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東省農業農村廳組織專家組對青島市位于平度蓼蘭鎮青農種子產銷專業合作社的“超噸半糧”高產示范田進行了實打測產,小麥平均畝產高達823.2公斤,創青島市小麥高產攻關單產歷史最高紀錄。
這是自2018年以來我市小麥高產攻關單產第4年突破800公斤大關,創新集成的技術模式進一步熟化,成為可復制、可推廣的主推技術,對進一步提高我市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具有重要意義,是對“藏糧于技”這一國家戰略的青島具體實踐,體現了青島市糧食生產的科技水平已經達到國內領先地位。
測產現場,由山東省農技中心、青島農業大學、青島市農業農村局等單位專家組成的專家組,按照《全國糧食高產創建測產驗收辦法(試行)》和《山東省糧油高產創建測產驗收辦法》有關要求,實地查看了小麥田間長勢,經過丈量、機械收獲脫粒、稱重、水分測定、雜質率測定等環節,形成驗收意見。示范田總面積120畝,實收面積3.9畝,經測定示范田實際平均單產為823.2公斤。
小麥-玉米“超噸半糧”高產示范田小麥單產再創青島最高紀錄,成果來之不易。這是全市農業科技人員與種植戶協同攻關,將專家產量變成種糧農戶產量的成功示范。要實現小麥高產,就要充分挖掘產量三因素的增產潛力,千方百計增加畝穗數、穗粒數和千粒重,做到“藏糧于地、藏糧于技”。
示范田種植的小麥品種為青農7號,是我市青豐種子有限公司自主選育的高產新品種,2019年通過山東省審定。該品種株高適宜、抗倒性好、抗病性強、千粒重高、產量潛力大,審定當年就創出畝產812.7公斤的超高產水平,適合全省高產地塊種植利用。通過今年的高產示范,青農7號的抗倒性、抗病性等性狀得到良好展示,特別是籽粒容積大、后期灌漿強度高的品種優勢得到充分驗證,小麥千粒重達到50克水平,是實現高產超高產的理想品種。
小麥創高產,不僅要有好品種,還要配套好技術?;仡櫱鄭u市小麥生產技術發展歷程,每一次產量突破都離不開農業新技術的強力支撐。上世紀90年代,在小麥精播栽培技術支撐下,我市小麥最高單產于1999年跨過650公斤的臺階(1999年蓼蘭鎮畝產653公斤);2008年我市小麥開始突破單產700公斤大關(2008年蓼蘭鎮北張家邱村726.1公斤),小麥氮肥后移技術發揮了關鍵作用;2015年,通過小麥寬幅精播技術創新發展,成功越過750公斤關口,創出單產786.6公斤高產紀錄(2015年蓼蘭鎮南張家丘村786.6公斤)?,F在突破畝產800公斤大關的核心技術,是以滴灌水肥一體全程機械化為核心的創新技術模式。
該技術是青島市農技推廣部門與青島農業大學等高校院所協同技術創新取得的一項重大技術成果,針對我市糧食生產灌溉水短缺、水肥利用效率低、大規模種植灌溉施肥用工量大等瓶頸問題,以滴灌技術為核心變革傳統種植方式,集成了水肥一體、堆肥還田、深耕深松、寬幅精播、冬春鎮壓、氮肥后移、一噴三防等耕種管收全程機械化的綠色高效新技術模式,具有節水30%以上、節肥20%以上、節地10%以上、省工2個以上、畝節本增效200元左右等特點。目前已形成青島市地方標準4項,山東省地方標準2項,并制訂提報全國行業標準。
青島財經日報/首頁新聞記者 聶艷林 通訊員 常嘉琪 孫旭亮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