捧一本書閱讀,那是一種享受;得遇一座“書”的城,確是一種幸運。市南區,青島文脈汩滔之地,恰恰正在聚力把“書香”氤氳壯大開去。
邂逅一本書,最好的方式就是逛書店,市南區這方面的投入堪稱給力。
持續加大財政投入,持續加強基礎設施建設,不斷構筑閱讀空間新格局,不斷創新全民閱讀新場景……種種努力的背后只為一條:激發公共閱讀動能,深化書香城區建設,讓全民閱讀成為一種常態。這份重視的結果,就是僅30.01平方公里的轄區面積上,既有最高等級的國家一級公共圖書館,又有遍布全區各街道的社區圖書館、社區書屋、智慧書亭和朗讀亭等,真正實現了服務網絡“全域覆蓋”,居民公共閱讀的需求因此獲得了更廣泛的供給、最便捷的借閱和更接地氣的滿足。
市南區圖書館
如果,面向全民的閱讀供給是一種民生底色,那么著眼于滿足居民個性化閱讀需求的努力,就是一種富有新時代氣息的向善探索。政府主導,資源整合,共贏理念下讓社會力量成為書香市南的參與者和建設者,讓更多的個性化書店成為市南“美”的拱衛和見證,市南的努力,執著而堅實。集圖書、咖啡、讀者沙龍、VIP休閑閱讀于一體,山東首家24小時書店“明閱島”應時而建;云端之上漫享悅讀時光的時尚先鋒社交場,德衡律師集團山東首家“云端共享閱覽室”擴容市南,西西弗、方所等知名品牌書店先后紛紛落地市南,棧橋書店、良友書坊等本土特色書店也隨勢成功轉型升級。
小紅樓美術館
魯賓斯坦說:評價一座城市,要看它擁有多少書店。市南,這些風格各異、指向統一的實體書店的打造,不僅僅濃厚了城區文化氛圍,更由此延展成一個能夠滿足不同調性閱讀需求的文化大平臺,直至成長為一種以“書式”生活為核心要素的文化新形態、生活新范式。
投入自是硬道理,抵達成就軟實力。星羅棋布的書店,讓與書為伴有了可能,可打通服務讀者“最后一公里”的,是市南人在此基礎上的“大”體系、“圈”構建、“智”操作。順應全民閱讀發展新趨勢和居民高品質閱讀新需求,踐行“書香市南 書式生活”發展理念,真正從政府主導公共圖書館事業,轉向構建“政府扶持、社會參與、共享共建、全民共讀”大閱讀服務體系,省內率先實現構建“10分鐘閱讀服務圈”。精心布局點位,以“南鄰書房”和“啡閱青島”品牌為引領,打造新型閱讀空間,將優質閱讀服務送到市民家門口。打破時空限制,拓展“云上陣地”,創新服務模式,重構全民閱讀生態鏈,推出全國首個線上免費借閱新書、線下免費快遞到家的互聯互通閱讀服務平臺“青云圖”,為讀者提供辦證、借閱和免費快遞等一站式便捷服務。
“留住年輕人、保住煙火氣”,是市南城市更新的主題之一,也是小紅樓美術館一夜走紅的一大緣由。這棟由百年老別墅打造而成的美術館“出圈”的原因很多,而“啡閱”助力,功不可沒。向年輕人致敬,怎么能沒有書香為伴。最便捷的一層,相對靜謐的角落,一個小書吧,一本心儀的書,再來杯竟帶文創氣息的咖啡,無論午后還是黃昏,那是一種悠然的“讀”、靜謐的“醉”、曼妙的“享”。讀書的美好,在此定格為“閱享”。
更大的手筆在后邊,只為“愛閱”的您。濟寧路周邊,青島的百年街區,市南老城區保護更新發展的又一著力點。這里曾經的三江會館舊址、廣東會館舊址等處,將在“修舊如舊”更新理念遵循下,全新打造成“青島·三江里·人才公寓文化會客廳”,其整一層將配套設置為主打民國風的主題書坊,賦老建筑以新生,迎新市民以即來。與之相呼應的,濟寧支路4號乙將集合書房、畫展等年輕人喜歡的元素,因地制宜打造成青年休閑吧;濟寧支路15號院將同步推出解構里院·記憶·時光主題的“里院書房”。文化搭臺,書為媒介。這種多點開發、協同運作的愿景,指向場景化、沉浸式休閑生活范式,傾力于老街區的文化底蘊賦能新時代的城市發展。全新的街區正從歷史中走來,調性更高的“書式”生活圈將再添文化IP。
“書式”生活,看到了市南的努力;書香市南建設,當然會深耕不輟。更多元的構建、更豐富的體驗,只為更充盈的精神世界,只為遇見更好的自己。
青島財經日報/首頁新聞記者 李倚慰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