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除信息壁壘 創新應用場景 推廣智慧社區
讓城市更智慧 讓生活更美好
——政協委員、職能部門和企業家代表熱議新型智慧城市建設
●在充分保障數據流通安全的基礎上打破數據壁壘,建立數據分類分級管理辦法,明確不同業務數據需求,形成中轉分發鏈路;
●促進數字技術場景與城市治理場景有機結合,切實推動城市治理的便利、快捷、有效,促進城市高質量運行和發展,提升城市居民的生活幸福度、滿意度和安全感;
●整合智慧社區領域大數據,打造涵蓋智慧停車、智慧養老、智慧健身等應用場景的青島智慧社區產業鏈。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讓城市更聰明一些、更智慧一些,是推動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必由之路,前景廣闊。”
隨著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應用,智慧城市建設已經上升為國家戰略,成為各個城市面向未來布局發展的共識。青島市全面落實數字強省部署,推動城市全方位數字化轉型,憑借數字化轉型規模效應、示范引領和輻射帶動作用,在新型智慧城市建設中穩居全國第一梯隊。
喚醒“沉睡的數據”,架構“城市云腦”,讓數字科技為現代城市治理、社會民生服務、經濟社會發展賦能,成為青島構建“可感知、會思考、有溫度”新型智慧城市的題中之意。
5月25日,由市政協委員聯絡活動工作室、青島日報社、市12345政務服務便民熱線共同打造的“傾聽與商量”協商平臺第14期協商活動舉行。本期協商活動由市政協教科衛體委員會承辦。
活動現場,市政協委員、職能部門代表和專家學者暢談新型智慧城市建設。
本次協商活動堅持在“容、融、通”上發力,容納各方意見建議,兼容各方思想觀念,更好發揮政協委員的主體作用,融會貫通、融合力量、融合發展,暢通由上向下、由內向外的聚識通道,團結向未來,聚力走在前,營造同心同德、同心同向、同心同行的生動局面。
觀眾在現場參加“傾聽與商量”第14期協商活動。
協商活動中,政協委員、職能部門代表、企業家代表圍繞“發展數字科技,建設智慧城市”主題深入一線調研,傾聽民聲民意,總結先進城市經驗,在現場充分協商,與熱心市民代表互動交流,積極建言獻策。在傾聽中交流思想,凝聚共識;在商量中匯集力量,解決問題。市政協副主席姜巧珍出席活動。
破除信息壁壘
推進數據共享
未來,城市的核心競爭力是智慧力。
為有效提升城市智慧力,近年來,我市通過積極打造“城市云腦”這一開放式、智能化的城市治理中樞,對海量數據進行整合、研判,將其應用于政府管理服務中,推動了政府治理流程再造和模式優化,提高了決策科學性和服務效率。在協商活動現場,市大數據發展管理局黨組書記、局長張艷介紹,目前該系統已融入154個業務系統、297個應用場景,匯集了超23萬路視頻監控資源和30億條數據,每天處理城市各類問題超過1.4萬件。
“城市云腦”就是城市的“大腦”,如何解決信息壁壘和數據質量不高等問題,讓其完全發揮系統效能,是本次協商活動中委員、專家們關注的主題之一。在前期調研中,市政協委員、春光里產業資本集團創始人楊守彬發現,目前我市各區市、各部門的政務系統不僅分別建設、重復建設,而且管理各行其道、標準各不相同、信息互不相通。信息壁壘就像一個個“血栓”,阻礙海量數據傳入“大腦”,也阻礙“大腦”的指令傳輸到城市的各個角落。
市政協常委、青島思邁科技投資控股有限公司總經理李振在協商現場發言。
同時,市政協常委、青島思邁科技投資控股有限公司總經理李振調研發現,對企業數據和相關信息的反復采集、非必要采集也給企業經營者造成了困擾。“來自不同部門的通知、報表、小程序、企業調查問卷等讓經營者疲于應付,企業的數據和信息往往需要向區級、市級、省級和國家級平臺分別提報,有時還要在同一平臺的不同界面反復提報?!崩钫裾f,這也導致大量重復數據、無效數據被注入到“城市云腦”中。
“打破信息壁壘,實現高水平的數據共享,需要打造2.0版本的‘城市云腦’,實現一個數據庫、一個數據云、一網通辦,用戶只有一個使用終端,打造一個標準化的數據生產、存儲、傳輸、共享模式。”楊守彬建議。
市南區政協常委、翼方健數信息科技山東省總經理潘紫藝在協商現場發言。
市南區政協常委、翼方健數信息科技山東省總經理潘紫藝認為,破除信息壁壘,推動數據資源的共享應用,需要數字技術和機制體制“雙輪”驅動。
近年來,我市陸續出臺了信息資源共享管理辦法、信息分級分類開放的管理辦法等制度建設,建立了全市統一的公共數據共享平臺,梳理市區兩級可共享的數據資源目錄1萬余條,已經發布共享接口1000余個,實現了與國家、省平臺互聯互通。
