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股破發、棄購潮下,券商定價能力和專業能力有待提升?!督洕鷧⒖紙蟆酚浾吒鶕様祿y計顯示,截至4月24日,今年共有114只新股上市(包含北交所股票),上市首日跌破發行價的有32只,占比達28%。破發的股票主要集中在科創板和創業板。33只破發的公司中,從首發主承銷商來看,中信證券和中金公司首發主承銷公司破發數量較多。此外,唯捷創芯-U、普源精電-U和翱捷科技-U三只新股的上市首日跌幅最大,分別為30.93%、26.08%和20.99%,其首發主承銷商分別為中信建投、國泰君安和大和證券(中國)、海通證券。業內人士表示,在當下新股破發增多情況下,投資者棄購增多,疊加券商包銷和跟投壓力,將倒逼券商提升項目篩選的專業能力和定價能力。
中信、中金公司首發主承銷破發數量最多
從上市首日即破發的公司首發主承銷商來看,中信證券保薦的項目最多為7家,中金公司保薦項目為6家,海通證券保薦項目為4家,中信建投保薦項目為4家。
其中,中信證券首發主承銷的公司為海創藥業、亞虹醫藥、龍源電力、經緯恒潤、萊特光電、大族數控、軍信股份和臻鐳科技;中金公司首發主承銷的公司為安達智能、中一科技、理工導航、仁度生物、萬凱新材;海通證券首發主承銷的公司為翱捷科技、邁威生物、峰岹科技、格靈深瞳;中信建投首發主承銷的公司為唯捷創芯、首藥控股、經緯恒潤、軟通動力。中信證券和中金公司投行業務一直處于領先地位。根據兩家公司2021年年報,中信證券的證券承銷業務收入和中金公司的投資銀行業務收入分別為77.53億元和62.95億元,同比分別增加19.5%和11.87%。
隨著注冊制改革的推進,2021年A股IPO發行單數及發行規模創歷史新高。根據年報,中信證券A股IPO、再融資項目市場份額為15.83%、19.29%,投行板塊多條線排名行業第一。2021年,中信證券在境內完成A股主承銷項目194單主承銷金額3319.17億元(現金類及資產類),同比增長5.84%,市場份額18.26%,排名市場第一。隨著注冊制改革推進,中信證券繼續加大科創板、創業板等IPO客戶覆蓋力度,完成IPO項目68單,合計發行859.22億元,市場份額15.83%,排名市場第一。
中金公司2021年年報表示,2021年,A股IPO共完成520單,融資規模人民幣6030.01億元,同比增加24.7%。2021年,公司作為主承銷商完成了A股IPO項目23單,主承銷金額人民幣1005.38億元,排名市場第二。持續鞏固大項目優勢,牽頭完成了包括中國電信、百濟神州在內的A股IPO項目。
雖然券商投行業務表現亮眼,但監管層在多個場合強調壓實中介機構責任,投行也成了券商罰單重災區。易董數據顯示,2021年,監管層共開出266張罰單,指向75家券商,78張投行罰單占比最高。
2021年,證監會因中金公司在保薦成都極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上市過程中,未勤勉盡責督促發行人按照監管要求清理相關對賭協議并履行披露義務,對中金公司出具警示函。當年,證監會還因中金公司在保薦聯想集團有限公司申請在科創板上市過程中未勤勉盡責對發行人科創屬性認定履行充分核查程序等,對其進行監管談話的監管措施。
包銷、跟投承壓 券商浮虧嚴重
隨著新股破發頻繁,投資者棄購新股頻現且棄購比例有所上升,根據現行發行制度,網上投資者棄購部分的股份由券商包銷,除了包銷的壓力,券商還面臨著跟投壓力。
4月19日,經緯恒潤-W上市首日跌幅為17.35%。中信證券和華興證券為共同主承銷商,兩家券商通過包銷和跟投合計購入超400萬股該公司股票,在新股上市的首日浮虧超8500萬元。唯捷創芯-U上市首日跌幅為30.93%,承銷商中信建投認購余額為104.64萬股,獲配股份數為120.24萬股,浮虧超5000萬元。
同花順數據顯示,從首發券商參與配售后獲配的數據情況統計,截至4月24日,浮虧最大的券商為申萬宏源、中金公司、廣發證券、中金財富、海通證券、中信建投證券、華泰證券、中航證券、國信證券、西部證券和國泰君安證券。其中申萬宏源和中金公司浮虧超2億元。海通證券、廣發證券和中金財富浮虧均超5000萬元。
一邊是新股破發,一邊是投資者“用腳投票”紛紛棄購新股。4月17日晚,即將登陸科創板的納芯微披露發行結果,網上投資者放棄認購數量338.1527萬股,棄購股數占本次發行總量比例13.38%,棄購金額達到7.78億元,均由承銷商光大證券包銷。
從市場情況看,并非所有棄購股票表現都不好。4月18日至22日,共有15只新股上市,其中6只首日破發。被譽為今年最貴新股的納芯微4月22日登陸科創板,漲幅一度逼近20%。截至當日收盤,報259.58元,漲幅為12.86%。以該股盤中最高價275.02元計算,打新者中一簽可賺22510元;按收盤價計算,中一簽浮盈達到14790元。 值得注意的是,早前被散戶大量棄購的中國海油,上市后也表現出色。
資深投行人士表示,在當下新股破發情況下,投資者棄購增多,疊加券商包銷和跟投壓力,將倒逼券商提升項目篩選的專業能力和定價能力。4月21日,在博鰲亞洲論壇2022年年會期間,證監會副主席方星海表示,近期一些企業IPO跌破發行價,其原因不是IPO太多,而是定價能力需要進一步提升。方星海說,相信外資更多進入市場,特別是長期的機構投資者更多地進來之后,國際領先的機構也會進一步為這個市場提供服務,這個市場的定價、投資水平一定會進一步提升,市場會更有韌性,更有活力。
來源:經濟參考報
責任編輯:林紅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