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山東省科技創新大會在濟南召開,青島在市級機關會議中心設分會場。全省共303個項目(人選)榮獲2021年度山東省科學技術獎,我市占據102席,數量為近年來最多,在全省占比三分之一。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潛艇學院教授笪良龍獲山東省科學技術最高獎,此外我市還斬獲自然科學獎12項、技術發明獎4項、科技進步獎85項。
從獲獎情況來看,我市海洋科技創新優勢依然突出。剛剛斬獲2020年度青島市科學技術最高獎的笪良龍,此番再獲山東省科學技術最高獎,是對其科研成就的充分認可。笪良龍長期開展海洋環境效應和水下無人探測等相關技術研究、裝備建設和人才培養工作,為我國水下國防安全建設做出了突出貢獻,曾以第一完成人身份獲國家科技進步一、二等獎各1項。自2014年以來,我市已先后有6名科技工作者斬獲省科技最高獎,除2021年度獲獎者笪良龍以外,還有山東省科學院海洋儀器儀表研究所王軍成(2014年度)、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胡敦欣(2016年度)、山東省眼科研究所史偉云(2017年度)、海洋試點國家實驗室吳立新(2018年度)、中國海洋大學李華軍(2020年度),獲獎者中有5人都是海洋領域專家。此外,在海洋工程、海洋生物和水產養殖等涉海領域,我市獲獎項目共計14項,占全部獲獎項目的14%,其中二等獎以上項目達到13項。這些都顯示出我市在海洋科技創新方面的領先地位。
從獲獎項目來看,我市科技創新實現數量質量“雙提升”。在101個獲獎項目中,我市牽頭項目89項,占比達88%,較去年增加15項、提高7個百分點。青島港國際股份有限公司完成的“全自動化集裝箱碼頭關鍵技術”、青島海爾生物醫療股份有限公司創制的“面向生物安全的高可靠智能支撐裝備”、青島海信激光顯示股份有限公司研發的“超高清超短焦激光顯示技術”、青島航空技術研究院完成的“輕型航空動力極端復雜環境試驗技術”等項目榮獲科技進步獎一等獎,分別在智慧港口、生物安全、激光顯示、航空裝備等領域發揮了示范引領作用,帶動了相關產業的可持續和高質量發展。
從完成單位來看,我市企業創新主體地位持續彰顯。獲獎項目中企業主持完成38項,占我市牽頭完成項目總數的43%。獲獎企業中不乏硬實力企業,青島森麒麟輪胎股份有限公司打破了國外民用航空輪胎技術壟斷,形成了我國獨立自主的全纖維民用航空輪胎關鍵技術,廣泛應用于包括民航飛機航空輪胎及特種高性能輪胎,近三年新增營業收入20多億元,一舉斬獲省科技進步獎一等獎。
省科技進步獎一等獎項目:“中國輪胎”助力國產民航飛機“騰飛”
優勢產業創新引領勢頭良好,我市獲獎項目集中在高端裝備制造、新一代信息技術、高效農業和醫養健康等我市優勢領域,諸多服務“國家戰略”“青島制造”的項目在壯大我市實體經濟、加速產業騰飛方面發揮作用明顯。(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王沐源)
2021年度山東省科學技術獎
青島獲獎情況一覽
科學技術最高獎 1項
自然科學獎二等獎 12項
技術發明獎二等獎 3項
技術發明獎三等獎 1項
科技進步獎一等獎 15項
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34項
科技進步獎三等獎 36項
早前報道:
山東省科技創新大會召開,笪良龍、張貴民獲2021年度山東省科學技術最高獎
6月22日,山東省科技創新大會在山東大廈召開。會上宣讀了《山東省人民政府關于2021年度山東省科學技術獎勵的決定》,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潛艇學院笪良龍、魯南制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張貴民山東省科學技術最高獎。
笪良龍,海軍潛艇學院某研究所主任、教授,某軍隊重點實驗室、海洋試點國家實驗室聯合實驗室主任、山東省水下無人探測技術工程實驗室主任、山東省海洋智能無人觀探測工程技術協同創新中心主任,專業技術少將,十三屆全國政協委員。兼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八屆學科評議組成員,中央軍委科技委海戰委委員等。
長期開展海洋環境效應和水下無人探測等相關技術研究、裝備建設和人才培養工作,為我國水下國防安全建設作出了突出貢獻。
張貴民,魯南制藥集團黨委書記、總工程師,中藥制藥共性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國家手性制藥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哺乳動物細胞高效表達國家工程實驗室主任,兼任中國生物醫學工程學會常務理事、中國醫藥教育協會副主任、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科技副會長等。
長期致力于藥物研究和產業化,獲發明專利200多個,主編專著1部,發表學術論文100多篇,集成與創新開發藥品50余種,以關鍵技術創新,使中國制藥產業化技術與世界先進水平同步或領先。
來源:海報新聞
責任編輯:林紅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