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5月8日訊 早晨8點,青島晨星實驗學校校長鄭芳準時站在了校門前。“浩浩早上好!”“悠悠你好!”每個工作日的清晨,她都會這樣站在校門口,熱情地朝每一個孩子大聲打招呼,和他們拉拉手,幫他們整理一下衣領。有的孩子像沒聽到一般,徑直走進學校。鄭芳的臉上卻絲毫沒有尷尬,她知道,對于這些自閉癥孩子來說,進步需要時間?!袄蠋煁寢?,你可以摸摸它?!蹦猩\誠走來,把懷里的兔子玩具遞向鄭芳。這是誠誠最寶貝的玩具,平時形影不離,也不讓別人觸碰,但他愿意和鄭芳分享。
從事特殊教育33年,許多殘障孩子在鄭芳的懷里尋到媽媽一樣的溫暖。學前住校的幼兒被鄭芳摟在懷里,因為她的輕聲安撫而打消了離家的恐懼;狂躁的孩子被鄭芳緊緊攬在懷里,因為她的溫柔和堅定而慢慢找回平靜。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對殘障孩子來說,鄭芳的愛是他們走向社會、融入社會的力量。她千方百計引進語訓課程,讓聾兒開口說話,從零開始創建孤獨癥教育教材,讓“星星的孩子”鍛煉獨立生活的能力。她把“老師媽媽”這個神圣的稱謂,用愛演繹到極致。
投身特教, 她要改變殘障兒童的人生
1987年,作為師范院校優秀畢業生,鄭芳在分配工作的意向填報單上,寫下了青島聾校的名字。老師同學大為震驚,校長疼惜地勸她:“去那里,你這一身幼兒師范的本事不就浪費了嗎?”但鄭芳認準的事從不回頭。鄭芳小時候有個鄰居小女孩,被大家叫做“小啞巴”。她從不下樓,也沒上過學,天天趴在窗戶上看其他孩子玩,激動的時候就啊啊大叫。有人同情,有人嫌棄,善良的鄭芳卻想:如果她有受教育的機會,人生的道路一定會改變。鄭芳想用自己平凡的工作去開啟殘疾學生的心靈,為他們鋪就平坦的人生道路。
上世紀八十年代,社會對特殊教育存在諸多的誤解。有人知道鄭芳是聾校老師,不禁吃驚:聾校的老師會說話?
初入聾校,18歲的鄭芳教七年級數學課。那時殘疾學生入學時間普遍較晚,七年級的學生大多十六七歲,和鄭芳是師生,更是同齡的朋友。為了讓學生“看”懂課程,“看”懂老師的話,課上課下,鄭芳開啟飛速板書模式,和學生的交流靠著粉筆和黑板進行。鄭芳每寫一個詞,學生就用手語復述,泡在學生中一個學期,鄭芳已經可以用手語和學生順暢交流。
可能是留意到鄭芳在幼師時練就的本領,學校安排她在教課的同時,兼任學校藝術團團長。聾兒聽不到音樂,無法理解歌曲的含義,聽不到老師的口令,無法跟上節奏,這些都難不倒倔強的鄭芳。她給學生講故事,邊跳邊用表情把歌曲的意境表達出來。她找來一面鼓,用鼓點的震動替代節拍。敲著鼓,跺著腳,就這樣,鄭芳用藝術為聾兒開辟了新的舞臺。教聾兒舞蹈要比教普通孩子花費更多的精力,但因為青島聾校的超前理念,一大批學生由此走進中國殘疾人藝術團,邁上了更高的人生舞臺。青島人熟知的“千手觀音”手語表演者姜馨田就是鄭芳帶出的學生。
引入語訓,她把聾兒帶進有聲世界
那時候,社會普遍的認知是送聾兒去學手語,很少有人想過,讓聾兒與人“說話”。但鄭芳關注著國際上最前沿的康復手段,四處了解國內先進的特教辦法。
2000年,山東省遴選兩名教師到北京師范大學參加國家級骨干教師培訓。培訓中,鄭芳聽說,國內已經有學校開啟了聾兒語言訓練的探索,通過聽力補償、聽力重建,聾人的語言水平可以接近正常人。聾人的命運是可以改變的!她趕緊把這一信息傳遞回學校。在校領導支持下,青島聾校開設了第一批實驗班,聽力還有殘存的孩子們被編入實驗班。學校出資購買助聽器,學生戴上后,無線接收老師發出的語言信號。