“雖然目前實現了基本的數據共享,但依然存在一些部門業務流程改造滯后、數據更新速度慢、數據接口不穩定、歷史數據不完整等問題,這些都會導致企業或市民辦事不暢?!睆埰G說。今年,我市將重點推動數據強基工程,深入開展“數源”“數治”“數用”行動,建設一體化大數據平臺,加強數據源頭治理,提高數據完整性、準確性、可用性和時效性。同時,我市將進一步優化數據共享供需對接和協調機制,以部門應用為牽引,倒逼數據提供部門持續提升數據共享的質量和效率。
市政協委員、青島曉陽春有機茶有限公司總經理匡明如接受采訪。
協商活動現場,政協委員還就我市 “一碼通城”、 政務APP亟待整合等智慧政務方面的具體問題建言獻策。市政協委員、青島曉陽春有機茶有限公司總經理匡明如提出,我市各級各部門的APP、小程序或者微信公眾號過多,市民網上辦事體驗感不佳。
通過遠程視頻連線參與活動的市政協委員、水中銀(國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及行政總裁杜偉梁建議,可借鑒中國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推出的“智方便”一站式個人化數碼服務平臺,讓青島市民通過統一的政務APP享受常用的政府及公用事業服務。
就“群碼奔騰”問題,張艷表示,我市目前正在積極實施“一碼通城”,以打造全市一個碼——“青島碼”為核心,推動政務服務、交通出行、醫藥衛生、文化旅游、體育健身和智慧校園等各相關服務領域統一身份認證、多碼融合、多領域應用。今年,我市將在30個以上的應用場景推出“一碼通”。此外,作為全市政務事項一網通辦、一端全辦的唯一政務APP“愛山東·青e辦”已整合上線各級各部門的政務服務、公共服務和便民服務事項8400余項,推出了區市特色服務260余項、服務專區62個、主題服務30個、審批智能辦事項433個、無感辦事項318個。
創新應用場景
賦能城市治理
數字科技的發展不僅讓政務服務更智慧,無人機、物聯網、生物識別、人工智能等加速迭代更新的數字“黑科技”,也正在依托大數據重塑交通、醫療、社會治理等應用場景,為提高民生服務水平和城市治理能力賦能。
城陽區人大代表、青島遠度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譚煒接受采訪。
在前期調研中,政協委員和企業家代表來到國內工業級無人機頭部企業——遠度智能科技有限公司,體驗到城市治理的“天空之眼”無人機如何為城市高效治理提供有力支撐的場景應用?!坝煤脽o人機等數字技術,繪制城市治理的‘智慧藍圖’,是為提高城市治理現代化水平的有力抓手。但目前我市數字技術在城市治理領域的應用場景還不夠豐富,未來,應促進數字技術與城市治理場景有機結合,切實推動城市治理現代化?!背顷枀^人大代表、青島遠度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譚煒說。
作為城市的“大動脈”,交通是智慧城市建設落地的首要環節。李振調研發現,我市目前機動車保有量超354萬輛,駕駛人超410萬人,均居全省首位。面對機動車保有量和駕駛員人數的不斷增長,亟待開發應用智慧交通系統,科學合理地利用大數據進行道路規劃和出行模式優化,從而解決交通擁堵問題。
市政協委員、春光里產業資本集團創始人楊守彬在協商現場發言。
“在智慧交通的應用場景下,我市并不缺少好的技術,缺少的是好的應用和推廣?!睏钍乇蚪榻B,我市高新區目前已經推出了符合智慧城市2.0標準的開放型車、路協同測試場技術服務平臺,實現車與車、車與路的信息相連通,車輛將擁堵信息、實時路況等發送到交通控制中心,交通控制中心據此實時更新信號燈數據,推送綠波信號,司機只要合理控制車輛行駛路線及速度,“一路綠燈不是夢”。
最近,西安、廣州相繼發生幼童掉進下水道不幸喪生的新聞,“問題井蓋”也成為委員們熱議的焦點問題之一。李振在調研中發現,我市目前也存在少量問題井蓋找不到“娘家”的問題。有資料顯示,我市建成區共有22類井蓋,涉及20多個單位、部門以及各區市政府。他建議,可應用大數據技術,明確建成區內每個井蓋的管理人、產權人、使用人,實現“一蓋一碼,一井一檔案”,還應在每個井蓋上安裝傳感器,一旦出現異常即可及時準確報修。
據悉,我市于2021年發布了《關于推動城鄉建設綠色發展的意見》,對推動城市地下空間信息化、智能化管控,提升城市安全風險監測預警水平提出了要求,就此,李振建議,相關部門應及時打造城市地下管網信息系統,根據實際情況,在地下管網內安裝積水、燃氣等傳感預警設備,用數字的“眼睛”保障地下管線管廊的安全。此外,潘紫藝也建議,應按照相關規劃與設計,在我市布設各類傳感器,建設天空、地底、水上三維安全管控體系。
