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足夠一個人從稚嫩變身成熟,也足夠一座城市從本土走向世界。過去五年,青島迎來空前機遇,發展一日千里;而伴隨青島市第十三次黨代會的成功舉辦,這座城市未來五年的發展布局已然輪廓初現。作為山東建設新時代現代化強省的“雙核”之一,“獨善其身”的發展方式顯然并不是青島所追求的。當下,青島不僅要考慮如何在引領全省創新驅動、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中發揮更大作用,同樣也需要從更高層面謀求新的發展定位與空間。2022年5月28日,山東省第十二次黨代會將拉開帷幕。未來五年,青島要如何在全省范圍內筑核引領,山東又將給予青島怎樣的期許和定位,這些都需要省黨代會給予我們答案。
城市更新,施策貴在于“實”
作為青島現下最熱的發展關鍵詞,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設無疑將在未來五年的發展規劃中占據重要地位。
而在全市實施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設三年攻堅行動,是2021年底青島市作出的重要部署。進入2022年,青島以“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設”為主題召開“新春第一會”,頂格部署三年攻堅行動;3月,《青島市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設三年攻堅行動方案》發布,八大攻堅行動、10個重點低效片區一一明晰;4月,聚力實施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設攻堅行動被寫入市黨代會報告。
在城市更新重要性日益提升的同時,青島關于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設的攻堅項目陸續開工,二季度248個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設項目、72個歷史城區保護更新項目、青島市重點市政設施暨張村河片區重點項目……截至目前,青島1225個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設全年攻堅項目中,已啟動在建970個,接近今年計劃任務的80%。
此外,青島各級領導全面推進城市更新建設,從市委書記陸治原、市長趙豪志帶隊奔赴項目工地,到各區市黨政“一把手”現場解決項目難題,一場場相關主題的部署會議,一次次腳踏實地的現場調研,展現出青島城市更新一種“等不起、慢不得”的發展態勢。
期間,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設作為全市“作風能力提升年”的重點工作之一,“真抓實干”貫穿始終。這一點,不管是領導干部直奔現場觀實際、解實需、求實效的行動,還是持續建設并全面推進的攻堅項目進展,都是最好的證明。而在這個“以實干求實效”的進程中,青島上下正聚焦有效需求,樹立起鮮明的實踐實干實績導向。
值得一提的是,中央早已開始為城市建設搭建頂層設計。2020年,“實施城市更新行動”首次寫入我國五年規劃,城市更新升級為國家戰略,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也明確提出要“有序推進城市更新”。
在山東,城市更新也已拉開序幕。日前,山東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發布《關于開展省級城市更新試點的通知》,擬將濟南、淄博等六個城市和14個片區列為省級城市更新試點片區。
那么,在全省乃至我國北方率先啟動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設三年攻堅行動的青島,又將在山東省層面的城市更新行動中扮演怎樣的角色?值得期待。
實體經濟,青島筑核引領
實體興則經濟興,實體強則經濟強?;厥装倌昵鄭u發展歷程,制造業是這座城市最大的比較優勢,以制造業為代表的實體經濟則一直是其立市之本、強市之基。
面向未來,青島想要在5年內實現兩萬億發展目標,邁向高能級城市,都離不開強大的實體經濟支撐??梢哉f,“實體經濟”在青島經濟構成中的地位無可替代,其對青島城市發展的意義遠不止局限在未來五年時間內。
2萬億,這是市黨代會報告中明確的青島未來五年發展目標,雖目前山東對青島市實體經濟的發展期許尚未公布,但青島對內直面自身短板、提振實體經濟,對外縮小與同等級城市差距、不斷發揮在全省核心引領作用的決心,從未松懈。
2021年,青島工業增加值3884.07億元,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1%,兩年平均增長6.8%。與青島同為制造業大市的寧波與無錫,則分別交出了規上工業增加值4865億元、同比增速11.9%和規上工業增加值4926.42億元,同比增長12.9%的成績單。
