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xlrhz"></address>
<address id="xlrhz"><address id="xlrhz"><nobr id="xlrhz"></nobr></address></address>

<address id="xlrhz"><listing id="xlrhz"><meter id="xlrhz"></meter></listing></address>

<em id="xlrhz"><address id="xlrhz"></address></em>

<address id="xlrhz"><address id="xlrhz"><nobr id="xlrhz"></nobr></address></address>
<address id="xlrhz"><listing id="xlrhz"></listing></address>
    我的位置:首頁>文章詳情

    城“市”聚“北” 人才回歸

    在“人口紅利”向“人才紅利”轉型的時代,城市對人才的渴求愈演愈烈。老牌一線城市人口告別超高速增長時代,一些內陸省會城市人口開始領跑正向增長,人口的驟變正在推動著中國城市發展的巨變。

    市北區是青島城市的中心,是“百年青島”歷史文化資源的傳承地,是青島紅色文化的發源地,更是青島近代產業的萌芽之地。在加快港區、園區、城區“三區互融”的全新機遇面前,市北區作為山東港口集團總部、青島大港的所在地,將迎來新形勢下產業導入、城市更新、人才更迭等一系列轉折點。

    說到底,一座城市的發展路徑就是不斷自我革新。集聚了啤酒、紡織和家電等現代民族工業,孕育了海爾、青啤、四方機廠等一批國內外知名企業……從最早以工業和港口優勢吸引勞動密集型人才到如今新媒體產業蓬勃發展向資本和技術密集型產業轉移,人才價值的上升與流動折射出市北在百年傳承與發展中一道篳路藍縷的成長軌跡。

    “國字號”產業園聚焦青年人才

    今年,位于青島市北區的青島國際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獲評首批國家級人力資源服務出口基地,吸引了萬寶盛華、智聯招聘、上海外服、華夏基石、銳仕方達等知名企業95家,累計實現營業收入137億元,為青島市引進年薪30萬元以上高端人才800多名,配置就業崗位5萬余個,為數十萬名員工提供了全方位的人力資源服務。

    “作為山東省唯一一個成功入選的產業園,在一系列政策的扶持和導引下,產業園的集聚效應逐漸顯現?!笔斜眳^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局長王萍表示,“青島國際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是山東省以及青島市首個人力資源行業現代服務業集聚示范區,在產業集聚、經濟效益、稅收貢獻等方面高于煙臺、北京等國家級園區,與全國同類型產業園相比具有明顯優勢?!?/p>

    “聚焦產業發展、人才成長,全面迭代升級人才政策,力爭全年引進各類人才2.6萬人”……在市北區未來五年的發展藍圖中,“聚焦吸引大量青年人才”是市北的重中之重。青島國際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對人才的集聚效應為市北區打造“青年發展友好型城區、人才友好型城區”提供了基礎支撐。

    通過導入新產業、新業態,為城市發展注入新動能、增添新活力,進而推動產業“騰籠換金鳥”,引入年輕人才,讓市北這座老城區煥發新活力。前不久,市北區出臺人才新政《關于實施“北尚英才”計劃加快建設人才創新集聚高地的意見》。該《意見》在人才引育留用方面制定了一系列項目措施,提出了深入實施高端人才培土、產業人才培育、創業精英引領、科技人才突破、行業人才支撐、市場招引提升、青年人才倍增、人才環境發展8項計劃。

    據了解,為進一步解決人才痛點難點問題,滿足人才事業、創新、生活、精神四大需求,市北持續優化人才賦能服務體系,凝聚起“北”愛人才的強磁場和向心力。全區連續兩年舉辦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大賽,整合人才、項目、園區等各類要素,成立創業導師聯盟,先后支持10名高層次人才成果轉化。搭建“人才金”“人才貸”“人才板”扶持體系,組建青島現代海洋人才創業投資基金,向11名高層次人才發放“人才貸”5900萬元,推動18家企業在青島藍海股權交易中心人才板掛牌,強化創新創業金融支持。實施人才安居工程,通過政府投資建設、商品住房項目配建、社會投資建設等方式,加大人才住房、青年公寓建設力度,累計配租配售近5000套。市北人才賦能平臺微信小程序上線,整合政府公共服務和社會化服務資源,惠及各類人才2000余人次。開通高層次人才電子服務綠卡和綠色服務通道,提供子女入學、醫療保健、交通出行、家政服務等20項“全生命周期”服務。落實黨委聯系服務專家制度,28名區級領導帶頭聯系服務56名高層次人才,定期聽取人才意見建議,切實幫助解決問題。搭建溝通對接平臺,分領域組織開展讀書休假、學術分享等活動10余場,打造開放交流、思想碰撞、凝心聚力的“人才生態圈”。

    產業結構升級邁向國內一流

    2021年,山東經濟總量以萬億增幅體現出新舊動能轉換的巨大效能,這種效應也體現在人才需求與供給的最新變化上。江浙滬人才回流明顯,廣東首次成為“流入山東的省外市場化就業人才前十省份”;新材料行業人才需求量增幅最大……根據《2022 年山東就業市場人才發展報告》顯示,2021 年,山東省人才需求量增幅創近五年新高。

    人才流動的背后,是“人”的競爭,更是城市間的競爭。而透過人才流向,不難找到引得來、留得住人才的城市所具備的特質。除了北上廣深,部分新一線和二線城市依靠當地的產業積累與區位優勢,在部分新經濟領域開始引領浪潮。

