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日上午,受第十七屆青島城陽紅島蛤蜊節組委會邀請,同沐陽光20余個孤獨癥少年在志愿者團隊的陪同下,挖蛤蜊、畫風車、野營;4月份以來,青島海昌極地海洋公園、青島海天云上藝術觀光廳等七大景區,推出關心關愛孤獨癥家庭新舉措,面向孤獨癥兒童及家庭實行免費入園優惠政策……
記者從青島市殘疾人康復職業培訓中心了解到,六一期間,根據殘疾兒童的不同特點,青島市愛心企業、助殘公益組織廣泛開展豐富多彩的助殘公益活動,讓殘疾兒童走出家門,感受社會、適應社會、融入社會。通過參加這些活動,孩子們的生存能力、勞動能力和社交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
折翼天使更需要溫暖的陽光,只有盡早提供適宜的康復、保教和干預服務,他們才能共享陽光和快樂的童年。近年來,青島市積極探索殘疾兒童培養規律,多渠道、多途徑、多層次開展活動,扎實推動了殘疾兒童康復教育救助工作實現新突破。
青島市加大殘疾兒童少年康復教育救助力度,將殘疾兒童康復救助年齡上限提高至18周歲。對進入定點機構接受康復訓練的困難家庭,按照相應殘疾類別和訓練方式救助標準給予補助。積極開展重度聾兒人工耳蝸植入救助工程,在全國率先實現“篩查一例、實施一例、救助一例”的目標。截至目前,累計實施重度聾兒電子耳蝸植入救助520余例,已有450余名兒童順利進入普小就讀。
青島市廣泛開展殘疾兒童“醫康教”融合發展創新試點工作,實施優惠政策和準入標準,推進殘疾兒童定點康復機構規范化提升建設。目前,全市殘疾兒童康復機構61家,其中具有教育、醫療資質的機構27家。
青島市積極打造心理健康服務平臺,堅持樹立“身心康復并重”理念,對殘疾兒童實施肢體康復訓練和功能補償的同時,引入心理康復內容,著力解決好殘疾兒童及其親屬存在的心理問題,幫助他們樹立生活自信,更好地回歸社會。積極探索“醫、教、康、勞、娛”五位一體的心理健康服務方式和“殘疾兒童(家屬)與專業心理關愛師簽約”實施機制,截至目前,全市累計開展心理健康服務達8000余人次。
青島市還積極落實教育新標準,完善殘疾兒童全納受教制度和評估標準,全面落實15年免費教育,殘疾學生在公辦幼兒園、義務教育階段、高中教育階段全部實施免費教育,同時對困難家庭的殘疾學生和困難殘疾人家庭學生實施救助。積極發展殘疾人職業教育,落實各項助學政策,讓殘疾人獲得更加公平更有質量的教育。2022年度,預計全市將實現殘疾學生、殘疾人家庭子女教育救助約4000人。
青島財經日報/首頁新聞記者 封滿樓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