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時代,誰還會說“詩與遠方”不可兼得呢?去青島西海岸新區張家樓街道廈安村,在村里的艾灸館做一次艾灸,徜徉綠色鄉間的同時享受艾灸文化的慰藉,是何等愜意。
“為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壯大集體經濟,我們采取‘黨建引領、一二三產業三產融合、農業文化旅游三位一體、鄉村振興龍頭企業+基地+農戶三方聯動’模式,依托艾草產業打造集加工、銷售、養生等融合發展的村集體增收、村民致富的模式?!睆B安村黨委書記逄春波說。
因生產藍莓而全國聞名的青島西海岸新區張家樓街道,就像一條東西鋪陳的項鏈,而廈安村就是這條項鏈上熠熠閃光的那顆珍珠。如今,青島西海岸新區張家樓街道的廈安村,白天可以觀賞白云下茂盛的艾草,晚間可以在村里的艾灸館感受艾草文化的幽香。漫游在廈安村,除去傳統的種植業外,這兩年崛起的艾草種植讓村內外充滿了艾草的芳香。工作之余,一批批從城里來廈安村休閑和體驗艾草文化的游人,一進村就被艾草的芳香迷醉。
為了帶領鄉親們找到增收致富的新支點,廈安村黨委一班人多方調研,在街道鄉村振興工作隊的助力下,將這一支點選在了發展艾草種植上。他們與科研院所聯系,結合土壤質地和環境溫度,在農技專家支持下,試種艾草成功。廈安村黨委書記逄春波帶領一班人以艾草種植為基礎,爭取銜接資金支持,推進艾草加工、銷售、養生等融合發展,全力打造“廈安艾潤,健康灸伴”品牌,為實現廈安的鄉村振興夢強產筑基,讓艾草產業成為三個融合村以及周邊村莊鄉村振興的重要支撐。
廈安村努力將“小艾草”做成“大產業”,由村網格黨支部帶頭組建,按照“網格+合作社+公司+農戶”模式,統籌艾草種植、生產加工、產品銷售和康養理療一二三產全面發展,成為張家樓街道鞏固脫貧成果、全力推動的鄉村振興戰略落地見效項目,有效帶動村莊增收和鄉親們致富。目前,艾草種植與農戶簽訂了種植協議,艾草種植面積本村已達500多畝,帶動輻射周邊種植面積100畝,實現了艾產品原材料的本地種植本地供應。開設運營240平方米艾灸體驗館1處,陳列銷售艾條、手工皂、頸椎貼等40多種產品,艾灸體驗區設有8張體驗床,由專業技師提供康養服務。投資1400萬元建設7400平方米艾草加工廠,年可加工艾草5000余噸。
農家有三寶,地瓜芋頭和艾草……這些地方特色產品,蘊藏著鄉村產業振興的“金鑰匙”。現如今,廈安村成了青島有名的“艾草村”,科技賦能讓廈安艾草產業風生水起,一株株艾草,實現了從“草”到“寶”的變身,帶動鄉親們從種植、采收、加工、銷售、物流等各環節受益。
如今的廈安村充滿無盡生機,來此悠游的人們不僅找到了心曠神怡的感覺,同時更是找到了廈安人的詩與遠方……
青島財經日報/首頁新聞 記者 范鎮 通訊員 崔啟昌 韓曉晴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