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東省民政廳下發《關于公布2022年度全省優秀社會救助品牌的通知》,共評選出全省優秀社會救助品牌24個。青島市申報的青島市《圍繞“四度”精準發力 打造“青暖助”救助品牌》、嶗山區《嶗山區“益同行”社會救助綜合服務品牌》、城陽區《凝聚多方合力 點亮“小桔燈”救助品牌》等3個救助品牌,分別榮獲2022年度山東省市級優秀社會救助品牌和縣級優秀社會救助品牌,獲獎數量位列全省第一。
近年來,青島市以打造“青暖助”救助品牌為抓手,暖情相助、溫暖救助,聚焦困難群眾所需、所盼、所想,從救助水平、救助范圍、救助方式、救助內容等方面不斷創新發展彰顯暖意,圍繞提升救助“四度”精準發力,構建分層分類、城鄉統籌的社會救助體系,讓困難群眾感受到黨和政府的溫暖,營造社會救助惠民生、解民憂、保穩定、促和諧的良好氛圍。
圍繞提升救助溫度,提標擴面建體系。青島市建立動態調整機制,科學制定救助標準,七區標準城鄉統籌,救助水平居全省前列,城市低保標準每人每月995元,農村低保標準每人每月748元??椕茉瓮械拙€與救急難、廣覆蓋與保重點、解決收入型貧困與支出型貧困、政府部門各負其責與社會力量協同推進相結合的救助保障網。積極做好低收入人口動態監測和常態化幫扶工作,符合條件的困難群眾按規定納入救助保障范圍。目前全市共保障城鄉低保對象8.1萬人、城鄉特困人員1.3萬人,今年以來臨時救助困難居民7237人次(其中非本地戶籍202人次)。
圍繞提升救助速度,優化程序強效能。青島市深化“放管服”改革,社會救助審核確認權限全部委托下放鎮(街)實施,提升救助效率。搭建“社會救助一件事”數字平臺,26項救助事項納入平臺運行,實現社會救助“一門受理、協同辦理”,救助更加便捷。通過愛山東APP,實現救助申請“掌上辦”,做到智能研判比對、數據資源共享、救助更加便捷。在全市推進社會救助服務“二維碼”進社區(村),實現一碼告知、一碼服務、一碼響應,構建線上線下全方位告知格局。
圍繞提升救助精度,健全機制固根本。青島市探索實施“互聯網+社會救助”,率先與銀行數據共享,市級已實現17個部門37項數據聯網核查,促進精準救助。健全“網格化+大數據+鐵腳板”的主動發現機制,將“人找政策”發展到“政策找人”。即墨搭建以村(居)網格為單位,微信群為載體的主動發現“微平臺”,依托黨員、群眾等力量設立“救助顧問”,積極運用政務服務APP、社會救助“一碼通”、社會救助服務熱線等方式提供救助服務。西海岸新區成立了995支由村(居)干部、救助協理員、網格員、村(居)民小組長、社工、志愿者等組成“主動發現救助服務隊”。
圍繞提升救助維度,多元服務上水平。青島市以困難群眾的需求為導向,整合政府和社會資源,率先創新“物質+服務”多維救助,引導社會力量參與困難群眾救助服務,實現從“供給型救助”向“需求型救助”的轉變,從物質救助到多維救助的拓展,多角度提供精神慰藉、心理撫慰、照料護理、社會融入、資源鏈接、就業引導等精準化精細化服務。涌現出“小桔燈”“益同行”“善政惟民”“傾心救”“喃喃解憂”等救助服務品牌。拓展騰訊“99公益日”慈善網絡募捐,深化多維救助,提升困難群眾幸福感。市南區為全區所有低保、特困等困難群體購買惠民救助補充保險,當其因出現急難突發事件、醫療支出過大等導致家庭生活困難時,助力其脫離困境。李滄區為低保家庭、特困人員發放“有憂有念”暖心卡,持續打造困難老年人“1+1+4”新型救助模式,形成低保、特困老人“救助金+物質+養、食、居、護4項服務”為一體的耦合式救助。嶗山區“益同行”困難群眾綜合救助服務,累計開展困難群眾各項服務類救助達6000余人次,“嶗善行”社區救助居民提案大賽,服務困難群體800余人次,覆蓋鄰里守望、志愿幫扶、困難群眾興趣培養等多個救助服務領域。
青島財經日報/首頁新聞記者 封滿樓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