顯然,青島雖具備制造業發展比較優勢,但其工業規模與兩城相比仍有差距。不過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青島工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到27.48%,這是這一數據時隔15年首次上升,而面對這張曾引以為傲的王牌,青島正全力扭轉制造業長板淪為短板的發展頹勢。
2022年4月27日,青島召開全市實體經濟振興發展動員大會,釋放出堅定不移抓實體經濟的強烈信號。大會要求全市各級各部門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加快推動實體經濟振興發展,打造現代產業先行城市。
同時,會上通報了青島加快實體經濟振興發展三年行動的有關情況,未來三年,青島實體經濟振興發展明晰了路徑、確定了打法,這也是青島聚焦有效需求、真抓實干的又一次謀定快動。而按照三年行動路徑,青島正大抓產業、抓大產業,大力培養產業鏈“鏈主”企業,努力構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現代產業體系。
想要一個產業實現迅速發展,大項目的引進無疑是最直接的途徑。2022年,青島安排市重點項目416個,重點準備項目116個。
如今二季度過半,青島提振實體經濟的決心,已伴隨著一個個大項目的建設愈發堅定。而無論山東省黨代會將在該領域予以青島怎樣的重任,都會成為這份決心的依仗。
用人之要,在于作風建設
青島市委書記陸治原指出,“事業發展,關鍵在人,關鍵在干部隊伍?!备刹孔黠L能力建設事關全局。只有干部隊伍擁有務實的作風和過硬的本領,才能確保城市的治理與發展行穩致遠。
青島將2022年標定為“作風能力提升年”,便是要直面短板、認清差距,在全市掀起一次作風能力建設的自我革命,通過鍛造新時代青島干部隊伍“凡事講政治、謀事為群眾、干事重實效、成事爭一流”的作風能力,為城市高質量發展注入澎湃動能。
而在這個過程中,“實干”始終如影隨形。
2022年2月24日,青島召開“作風能力提升年”活動動員大會,發出了開局抓作風、聚力謀發展的強烈信號;4月份接續召開的青島市第十三次黨代會、市兩會,又要求全市廣大干部用實干創造發展業績,用實干增進人民福祉,用實干提升作風能力。
緊接著,青島出臺《關于實字當頭干字為先 大力鍛造“實干家”干部隊伍的意見》,對新形勢下選什么人、用什么人、怎么選人用人提出了明確要求,樹起青島干部隊伍作風能力的標尺。
實際上,在青島建設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的語境下,面對在全省勇當龍頭、在全國進位爭先的現實壓力,干部作風以及干事能力,早已成為青島必須要做好的重點領域。
鍛造“實干家”干部隊伍的青島,正一步步踐行“重實干重實績”的鮮明用人導向,選拔勇于擔當、善于作為的干部,以實績論英雄、憑實績用干部,未來,“崇尚實干、注重實績、不務虛功”必將在青島蔚然成風。
而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任何時候都不能松懈。在省黨代會報告中,也必然會有對其持續推進的重要闡述。
戰略開放,錨定實干為先
一個區域的發展和未來,離不開城市的頂層規劃、戰略定位。對于在國家戰略機遇下的乘勢而上,青島從不曾缺席。
上合示范區、山東自貿試驗區青島片區、經略海洋、鄉村振興、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一項項國家戰略飽含中央對青島的殷殷囑托,同時也是青島肩負重任、踔厲篤行的最好見證。
這些頂層戰略中蘊含的發展機遇,將為青島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面對機遇,淡定從容的青島,已充分認識到:只有真抓實干,堅持“定了就干、干就干成、干就干好”,方為高質量可持續發展的新路徑。
今后五年,青島確定了“建設新時代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的總目標,和“活力海洋之都、精彩宜人之城”的城市愿景,而想要實現城市目標和愿景,最終都要依托于城市自身的發展實力。
為此,青島以“5年2萬億”為指引,向著擁有雄厚實力、引領區域發展、參與國際合作和競爭、展現國家形象的高能級城市不斷邁進。
對內,青島重點打造“六個城市”,圍繞城市發展的重點工作及細分領域,堅持“實”字當頭,大力啟動改革、提振實體經濟、集聚產業資源、優化城市功能品質,以實干求實效,以實效促實干,不斷激發自身潛力。
對外,依托上合示范區、山東自貿試驗區青島片區等國家級開放平臺和RCEP機遇提升國際影響力,扎實推進制度創新、深耕“雙招雙引”、強化項目落地,以實干為基調,融入對外開放發展新格局。
與此同時,青島充分利用自身的引領優勢,進一步扛起了在區域協調發展中強化龍頭作用,推動膠東經濟圈一體化發展的重任。一方面,通過與周邊區市的“支點”互動,帶動膠東經濟圈的融合發展;另一方面,以交通為切入點,進一步拉近與周邊城市的距離。
大道至簡,實干為要。在全市上下聚焦有效需求、以實干求實效的大背景下,我們期待省黨代會賦予青島在新時期的新期許。
來源:鳳凰網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