鄭芳至今仍記得第一堂課的情景。在眾多老師期待的目光中,一個三年級的孩子戴上助聽器,鄭芳大聲呼喚他的名字?!斑@是孩子第一次聽到聲音,第一次接收到有聲世界傳來的信號。他并不知道我發出的聲音是什么意思,但激動全寫在他臉上,他的面部肌肉不斷抖動,在場的好多人興奮地流下眼淚?!蹦侵?,“鐵樹開花了”。實驗班的聾兒在老師帶領下練習發音,逐漸成了能聽會說的孩子。這一成果在聾兒家長中引發轟動,許多外地的聾兒家長慕名前來,希望孩子也能加入語訓。鄭芳主持開發的《聾校數學》課程被評選為青島市精品課程,《我能聽、我會說》被評為山東省特色課程。
如果讓孩子及早得到聽力補償,聽覺恢復效果會更好。2002年,青島聾校開設學前早期干預課程,項目負責人就是鄭芳。跑審批手續、申請收費標準、購置教學物資,鄭芳和老師們興沖沖地跑完了所有流程,并給學前班起名“雨萌園”。老師們希望孩子們像雨后萌發的嫩芽,在這里茁壯成長。
學前班的第一批新生只有三四歲,那時沒有跨海大橋和隧道,許多家住西海岸的孩子只能住校。于是老師們白天上課,晚上當保育員。孩子哭了,就抱著哄,孩子想家,就摟著睡,朝夕相處,時刻培育,在鄭媽媽和許多特教媽媽們的陪伴下,這些孩子中半數在小學入學時已經具備了去普通教育學校隨班就讀的能力。
跨?!皠摌I” ,她像晨星一樣充滿希望
2017年,青島市教育局直屬的非寄宿制孤獨癥專業學校青島市晨星實驗學校成立。承擔全市學前教育和義務教育階段不具備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青島市戶籍孤獨癥少年兒童的教育和康復工作。鄭芳成為這所學校的校長。
像晨星這樣的公辦孤獨癥學校,在中國北方,只有這一所?!半m然從事的都是特殊教育,但孤獨癥教育是個全新的領域,從硬件到課程設置,沒有參照,一切從頭探索。但孩子的時間耽誤不起?!苯拥饺蝿蘸?,鄭芳走訪了許多孤獨癥孩子的家庭,一個個悲傷的故事讓鄭芳一天都不敢停下,“恨不得一天掰成幾天用。”
三年級的課堂上,一個孩子瘋跑尖叫,老師拉著手規勸,可孩子完全不理會老師的好意,瘋狂踢打,還一口咬破老師的胳膊。一邊是哭鬧的孩子,一邊是胳膊上滿是血、委屈含著眼淚的老師,鄭芳沖過去用力抱起孩子,保護老師,也把孩子帶離那個讓他“發瘋”的課堂場景?!案嬖V老師你想做什么?老師和你一起做?!彼龓е⒆尤バ菹⑹?,把孩子放在豆袋沙發里,沒過兩分鐘,孩子就眼皮沉沉地停止了哭鬧,很快睡了過去。鄭芳知道,是“鬧覺”讓孩子情緒失控。“我們特教老師經常說,要做孩子的媽媽,但只做媽媽還不夠,還要做專業的媽媽,要熟知孤獨癥的特點,熟練運用理論幫孩子和家長解決問題?!编嵎颊f,在校園里,孩子們一聲問候就足以讓她幸福滿滿?!八麄冸m然不善交流,但都很善良可愛,他們知道老師可以信任,有時候主動走過來靠在我身側,有時候會叫我‘老師媽媽’?!?/p>
現在的晨星學校已經是特色發展、精致管理、專業立校的全國孤獨癥教育領航學校。晨星學校編制了全國第一個《孤獨癥學前教育康復課程指導意見》,形成“集體課+小組課+個訓課+主題實踐活動、融合活動+家庭康復”課程多元實施模式,開發出適合孤獨癥兒童身心發育發展特點的多樣化課程資源。在鄭芳的帶頭影響下,教師們把學生在校時的每一個時段都當做是教育康復的好時機。全校上下協同育人,為孤獨癥兒童融入社會提供了堅實的基礎,在專業教育康復引領下,學生核心障礙明顯改善,學前部已有13名孤獨癥兒童進入普通幼兒園或小學,融合率達41%。(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趙黎/文 韓星/圖 視頻)
相關新聞鏈接
uc頭條 為“星星的孩子”帶去希望!她為殘障孩子做了33年“老師媽媽”
觀海新聞 為“星星的孩子”帶去希望!她為殘障孩子做了33年“老師媽媽”
青島觀 為“星星的孩子”帶去希望!她為殘障孩子做了33年“老師媽媽”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