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青島召開2022年全市海洋涉漁綜合治理暨伏季休漁工作視頻會議,對海洋伏季休漁管理、海洋涉漁綜合治理以及漁業安全生產等工作進行部署。觀海新聞記者從會上獲悉,青島將以最嚴格且獎罰分明的舉措確保伏季休漁成效。伏休期間,超30萬噸水產品供應市場。未來,青島將分階段實現全市5633艘漁船全部安裝北斗3代終端,推進海洋漁業管理現代化、精細化。
從嚴執行漁業資源養護補貼扣減措施
根據農業農村部海洋伏季休漁政策規定,5月1日12時至9月1日12時,北緯35度以北的渤海和黃海海域,除單一作業類型為釣具外的其他所有作業類型漁船,以及為捕撈漁船配套服務的捕撈輔助船,全部進入休漁狀態。今年,青島將以“最嚴格的伏休制度”“最嚴格的管理措施”和“最嚴格的處罰”,確保5月1日12時前全市應休漁船全部回港休漁,休漁期間應休漁船全部在港休漁。
除加大海陸日常巡查、專項執法和聯合行動力度外,據了解,今年青島還編制了《青島市海洋漁業資源養護補貼發放工作實施方案》,開始發放海洋漁業資源養護補貼。青島海洋漁業資源養護補貼依據海洋伏季休漁和負責任捕撈兩項指標發放,所占比重各占50%。其中,海洋伏季休漁指標是指漁船執行國家海洋伏季休漁制度有關規定(含自主休漁)的情況,體現降低捕撈強度的成效;負責任捕撈指標是指漁船執行進出港報告、船位監測、漁撈日志、定港上岸、水生野生動物保護等管理制度措施的情況,體現養護漁業資源的成效。
據介紹,青島將嚴格執行船籍港休漁、轉港申請批準、漁業執法協作、海查陸處、船廠巡查、統一處罰標準、行刑銜接等行之有效的海洋伏季休漁管理制度,對違反伏休管理的漁船,從嚴執行漁業資源養護補貼扣減措施。
休漁期間水產品供應超30萬噸
伏季休漁期間,青島將多措并舉,有效保障水產品安全有效供給。
在冷凍水產品方面,通過引導水產養殖、捕撈及加工企業建設速凍、冷藏、低溫暫養等配套設施,推動中國北方(青島)國際水產品交易中心和冷鏈物流基地建設,冷藏收儲能力明顯提升。據介紹,目前青島企業已經儲備了足量的鲅魚、帶魚(刀魚)、鱈魚、鮐魚、銀鯧、鰻魚、半滑舌鰨(舌頭魚)、對蝦等冷凍加工水產品,可隨時投入市場。
在養殖水產品方面,青島在海區底部大力開展底播養殖,養殖品種包括牡蠣、扇貝、蛤蜊、刺參、鮑魚等,每年休漁期間產量近30萬噸。同時,在海區上層,累計發展了620個深水抗風浪網箱,通過創新“南魚北養+燈光誘餌”新型養殖模式,可在休漁期間為市民提供鮮活鱸魚、大黃魚等海水魚5000噸。在深遠海區域,“深藍1號”大型網箱、全球首艘10萬噸級養殖工船“國信1號”等深遠海養殖重器相繼投產,預計今年休漁期間向市場提供150噸鮭鱒魚(三文魚)和460噸大黃魚。
在遠洋捕撈產品方面,青島現擁有遠洋漁船173艘,作業海域遍布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捕撈品種包括金槍魚、魷魚、秋刀魚等,通過政策引導,每年約有9萬噸自捕水產品回運青島,補充市民菜籃子。
全市5633艘漁船將安裝北斗3代終端
伏季休漁期間,青島將充分利用港口監控等各種信息化手段,不斷提升伏休監管能力和監管水平。據了解,青島市海洋發展局編制的《青島市漁船北斗3代終端配備項目實施方案》近日通過專家組評審,未來,青島將分階段實現全市5633艘漁船全部安裝北斗3代終端,推進海洋漁業管理現代化、精細化。
目前,青島共有1249艘漁船安裝了北斗終端(含公務船15艘、遠洋漁船8艘),其中絕大多數終端為2012年、2013年配備,全部使用北斗二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已使用近10年,一些設備因部件老化經常發生故障。
按照計劃,青島第一階段預計實現全市44.1kW(含)以上1249艘大中型漁船全部安裝北斗3代終端,實現對大中型漁船的全天候監控;第二階段預計實現4384艘小型漁船全部安裝北斗3代終端。北斗3代終端使用北斗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相較于北斗二號系統,北斗三號系統信號具有覆蓋范圍廣、定位精度高等優勢。
海洋漁業遠離陸地生產,受自然條件、物質條件和人為因素影響大,發生安全事故概率大,且因救助難于陸地,一旦發生事故易造成重大損失。
北斗衛星技術是實現海洋漁業管理特別是捕撈漁船管理的最佳科技手段之一。青島要求所有裝有船位監測終端設備的漁船在航行、移泊和停港過程中,應全程開啟設備。
來源:青島日報/觀海新聞
責任編輯:李賽男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