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是實施“十四五”規劃關鍵之年,“十四五”規劃明確“增強金融普惠性”。作為服務一線窗口的銀行網點,也正是落實普惠金融的重點。無論是從前作為“業務辦理場所”,還是如今轉型為“金融體驗場所”,銀行網點的落子布局,繪就的正是銀行服務路徑,詮釋的是普惠金融的覆蓋面、可得性與滿意度。
青島銀行堅守“人民金融”底色,按照“統籌規劃、效益優先、合理布局、科學決策”的原則,不斷優化營業網點布局,截至目前,青島銀行青島地區網點達100家,異地網點突破70家,網點建設實現了跨越式發展。
便民服務圈,“圈”出便捷金融
在銀行的轉型中,如何提高網點服務水平受到多方關注。青島銀行秉承專業服務社區和小微的市場定位,響應監管部門“下沉機構、下沉服務”的號召,落子社區支行和普惠金融服務站。
在青島銀行看來,社區支行不僅僅是一家只在社區開設網點的銀行,是我國金融體系的微循環,最能夠因地制宜地創新產品和服務,最能夠惠及每一家企業和每一位居民?;诖?,青島銀行設立網點優先選擇金融服務空白或薄弱地區,依托社區等有效渠道,打造貼心的“社區支行”服務模式,擴大金融網點覆蓋率,提高社區金融服務的廣度、深度和密度。據悉,當前,青島銀行在青島地區設立的網點機構已達100家,其中社區支行29家。
除了網點機構,青島銀行還深入農村地區,以普惠金融服務站的形式為村民提供金融服務。截至2022年4月末,青島銀行簽約普惠金融服務站超3000家。依托普惠金融服務站,青島銀行為村民足不出戶提供現金匯款、轉賬匯款、余額查詢、生活繳費、小額信貸等便民金融服務,傳遞現代化金融服務理念,打通金融服務“最后一公里”。
發展生態圈,“圈”出新動力
在青島地區立足后,近年來,青島銀行的機構建設逐步輻射山東,該行正在一步一個堅實腳印為山東經濟社會發展注入青銀力量。
為實現省內做大做強目標,青島銀行在調整優化青島市內網點布局,提升縣域支行網點覆蓋的基礎上,2008年設立首家異地分行——濟南分行,至此拉開了全省網點建設步伐,之后穩步推進山東省內分行設立。2011至2015年間先后成立了東營、威海、淄博、德州、棗莊、煙臺、濱州分行;2016年,設立了濰坊分行和萊蕪分行。2017和2018年,設立了臨沂分行、濟寧分行和泰安分行。2020和2021年,菏澤分行和日照分行開業。至此,青島銀行省內異地分行達到15家,網點總數量達到71家,構造了覆蓋山東的發展生態圈。
凝心聚力為山東社會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活力的青島銀行,鞏固夯實了在山東的優勢地位,為未來新一輪的業務發展開拓了戰略空間,增強了發展動力。
專屬服務圈,“圈”住特色需求
需求在哪里,青島銀行的服務就在哪里。
青島銀行聚焦新發展理念,大力探索特色化網點建設,優化網點布局,在穩定傳統優勢網點的同時,推動傳統網點向特色化轉型。
2014年,青島銀行率先在山東省內成立以科技支行命名的專業化特色支行,為全省科技創新產業群提供全方位一站式專業化服務。緊跟地鐵建設步伐,為更好地服務青島地鐵集團,青島銀行從2015年起打造了專屬服務地鐵的支行。2017年,青島銀行廣西路支行更名為文創支行,山東省首家服務于文化產業發展的銀行成立。
此外,青島銀行還先后成立了以港口物流為特色的港口支行、董家口第二支行;以服務于海洋漁民客戶群為主的沙子口支行;以服務于大型社區為主的同安路支行;以服務于教育行業和大學師生優質客戶資源的青島大學支行;以服務于自貿區經濟發展的自貿區支行;秉承“金融+科技+場景”理念,打造了山東省內首家跨界新金融、新場景的青島銀行智慧銀行旗艦支行等等,積極推動傳統網點向特色化轉型。青島銀行在主動對接地方經濟轉型戰略與特色產業的過程中,不斷創新服務與產品,為其特色需求定制專屬服務,增強創新驅動發展的內生力,走出來一條本土銀行的特色化發展之路。
青島財經日報/首頁新聞記者 李菁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