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xlrhz"></address>
<address id="xlrhz"><address id="xlrhz"><nobr id="xlrhz"></nobr></address></address>

<address id="xlrhz"><listing id="xlrhz"><meter id="xlrhz"></meter></listing></address>

<em id="xlrhz"><address id="xlrhz"></address></em>

<address id="xlrhz"><address id="xlrhz"><nobr id="xlrhz"></nobr></address></address>
<address id="xlrhz"><listing id="xlrhz"></listing></address>
    我的位置:首頁>文章詳情

    深海大國重器 “深海一號”建造項目組榮獲“全國工人先鋒號”

    4月10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連線“深海一號”作業平臺??倳洀娬{,要把裝備制造牢牢抓在自己手里,努力用我們自己的裝備開發油氣資源,提高能源自給率,保障國家能源安全。近日,中華全國總工會召開2022年慶?!拔逡弧眹H勞動節暨全國五一勞動獎和全國工人先鋒號表彰大會,以海洋石油工程(青島)有限公司為主體的“深海一號”建造項目組,榮獲“全國工人先鋒號”稱號。

    位于西海岸新區船舶海工示范基地的海洋石油工程(青島)有限公司(簡稱“青島公司”),是目前亞洲最大的海洋油氣裝備制造基地之一。該公司堅持“大型、高端、深水、國際化”發展定位,累計完成海洋油氣平臺單體176座,完成鋼材總加工量達160萬噸,占據國內海上油氣裝備制造的近半壁江山。

    “深海一號”作業平臺主體建造及總裝等核心工作均在青島完成,面對項目高峰期遭遇新冠肺炎疫情的嚴峻挑戰,在比同噸位工程減少四成的“極限”工期內,該公司克服經驗空白多、施工難度大、技術要求高等嚴重影響等重重挑戰,僅用21個月就完成作業平臺建造,總裝搭載和精度控制達到世界先進水平,創造了令世界矚目的“中國速度”和“中國精度”,成功保障項目按期投產,創造了國際海洋工程建設領域的新紀錄。

    挺進“超深水”的大國重器

    作為世界首座十萬噸級深水半潛式生產儲油平臺,“深海一號”能源站是當之無愧的海上“巨無霸”:其總重量超過5萬噸,所用鋼鐵可以建造8個埃菲爾鐵塔,最大投影面積相當于兩個標準足球場大小,總高度達120米,相當于40層樓高,最大排水量達11萬噸,相當于3艘中型航母。僅船體工程焊縫總長度就高達60萬米,可以環繞北京六環3圈;使用電纜長度超800公里,可以環繞海南島一周。

    與國際上同等規模及技術要求的深水項目——墨西哥灣阿波馬托克斯項目33個月的工期相比,“深海一號”能源站的工期僅有21個月,約為阿波馬托克斯項目60%。不僅工期緊張,其建造施工過程更是涉及到3項“世界首次”和13項“國內首次”應用技術,設計建造標準上更是要達到“30年不回塢檢修”“核心設施疲勞壽命達150年”的嚴苛要求。

    不少國際同行甚至發出了質疑:如此極限的工期、如此復雜的超級裝備,中國的海工建造團隊有能力造出來嗎?!面對深水浮式平臺建造經驗缺乏、建造質量要求高、新冠肺炎疫情和持續強對流惡劣天氣影響的諸多挑戰,能否按時完成能源站的交付,不僅關系著海油工程建造團隊的聲譽,更是直接關系到中國海洋石油工業挺進超深水夢想的實現。

    為了完成這項“不可能完成”的挑戰,建造項目組搭建了五級網格化組織機構,建立了風險控制、精度控制、重量控制等多個專項工作組,通過封閉式、強矩陣、精細化管理和可視化工程項目管理系統等信息化工具應用,顯著提升組織和施工效率。同時,創新提出“進度管理日歷”和“雙周預警”機制,督促各部門對關鍵節點工作按期完成,確保每個重點工作處于有效管控中。

    裝配著近200套關鍵油氣處理設備的上部組塊,其工藝流程和油氣處理系統復雜程度,均為國內現有海上油氣平臺中最高。與傳統箱體式半潛平臺組塊相比,其采用的桁架式結構具有重量輕、鋼材用量少等突出優點,但也存在著受力計算復雜、疲勞性能要求高、重量控制和精度控制挑戰大等困難。

    為了啃下建造過程中的這些硬骨頭,建造項目組聯合各方參建人員開啟了“全天候24小時”工作模式,項目組60多名管理人員全部下沉一線、靠前指揮,通過集中優勢資源、優化建造方案等措施加快項目進度,船體建造、立柱建造、上部模塊建造、水下生產設施建造,在青島、海陽、天津三地全面鋪開、火速建設,幾千名工程建設者們同臺競技、鏖戰深水,安全工時不斷刷新同類型工程領域的歷史紀錄。

    疫情下跑出的“中國速度”

