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段時間,受地緣政治等因素影響,國際大宗商品市場波動加劇、價格明顯上漲。中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新聞發言人孟瑋在19日舉辦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中國經濟已深度融入世界經濟,部分大宗商品外采比例比較高,國際價格上漲客觀上會帶來輸入性影響,加大了國內PPI上行的壓力,但預計年內PPI總體回落的態勢不會改變。
那么,PPI到底是什么,對于經濟又有什么影響呢?
PPI(生產者物價指數,Producer Price Index)亦稱工業品出廠價格指數,是一個用來衡量制造商出廠價的平均變化的指數,它是統計部門收集和整理的若干個物價指數中的一個,市場敏感度比較高。如果生產者物價指數比預期數值高時,表明有通貨膨脹的風險。如果生產者物價指數比預期數值低時,則表明有通貨緊縮的風險。
PPI的主要目的在衡量各種商品在不同生產階段的價格變化情況。一般來說,商品的生產分為三個階段:
一、原始階段:商品尚未做任何的加工;
二、中間階段:商品尚需做進一步的加工;
三、完成階段:商品至此不再做任何加工程序。
PPI是衡量工業企業產品出廠價格變動趨勢和變動程度的指數,是反映某一時期生產領域價格變動情況的重要經濟指標,也是制定有關經濟政策和國民經濟核算的重要依據。與CPI不同,其主要的目的是衡量企業購買的一籃子物品和勞務的總費用。由于企業最終要把它們的費用以更高的消費價格的形式轉移給消費者,所以,通常認為PPI的變動對預測CPI的變動是有作用的。
PPI反映生產價格,CPI則反映消費價格的變化。CPI消費者物價指數是根據居民生活有關的產品價格波動而統計出來的物價變化的指標,一般是剛開始的CPI指數的變動是從PPI指數的波動上影響引起的。
PPI向CPI傳導的基本邏輯在于,從生產到流通再到消費價值鏈來看,PPI 居于CPI 的上游,首先出現在生產領域的生產資料等要素價格上漲和企業生產成本上升,再通過產業鏈逐步向下游傳導,即生產者通過成本轉嫁帶動消費者價格指數上升。
另外,PPI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生產領域的景氣程度,PPI的持續低迷,可能就意味著整個經濟需求不振,導致生產領域不得不降低產量,從而引起生產資料的價格下降。
總的來說,PPI反映的是工業企業生產資料價格變動情況,能夠幫助我們分析CPI未來的變動趨勢,對于指示生產領域(甚至是整個經濟)的景氣情況也有重要的參考價值。所以,PPI在宏觀分析中十分重要,而宏觀經濟分析有助于我們了解一國或者一個區域的經濟運行情況,經濟個體的發展離不開宏觀經濟環境的影響,在了解了宏觀經濟運行情況之后,也就能更好地分析微觀企業個體,進而有利于投資決策分析。
作者簡介:陳希,香港城市大學碩士,曾任職于江信基金,現任北信瑞豐基金債券交易員。
來源:北信瑞豐基金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