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xlrhz"></address>
<address id="xlrhz"><address id="xlrhz"><nobr id="xlrhz"></nobr></address></address>

<address id="xlrhz"><listing id="xlrhz"><meter id="xlrhz"></meter></listing></address>

<em id="xlrhz"><address id="xlrhz"></address></em>

<address id="xlrhz"><address id="xlrhz"><nobr id="xlrhz"></nobr></address></address>
<address id="xlrhz"><listing id="xlrhz"></listing></address>
    我的位置:首頁>文章詳情

    青島海水稻研究發展中心:每年5月22日定為海水稻插秧節暨袁隆平院士周年祭

    今天,海水稻插秧節在山東青島、內蒙古鄂爾多斯、新疆喀什地區、新疆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新疆生產建設兵團二師、黑龍江鐵力、浙江臺州五省七地陸續開啟。

    為表達對袁隆平院士的深切懷念和崇高敬意,傳承海水稻中華拓荒人精神,青島海水稻研究發展中心將每年5月22日定為海水稻插秧節暨袁隆平院士周年祭。2012年,袁隆平院士在青島發起成立青島海水稻團隊,開展耐鹽堿水稻的研發、示范與推廣。團隊以袁隆平院士提出的“為中國改良一億畝鹽堿地,在世界推廣十億畝雜交水稻”為使命,以“選育抗鹽堿的雜交水稻,增加我國糧食耕地面積”為研發路線,以“海水稻十百千工程”為產業發展路線,以爭做“中華拓荒人”為責任,矢志不渝地發展海水稻事業,把種子芯片牢牢攥在自己手中,把鹽堿地變糧倉,保障國家糧食安全。

    如今海水稻發展捷報頻傳,鹽堿地綜合利用面積不斷擴大,智慧農業賦能產業效應逐漸擴大。

    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海水稻品種與配套技術在國際上遙遙領先

    海水稻品種研發方面,建成了以企業為主體的全國最大、種類最全的耐鹽堿水稻種質資源庫;種質資源創新不斷加強,耐鹽標準不斷提高,目前已篩選出耐8‰鹽水條件的新材料;牽頭組織的國家耐鹽堿水稻品種區試進展順利,現已有8個耐鹽堿水稻品種通過國審;自主研發的耐鹽堿水稻、優質稻、多穗型高產雜交稻和旱稻已在全國10個核心示范基地及近百個品種測試點開展測試與示范;通過審定的7個自有品種,已在全國布設450個點進行品種展示與推廣。

    在鹽堿地綜合利用方面,首創了鹽堿地土壤改良技術——“四維改良法”,已在新疆、內蒙古自治區等10多個土壤改良項目中使用,平均畝產在400公斤以上,最高畝產超800公斤。經成果鑒定達到國際領先水平,獲得“青島市十大創新產品”榮譽稱號。

    在智慧農業領域,已形成核心的“九天芯”“后土云”智慧農業軟硬件的服務體系,實現了精準化種植、可視化管理、智能化決策和全過程追溯等,實現水肥藥用量節約20%,畝均經濟收益提升潛力大,該技術體系已獲得青島市科技進步二等獎、巴塞羅那智慧城市創新獎等多個國內外獎項。

    海水稻“十百千工程”全國落地,產業化發展換擋提速

    袁隆平院士在2020年提出海水稻“十百千工程”計劃,即在全國開展海水稻推廣種植,當年完成10萬畝海水稻種植,完成100萬畝鹽堿地綜合利用,完成1000萬畝可供利用的鹽堿地儲備。該工程旨在加速海水稻的產業化推廣,擴大全國市場布局,利用8-10年改良一億畝鹽堿地,實現鹽堿地變糧倉。截至2021年底,海水稻推廣種植面積已達60萬畝,2022年,袁隆平海水稻團隊計劃推廣種植面積超100萬畝,分布于黑龍江、遼寧、山東、江蘇、新疆、內蒙古、浙江等地,品種覆蓋全國主要典型鹽堿地類型。

    為配合“十百千工程”的開展,青島海水稻團隊除研發耐鹽堿水稻外,還自主研發優質稻,以黑龍江為主戰場,替代東北地區傳統粳稻品種;研發旱稻,以西北為主戰場,替代北方干旱少雨地區的玉米-小麥耕作模式,發展稻-麥輪作模式;研發多穗型的雜交稻,以輕簡栽培為路線,替代南方秈稻區品種。

    為推進“十百千工程”的進展,加速鹽堿地綜合利用,在內蒙古、新疆等地創新性地利用灌排鹽堿水及邊際用水,擴展糧食種植空間;以智慧農業提升鹽堿地綜合利用效率,“九天芯”“后土云”產品體系已在青島、內蒙、新疆、浙江等多地進行推廣應用,技術普適性廣,性價比高,已形成發源青島、服務全國的格局。2021年海水稻智慧農業參展迪拜世博會,是國內唯一受邀參展的農業品牌,與中國北斗衛星導航系統、中國高鐵、無人駕駛新能源概念車和優必選機器人等一同成為中國館展示亮點。

    國家級平臺啟動,袁隆平海水稻事業薪火相傳

    袁隆平院士生前發起的國家耐鹽堿水稻技術創新中心已由科技部批復建設,其鹽堿地改良中心及產業化推廣平臺建設由青島海水稻團隊承接,青島海水稻研究發展中心有限公司牽頭建設鹽堿地改良研究中心,主要開展耐鹽堿水稻選育及鹽堿地化學、物理、生物和工程等改良技術研究,提供耐鹽堿性鑒定、資源篩選、品種選育、產業示范應用和鹽堿地土壤改良(修復)等關鍵共性技術支撐;青島九天智慧農業集團有限公司牽頭建設耐鹽堿水稻產業化推廣平臺,承擔為各專業研究中心、區域中心、實驗站、基地提供技術集成、示范推廣、相關品種和產品的商業化平臺搭建、耐鹽堿全產業鏈產業化開發等職能。

    未來,青島海水稻團隊將繼續傳承袁隆平院士遺志,引領海水稻技術創新和發展,在國內外大范圍推進海水稻產業化發展,把種子攥在自己手里,以智慧農業賦能“億畝荒灘變變良田”,突破“藏糧于地”空間、拓展“藏糧于技”儲備,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作出積極貢獻。

    來源:青島日報/觀海新聞

    評論一下
    評論 0人參與,0條評論
    還沒有評論,快來搶沙發吧!
    最熱評論
    最新評論
    已有0人參與,點擊查看更多精彩評論

    請輸入驗證碼

    国产剧情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