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0日,青島市中級人民法院舉行新聞發布會,通報青島法院涉未成年人案件審判工作情況,發布《青島預防未成年人犯罪白皮書(2017-2021)》。
新聞發布會現場
據了解,2017年以來,青島兩級法院審理未成年人實施犯罪刑事案件428件582人,以暴力犯罪、財產犯罪及性侵害犯罪居多,占比最多的罪名依次為尋釁滋事、盜竊、強奸、搶劫、故意傷害、聚眾斗毆,六種罪名占犯罪總人數的81.6%。
從年齡看,16至18周歲的未成年被告人506人,占86.9%,其中超過半數在更早時期即出現過不良行為或嚴重不良行為。另外,青島中院通過調研發現,涉世不深的未成年人容易被他人利用教唆,犯下搶劫罪、尋釁滋事罪和介紹、協助組織賣淫罪甚至危害國家安全等罪行。
青島法院堅持“教育為主、懲罰為輔”少年司法原則,582名未成年被告人中,判處五年以上有期徒刑26人,五年以下有期徒刑511人,拘役25人,管制3人,單處罰金13人,免予刑事處罰4人,其中適用緩刑195人,免緩刑適用率34.2%。
發布會還通報了2021年青島法院侵害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和涉未成年人民事案件審理情況。其中,針對未成年人實施的犯罪主要集中在強奸、猥褻類性侵害犯罪和其他暴力傷害犯罪。2021年青島法院審結的涉未成年人民事案件中,涉及離婚、撫養、撫育、監護、探視等家事案件超過5500件,其中離婚糾紛3978件,撫養費糾紛1087件,變更撫養關系糾紛463件,探望權糾紛77件,監護權糾紛13件,教育機構責任糾紛81件,近95%的涉未成年人案件一審服判息訴。多個區(市)法院先后發出家庭教育令,對父母不正確履行撫養監護義務的行為進行訓誡,責令怠于履行監護職責的父母積極承擔家庭教育主體責任。
白皮書對2017-2021年青島法院審理的全部未成年人犯罪案件進行梳理,從未成年人自身、家庭、社會三方面對未成年人犯罪原因進行剖析。從未成年人自身來看,文化程度不高、法律意識淡薄、心智不成熟、自律能力差、沉迷網絡世界是誘發未成年人犯罪的重要因素。從家庭來看,家庭結構、教育方式、經濟狀況與未成年人犯罪有很大關聯。從社會層面看,主要原因是持續性教育缺失、司法關懷和改造失衡以及社會救濟制度缺失。
近年來,青島兩級法院圍繞強化未成年被告人訴訟權利保障、落實合適成年人參與訴訟制度、嚴格落實不公開審理制度、強化法庭教育、注重未成年人心理疏導、落實輕罪記錄封存制度、開展多元化普法活動等,不斷健全完善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機制。
青島中院相關負責人表示,預防和減少未成年人犯罪還應廣泛動員全社會力量共同參與。為匯聚全社會合力,對未成年人犯罪進行有效預防和綜合治理,白皮書從社會層面提出三點建議:一是加強娛樂場所、住宿經營場所管理,二是保證平等受教育權,三是加大普法宣傳力度。
青島財經日報/首頁新聞 記者 劉瑞東 通訊員 何文婕 呂佼
責任編輯:林紅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