市大數據發展管理局黨組書記、局長張艷在協商現場發言。
場景創新是一道城市智慧治理的“必答題”,一定程度上決定了智慧城市建設的成敗。張艷介紹,下一步,我市將以城市運行12個“一個場景”為重點,聚焦群眾生產生活和城市運行中的難點痛點,創新應用場景,用數字化手段為民解難題。
打造智慧社區
樂享數字生活
一座能感知、會思考、可進化、有溫度的智慧城市,必然是能為居民提供主動、精準、智能、高效服務的城市。
城市智慧不智慧,群眾最有切身感受。本報觀海新聞客戶端此前曾就新型智慧城市的建設需求征集網友意見,328位網友給出了他們關于智慧城市建設的意見和建議,其中,超過35.6%的網友關注智慧社區、智慧停車、智慧養老等生活場景。此外,部分網友表示,當前的智慧城市建設沒有讓人眼前一亮,市民能切身體會到的智慧生活場景不多。
潘紫藝認為,智慧城市建設的理想狀態是“管理無感、服務有感”?!澳壳埃腔鄢鞘薪ㄔO以方便辦事為主,提供主動服務的場景還比較少,群眾獲得感不強。”潘紫藝說,只有聚焦“智慧城市微單元”,自下而上地建設,由點到面地推進,智慧城市建設才能給群眾更多的獲得感和體驗感。
智慧社區是智慧城市的細胞。智慧社區建設中的小變化關乎大民生,也能讓老百姓在生活中真切感受到智慧城市帶來的各種便利。政協委員們調研發現,在市南區旌德路頤中高山小區,全景視頻監控、刷臉無感通行、遇險及時救援、高空拋物預警、消防通道占壓警告等智慧生活場景已見雛形。
松立控股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永接受采訪。
“依靠大數據、物聯網、生物識別等數字科技,小區通過智慧停車、垃圾分類、智慧康養、汽車充電等服務實現了資源換市場、流量換市場、項目換市場的運營閉環,為智慧社區的推廣提供了一種新的解決方案?!必撠熢擁椖康乃闪⒖毓杉瘓F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永說。
青島智慧同城信息科技有限公司運營部部長畢曉麗接受采訪。
據介紹,我市智慧社區建設自2020年啟動,確定了試點示范、全面推開、品質提升三步走方案。去年,全市形成了62個智慧社區示范點。“作為智慧社區相關項目的上游研發企業,我們對全市大量社區調研發現,智慧社區尚處在應用、發展的初級階段,功能、服務較為分散,數據共享機制尚不完善,好的智慧社區項目在推廣上有一定的難度?!鼻鄭u智慧同城信息科技有限公司運營部部長畢曉麗說,我市應打破小區間的信息壁壘,整合智慧社區領域大數據,打造智慧社區發展樣板,賦予智慧社區更多應用場景。
“當然,每個社區的物理環境、居住人群、社區特色不同,場景千差萬別,很多社區會根據自身特點推出個性化應用,因此,如何共性應用統籌推廣是未來需要突破的焦點。”張艷說,今年,我市智慧社區、智慧街區總數將達到150個點,正在逐步探索應用廣泛的智慧社區建設、推廣模式。
對于網友關注的智慧停車問題,楊守彬建議,可借鑒杭州“先離場后付費”便捷泊車系統,通過“一次綁定、全城通?!庇行Эs短了車輛離場時間,使停車變得方便快捷?!霸撓到y接入了杭州市4700個停車場庫,泊位周轉率從1.6提升到1.9,相當于多出來超過22萬個車位。我市可以依托城市云腦打造一個覆蓋全市的智慧停車系統,增強停車管理服務的前瞻性和主動性,也為破解停車難問題的相關決策提供依據?!睏钍乇蛘f。
潘紫藝認為,智慧養老作為智慧社區建設的重要內容之一,應從傳感系統和信息平臺兩方面發力。她建議,社區應為空巢老人免費安裝免打擾感知傳感器,在老人摔倒或者出現其他異常情況時,傳感器自動啟用并向社區安全監控平臺示警,通過“城市云腦”的智慧急救系統就近調派救護車,通過智慧交通系統開辟綠色通道,通過智慧醫療系統安排醫院做好急救準備,最大程度守護老人的安全。
據悉,“十四五”期間,我市將以數字化、智慧化轉型整體驅動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變革,著力于解決群眾生產生活、城市運行中的難點痛點,在數字民生、數字政府、數字經濟、數字基礎設施等方面全面發力?!澳壳?,我們開展的‘智慧城市建設’是一個涉及大家生產、生活方方面面的系統工程,需要政府、社會尤其是企業的共同努力,希望社會各界參與青島市智慧城市建設,共同建設‘青春之島 智慧新生活之城’?!睆埰G說。
來源:青島日報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