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年內自身“補血”熱情高漲。
今年以來,已有中信證券、東方證券、財通證券等3家券商成功實施配股,分別募資224億元、127億元、72億元,募資總額達423億元。此外,興業證券配股申請獲證監會審核通過,募資規模擬不超140億元。數據顯示,2021年,東吳證券、紅塔證券、華安證券等3家券商成功實施配股,募資總額達200億元。招商基金研究部首席經濟學家李湛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截至目前,年內券商成功實施配股的募資總額已超去年全年,足見券商配股熱情較高。
券商配股熱情高漲
中航證券首席經濟學家董忠云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券商紛紛通過配股補充資本金,發展資本中介等業務。”
董忠云進一步分析稱,券商配股保持熱度主要有兩方面原因:近幾年,券商業務轉型,信用、自營等重資本業務占比持續提升,業務規模和盈利能力對資本金依賴度高,需要不斷補充資金供給。同時,與增發、可轉債等融資方式相比,配股相對門檻較低,審核難度低速度快,價格相對可控;且在市場整體偏弱的環境之下,配股募資額更高。
董忠云表示,2020年2月份,證監會發布再融資新規,提高了再融資的便捷性和制度包容性,加上隨之而來的小牛市行情,2020年券商定增熱情較高,8家券商通過定增融資;但2021年開始,券商行情走弱,機構參與定增熱情減弱,通過定增募集的資金也大大縮水,相比之下,配股反而能募得更多資金。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經濟研究部副部長劉向東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當前監管部門提出發揮市場內在穩定機制作用,鼓勵公募基金、證券公司以自有資金認購旗下的資管產品,在依法有序擴充資本實力的背景下,券商再融資持續提速,而通過配股方式成為其擴充資本實力和穩定市場的重要舉措,不僅增加融資效率,也能保證股權結構穩定,不斷提升證券業務的競爭力,因此做大做強做優意味著要增加資本實力,而配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決這一問題。
從今年成功實施配股的中信證券、東方證券、財通證券情況來看,配股折價率分別為43.85%、8.24%、19.81%,認配率分別為97.17%、89.96%、97.96%。
談及配股融資對券商的優勢,李湛認為,主要有三個方面。“一是行業環境向好。從政策面看,注冊制改革預期及保險資金、收益互換新規、降低股票交易過戶費等系列政策激發市場的活力。二是操作便捷、成功率高。年內已實施配股的3家券商配股認購率都遠高于70%下限。三是配股制度適合券商。配股融資的模式比較適合希望維持大股東持股比例的券商。同時,配股也有助于券商提升相對競爭優勢,擴大市場份額、保持領先地位、財務風險較小。”
理性看待券商配股融資
在劉向東看來,在監管部門鼓勵下,券商運用配股方式依法有序擴充資本實力。例如,大股東如承諾認購配股,券商對配股的積極性也有所提高,因為增加大股東配股后相當于在保持股權結構穩定情況下增加資本實力,同時也利于增強盈利和抗風險能力。
不過,李湛認為,配股融資對券商而言也有一定劣勢。他舉例道,“一是股權稀釋。配股將在短期內稀釋凈資產收益率(ROE)。二是資本成本較高。理論上看,配股的融資成本要考慮公司的分紅水平等因素,股權籌資的資本成本要高于債務籌資。三是存在業績壓力。融資后由于股本大大增加,而投資項目的效益短期內難以保持相應的增長速度。四是股價波動。由于配股折價,除權后會造成價格下跌。”
“對于投資者而言,若不參加配股,除權之后市值縮水將直接造成損失,故大多投資者會選擇參與配股?!倍以票硎荆唐趤砜?,配股攤薄了業績,壓制公司估值,特別是行情偏弱時,容易引發股東拋售,導致股價下跌。但中長期來看,券商配股募集的資金多用于擴大經營或發展新業務,有助于公司提升競爭力和盈利能力。以中信證券為例,配股所募資金用于資本中介業務、增加對子公司投入、加強信息系統建設等,有助于公司解決資本瓶頸,進一步發揮機構業務優勢,穩固龍頭地位。
李湛表示,配股后短期內的股價壓制因素被市場充分消化后,股價一般會有回升。接受配股的投資者看好市場和個股,更愿意長期持有。
來源:中國經濟網
責任編輯:林紅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