魚種,對養殖環境的靜音要求較高。深海海水的背景噪音本身就大,這給工船降噪帶來困難?!薄皣?號”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經過多項降噪技術改進,養殖艙內水體聲學指標已達到甚至超過靜音級科考船水平。

    “國信1號”在我國乃至世界漁業工業化養殖領域填補了行業空白,以其前瞻性、引領性、創新性、示范性的養殖技術與裝備創新,向世界提供了深遠海養殖的“中國方案”,有力推動我國搶占全球高端漁業養殖裝備市場制高點?!拔磥?到10年,青島國信集團將在‘國信1號’順利運營基礎上,優化迭代升級船舶與養殖系統,陸續投資建造50艘養殖工船,配以13艘補給船、油料加注船、綜合試驗船,形成總噸位過1000萬噸的12支國際領先的標準示范船隊?!鼻鄭u國信集團相關負責人表示,國信集團將推動智慧漁業養殖產業鏈、現代海洋裝備制造產業鏈、現代海洋服務產業鏈一二三產融合發展,成為青島海洋經濟發展的關鍵引領者、國家藍色糧倉建設的重要參與者。

    延伸

    漁業養殖

    向深遠海進發

    除了“深藍1號”“國信1號”,去年以來,全國唯一的國家海洋漁業生物種質資源庫揭牌運行,對于促進水產種業振興、支撐漁業綠色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全國首艘超低溫冷藏運輸加工船“海洋之星”在青島命名投用,填補國內高端金槍魚海上加工空白,在我國金槍魚產業鏈中開辟了新領域……青島海洋漁業不斷轉型升級,早已不再局限于人們印象中的近海捕撈、養殖,而是向深遠海發展延伸。

    有專家表示,人類從狩獵文明走向農耕文明,隨著養殖技術的不斷提高,海洋產業也將從捕撈為主轉向以養殖為主。未來以魚產品為主的大型養殖平臺及工業化生產體系將成為深藍漁業的主體。

    《青島市“十四五”海洋經濟發展規劃》指出,青島將積極拓展綠色養殖和遠洋漁業。大力推進海水養殖業綠色發展,引導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現代信息技術與海水養殖生產深度融合,依托國家深遠海綠色養殖試驗區建設發展深海養殖。穩步推進大洋性、過洋性遠洋漁業項目實施,拓展遠洋漁船規模,規范遠洋捕撈管理,完善海上運輸、船/陸加工、冷鏈物流、海外基地建設等配套設施。

    鏈接

    青島養殖裝備

    走在全國前列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這個器,便是深遠海養殖業的“大國重器”。深遠海漁業潛力巨大,相應的裝備產業也同樣潛力巨大,二者相得益彰,共同發展。

    為進一步貫徹落實建設海洋強國戰略部署,拓展藍色經濟空間,助力我國海洋養殖由近海走向深遠海,實現船舶工業高質量發展,近日,由中國船舶工業行業協會和國家海洋信息中心主辦、山東省船舶工業行業協會協辦的“深遠海養殖裝備產業發展論壇”在2022東亞海洋博覽會期間舉行。來自船舶企業、船東、船級社、設計院所、行業重點企業等百余位嘉賓參加會議。記者了解到,深遠海養殖裝備被工信部列入船舶工業中長期發展規劃重要發展方向,提出要加快深遠海大型智能化養殖裝備研制和示范應用,推動重點海域深遠海養殖產業發展。

    記者從青島市工業和信息化局獲悉,深遠海養殖裝備是我國船舶與海工裝備領域的新產品,近年來,我市憑借“深藍1號”“國信1號”等,在深遠海養殖裝備建造及產業化應用方面走在全國前列。下一步,市工信局將繼續搭建產業鏈對接平臺,加強企業合作,支持我市相關建造企業承接深遠海養殖裝備項目訂單,做大做強我市深遠海養殖裝備產業。

    隨著島城深遠海養殖裝備的發展壯大,不久的將來,“望洋興嘆”的場面會越來越少。

    來源: 觀海新聞/青島早報記者 楊博文

    責任編輯: 崔現香

    評論一下
    評論 0人參與,0條評論
    還沒有評論,快來搶沙發吧!
    最熱評論
    最新評論
    已有0人參與,點擊查看更多精彩評論

    請輸入驗證碼

    国产剧情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