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夏時節,萬物并秀。廣袤的麥田正悄然由綠變黃,育苗棚內各類蔬菜花卉種苗長勢喜人,蔬菜大棚旁的運輸車隊在忙碌裝箱,種子研發室內,科研人員正埋頭做著最后測試……
以基層黨建為統領,建立上下聯動機制。近年來,山東省青島市即墨區將抓黨建就是抓全局作為工作要領,在鄉村振興戰場上積極探索發現。其轄域內200平方公里的移風店鎮,正上演著“產業鏈上建支部,支部聯合、產業聯盟、多方聯建”的“一建三聯”工作模式,摸索出了一條“黨建興農、產業富農”的新路子。
產業鏈上建支部,凝聚抱團發展“向心力”。韓澤兵是大莊網格的黨支部書記,也是佳蔬蔬菜專業合作社的理事長,全程參與了蔬菜種植黨總支的建立,也嘗到了產業鏈上建支部的“甜頭”。
“支部成立后,我們的合作社與6家蔬菜加工企業、60余個蔬菜專業合作社抱成一團,各取所長、互幫互助,一起創品牌、闖市場,黨總支的帶動效果非常顯著?!睋n澤兵介紹,目前,已認證了國家級、省級示范社11家,培育了“三品一標”農產品10余個,優質蔬菜遠銷30余個國家地區。
產業發展到哪,支部就建到哪。如今,移風店鎮將轄域內的270家企業、309個合作社根據行業特點,分成現代種業、蔬菜種植、休閑旅游、食品加工、農村電商、畜禽養殖、輕工業、商貿服務等8個產業黨總支,通過黨組織體系重構,推動資源整合、規模發展。
支部聯合強組織,畫好融合發展“同心圓”。“以前店東網格基礎條件差、干部戰斗力不強,村黨委通過培養后備干部回村擔任支部書記,并安排周邊上泊等4個網格對其包聯,在疫情防控、環境整治等工作中逐步樹立起威信?!鄙喜葱麓妩h群服務中心主任魯建對“支部聯合”工作法很是認同。
原來,前期即墨區對各鄉鎮村莊結構進行調整合并,移風店鎮由原來的100個村莊變為現在的10個村莊,在人居環境、集體經濟、班子建設等方面參差不齊,如何融合發展實現1+1>2,成為重要課題。
為此,移風店鎮積極推進10個新村黨委、100個網格黨支部聯建,統籌考慮地域、產業等因素,實行強村帶弱村、中心村帶周邊村,組織開展書記幫帶、經濟互助、環境共治等活動,確保弱村集體年收入達到50萬元以上,推動基層黨組織全面進步。
“目前,我們正在加快省級鄉村振興銜接推進區建設,實施污水管網改造、環境提升等工程,讓老百姓得實惠?!濒斀ㄕf。
產業聯盟促發展,打造現代農業“主力軍”。伴隨著天氣日漸炎熱,占地900余畝的青島育苗中心項目建設正熱火朝天,作為補齊育苗環節的關鍵載體,這一項目的落地離不開種業黨建聯盟的牽針引線。
“當初到移風店鎮選址并最終簽約,主要是種業黨建聯盟多次向我們推介,這里的優惠政策和項目集聚優勢正是我們所需要的?!睋椖拷ㄔO負責人劉學鍇介紹,目前,項目大棚設施已完成主體建設,投產后預計年產種苗1億株、優質蔬菜1300噸,帶動周邊5萬畝種植區,幫助農戶豐產豐收。
“我們的鄉村振興既需要專家學者,也需要‘土專家’‘田秀才’,通過產業聯盟可以定期組織企業專家人才到田間地頭進行農技培訓,也有利于打造一支撤不走的鄉村振興人才隊伍?!币骑L店鎮黨委組織委員邵曉輝說。
據了解,移風店鎮依托現代農業的優厚基礎,成立了現代種業、蔬菜種植、休閑旅游等產業黨建聯盟,充分發揮瑞克斯旺、韓國農友等龍頭企業的集聚作用,凝聚全產業鏈發展合力;依托產業聯盟共建互聯的突出優勢,組織開展了進高校、進院所等活動,引育博士、碩士40余名、專業技術人才200余名。
多方聯建共富裕,蹚出強村富民“幸福路”。拉長了“產業鏈”,還要擴大“朋友圈”。通過搭建村莊與合作社、區直部門和企業的溝通橋梁,移風店鎮向實現多方共贏、共同富裕又邁進了一大步。
“單打獨斗難處多,抱團發展力量大,在多方聯建的模式下,村莊獲得了長足發展,這條路子真是走對了?!睋骑L店鎮黨委副書記孫方良介紹,通過青島銀杏家食品有限公司與上泊新村聯合創建“企業+合作社+農戶”的發展模式,開展訂單式種植,幫助村莊每年穩定增收13萬元。
此外,自即墨區開展“千名干部聯企業·萬名黨員聯群眾”和“黨群同心·共建家園”活動后,移風店鎮村黨委與區直部門的“上下聯建”也給村莊發展注入了“強心劑”,與區政府辦、融媒體中心等6個區直部門聯建,“一對一”包聯21家企業、900余戶群眾,為群眾辦實事500余件,形成“事要解決”清單8項,推動黨群干群關系更加緊密。
瑞克斯旺(中國)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總部遷入移風店鎮
支部聯建發展蝴蝶蘭種植
青島財經日報/首頁新聞記者 李倚慰 實習記者 劉聰 通訊員 張濤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