    眾所周知,未來城市的競爭從根本上講是產業和人才的競爭,二者相輔相成。從青島產業結構來看,市北區作為青島市的老城區和核心區,歷史悠久,中車集團、青島啤酒、海爾,以及年代更為久遠的品牌,像金錨手表、金鹿自行車等關于青島的知名品牌大多發源于此。

    有一定的工業基礎,但又面臨企業外遷等產業結構優化,同時還要承受人口密度大、特殊群體多、城市治理難這三座“大山”的壓力……在這樣的條件下,如何實現產業結構、環境面貌和民生品質的全面升級,是市北區面臨的主要問題。

    引才留才、優化營商環境、培育瞪羚企業和高新技術企業,是市北區實現新舊動能轉換創新突破的重要發力點之一。中央商務區集聚了一支國內一流新媒體力量,可以說是近年來市北區調整產業結構方向的轉型“代表作”之一。

    曾經在朋友圈刷屏的《我很忙,但對你一直有空》的微信,原創“未名島”就在此入駐。未名島創始人劉闖大一時便開始做公眾號,并注冊公司創業。大二那年,便在濟南買了房子。2017年劉闖在青島注冊公司,2018年大學畢業后,他便帶著大學賺得的第一桶金來到了青島,落戶中央商務區。如今,他的公司共經營著4個公眾號,粉絲數達到了300多萬,每年營收可達60萬元左右。

    在中央商務區,像劉闖這樣的“追夢合伙人”不止一個。目前,300余家互聯網企業集中了青島市優質新媒體力量,深度傳播、古麥嘉禾、視覺志、旗魚科技、六度、杠上開花等國內知名頭部企業落戶中央商務區,提升城市品質、聚合網紅經濟的多維新媒體矩陣,成為當下青島數字經濟產業在時代的浪潮下蓬勃發展的真實寫照。

    “公司2016年從北京搬到青島,選擇留在市北區,是因為市北區整體的營商環境比較好,隨著我們的搬遷后,視覺志等其他兄弟公司也陸續搬到了市北,在中央商務區形成了新媒體集聚效應?!鼻鄭u古麥嘉禾總經理于愛山認為,“人才是企業發展過程中不可或缺的‘領航者’。在招引優質人才資源方面,市北給了企業很大支持。比如最近市北區開展了直播帶崗活動,并且多次組織轄區新媒體頭部企業與省內外多所高校對接,開設青島新媒體企業專場,解決了高校和企業信息不匹配的問題,有效解決了企業用工難的問題?!?/p>

    據了解,今年上半年市北區開展招聘推介、直播帶崗等活動30余場,發布崗位需求2.8萬余個,搭建人才和企業“面對面”“屏對屏”對接平臺,舉辦政策輔導、專題講座等活動30余場,培訓各類人才2700余人次。

    城市更新為人與城煥然一新

    城市競爭力是吸引人才的關鍵。

    對于老城區來說,想要保持活力,實現高質量發展,城市更新是主要路徑。而城市更新從本質上來說,是在借助城市更新進行城市創新,吸引更多高層次、多元化的人才,盤活原有區域產業格局。

    作為青島城市更新建設的主戰場、主陣地,市北區在郵輪港區改造更新方面,山東港口集裝箱部落項目已竣工,山東港口航運金融中心、中國北方國際油氣中心、啟動區地下道路及基礎設施等項目實現開工建設,世界之眼、RCEP博覽中心、中鐵海洋金融中心等項目正在有序推進。

    老四方工業區是市北區聚力構建的“兩帶三區”發展布局的重要組成部分,更被賦予了建設工業煥新的“創新四方”的新使命。以中車四方智匯港為例,目前,城市客廳及機車公園板塊已完成施工即將對外開放,預計2025年全面建成。此外,區域內歡樂濱海城片區和大健康產業園片區部分項目已進入施工階段;捷能中泰片區和鄭州路片區已基本完成土地整理,今年將實現出讓并開工建設。在不遠的將來,“老四方”的重新蝶變將為市北經濟發展帶來新的提升。

    今年,青島市72個歷史城區保護更新項目集中開工。一方面,城市更新帶來了更多產業升級,為“金鳳凰”提供了不同層次和需求的“梧桐樹”;另一方面,在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的過程中,需要大量的人才聚集,這也是老城能否復興的關鍵所在。

    優質的項目不僅是產業發展的載體,而且是人才集聚的洼地。未來,市北區將以港產城一體化發展推動老城區騰籠換鳥、鳳凰涅槃。在目標定位上,發揮港區位于市區,人才、資本、信息等高端要素集聚的獨特優勢,充分發揮樞紐輻射作用,集聚航運、貿易、金融、科創、文旅等高端要素,打造現代化國際航運貿易金融創新中心。

    從歷史中走出,在創新中得到新生。浪涌潮興,這一次市北融入的,不只是人,而是無限的活力和蓬勃向上的精神。

    青島財經日報/首頁新聞記者 李倚慰 辛小麗  攝影 崔冬妮

    評論一下
    評論 0人參與,0條評論
    還沒有評論,快來搶沙發吧!
    最熱評論
    最新評論
    已有0人參與,點擊查看更多精彩評論

    請輸入驗證碼

    国产剧情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