    正當船體和上部模塊以“一天一個樣”的速度向前推進的時候,2020年春節,瘋狂肆虐的新冠肺炎疫情卻突然暴發,并徹底打亂了本來就非常緊張的施工計劃。施工人員不能如期返回場地、關鍵設備材料紛紛推遲到貨、境外作業船舶不能如期入境清關……眼看建造進度一天天滯后,施工人員卻遲遲到不了位,按期投產成了幾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進度落后在哪里,黨旗就插在哪里。關鍵難點在哪里,黨員就沖在哪里。建造項目組立即召開誓師大會,制定了10類250余項趕工措施,所有黨員一起遞交請戰書, “黨員突擊隊”“青年先鋒隊”沖在攻堅克難最前線。

    原本要回家過年的,毅然決定留下來,疫情爆發前已經到家的,不顧家人的眼淚,在大年三十的夜里,坐在只有1個人的車廂里逆行返程,還有的因為鄉下的路被封,步行幾十公里去坐車也要回來。他們說,越是困難,越需要提振民族士氣,雷神山火神山的建設者讓大家看到“生命”的希望,我們要用“深海一號”能源站的建設讓中國人民堅定必勝的信念。

    建造項目組嚴把疫情“防控關”,從大年初二就逐步有序展開復工復產。為了保證數量龐大的分包商隊伍及時趕回場地,項目組精心編制了“點對點”接送方案,先后接送分包人員返崗 300 余人,組織集中觀察 1470 余人,鎖定住宿床位 1000 張,有效確保了分包商隊伍的及時復工復產。

    施工場地上,30多臺大型吊機海陸并進, 5000多名建設者深夜吊裝、雨中作業、雪中趕工……仿佛回到了大慶會戰時期的薩爾圖大草原?!白屔稌r干就啥時干,讓干啥就干啥……我們正在干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工程,誰都沒有理由退縮!”一名參與項目建造的電焊工說道。

    在建設項目組的精心組織下,項目越干越順、越干越好、越干越快。在青島,從2020年4月14日到4月23日,10天完成從海陽到青島的8個總段裝船、海上運輸和卸船;從4月19日到4月28日,10天內完成8個總段總裝搭載,建造速度打破了歷史記錄。船體的整體形象也在10天內,從9米高的“回形段”變成了28.8米高的一座巍峨城堡。與此同時,三天四吊、一天兩吊、海陸同吊……吊裝團隊不斷刷新吊裝速度紀錄。

    2020年9月28日船體完工, 10月12日組塊完成,10月29日能源站完美合龍……2021年1月14日,“深海一號能源站”建造完工,在“安全零事故”前提下,用時不到21個月,創造了國際海洋工程領域的新紀錄。這支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特別能攻關、特別能奉獻的建造鐵軍,鑄就了中國超深水開發的大梁,書寫了新時代海洋石油事業的壯美篇章。

    毫厘不讓的“中國精度”

    “深海一號”能源站建造過程中,平臺四座20多層樓高船體立柱的焊裝,公差不能超過大拇指指甲寬度的三分之一。項目船體和組塊分別由82個分段和23個甲板片組成,船體部分在青島和煙臺兩地建造完成。由于受自身生產設計無余量建造率高、分段建造周期短、建造過程結構復雜、人員眾多、企業管理理念差異等諸多不利因素,項目建造精度控制一度面臨巨大挑戰。

    “必須建立一套統一的標準、統一的流程、統一的管理隊伍。”在項目設計階段,建造項目組就為精度控制定下了“總基調”。對此,項目組成立精度控制小組,編制精度控制責任矩陣、精度管理作業指導書、搭載精度控制方案、總尺寸精度標準等程序性文件20多份,確定主要精度控制指標5個,為項目精度控制打造一把“標尺”。

    精度控制團隊把工序分解成上百個細項,“掛圖”開展全過程控制。船體總裝搭載是能源站建設的關鍵環節,夏天施工時,為了避免不到1毫米的高溫變形,吊裝團隊連續兩個月每天凌晨兩點起床,確保所有準備在太陽升起之前完成。

    大合龍作業風險高、難度大,在作業過程中,項目精控小組及時發現并排除1000多個干涉項,有效保障合龍作業高效開展。作業過程中,項目組通過使用全站儀,在船體布置100多個定位基準點,合龍期間全程實時采集船體主副POST點位置數據,為大合龍提供可靠的數據支撐,在快速測量合龍偏差的同時,有效避免了累計誤差。

    合龍過程中,為了精準控制船體導向錐體與組塊導向滑塊之間的間隙,項目組精度控制小組成員日夜不間斷采集導向錐體及承重塊數據,反饋設計人員進行核實計算,全程跟蹤并及時修正,最終實現船體與組塊精確合龍,上下立柱對接公差控制在設計范圍內,船體和組塊實現“完美合體”,也標志著我國在船體總裝搭載和精度控制達到了世界先進水平。

    青島財經日報/首頁新聞記者  于倢

    評論一下
    評論 0人參與,0條評論
    還沒有評論,快來搶沙發吧!
    最熱評論
    最新評論
    已有0人參與,點擊查看更多精彩評論

    請輸入驗證碼

    国产剧情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