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市北區總工會在湖島街道聯合司法局建設法治宣傳公園,宣傳《工會法》《憲法》等法律知識,進行日常普法宣傳、開展普法大講堂、普法節日宣傳等活動,通過線下普法平臺定期推送維權典型案例,讓廣大職工群眾知法、懂法。
自“能力作風建設年”活動開展以來,市北區總工會從勞動爭議多元化解、法律援助實體機構作用發揮、構建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和諧勞動關系這三個方面為著力點,扎實開展“回頭看”工作,聚焦問題抓落實,確保法律服務工作走深走實,切切實實為職工維好權、服好務,助力建設繁榮美麗幸福的現代化國際城區,奮力譜寫市北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推進“工會+法院”訴調對接,線上線下做好勞動爭議多元化解
線上線下,訴調對接化解糾紛有渠道。市北區總工會與區人民法院對接,區人民法院設立“市北區總工會勞動爭議訴調對接室”,由工會派駐19名優秀律師接受法院委派、委托開展勞動爭議案件訴前訴中調解。同時提高調解工作信息化水平,運用“線上法院”工作平臺便利當事人解決糾紛,并運用好司法大數據,共同對典型性、苗頭性、普遍性勞動爭議案件進行分析,努力從源頭上化解矛盾糾紛。
真情化解,兜底救助幫扶職工有溫度。市北區總工會聯合愛心企業在慈善總會設置專項基金,為勞動爭議調解成功,或訴訟勝訴,但在索賠權益過程中企業無力支付的困難職工提供兜底救助。
深化“2+3”特色聯動閉環模式,鞏固法律援助實體機構建設成果
市北區職工法律服務中心是工會服務職工的實體化法律平臺和窗口,在省總、市總工會的“六有”標準指導下,落實以“法律援助”為重點的法律咨詢、職工維權、法律援助等項目,為市北區職工提供優質高效的法律服務。
同時在市北區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局勞動維權受理調解中心設立“工會法律援助崗”,市北區人民法院設立“市北區總工會勞動爭議調處室”,山東眾成清泰(青島)律師事務所設立“市北區總工會勞動爭議調解室”,建立工會法律維權、勞動仲裁預先調解、法院訴前勞動爭議調處三位一體的一體化維權體系。
聚焦重點難點,分類施策構建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和諧勞動關系
分類施策,及時提供優質服務。市北區總工會組織開展貼近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特點的法制宣傳教育,提高勞動者維權意識和維權能力,引導他們依法理性表達利益訴求。設立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維權特快通道,保證律師2小時內響應,從調解、訴訟、仲裁全程一對一、一條龍服務。
深耕細作,打造“一公里法律服務圈”。在“2+3”特色聯動閉關模式、“兜底救助”等品牌服務的基礎上,市北區總工會再延申工會維權臂膀,針對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群體數目大且分散,勞動關系不明確,用工形式特殊,依靠傳統模式推動維權不能有效擴大覆蓋面等問題,計劃依托現有的共享職工之家、勞動者驛站和8個新就業形態勞動者聚集的街道總工會,再建設27個工會法律服務站,全力打造“一公里法律服務圈”。
市北區總工會本著“方便職工、就近調解”的原則,采取律師固定時間段坐班和職工電話預約點單式服務相結合,根據市總法律援助工作的要求為新就業形態勞動者進行勞資糾紛方面的法律咨詢、援助、訴訟,使大量矛盾化解在基層。一切從職工需求出發,滿足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多層次、多途徑、低成本、高效率解決糾紛的需求,讓他們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一對一的VIP法律服務,還用時短、少跑腿、無費用?!闭嬲龅綄⒔饧姸丝谇耙?,將調解工作外延,將勞動糾紛化解于未然。
截至目前,市北區總工會持續完善“2+3”職工維權特色聯動閉環模式,累計為1059人次職工提供法律咨詢和援助,完成法律援助案件審批251件,其中結案171件,追討薪資121萬余元;為區直工會發放700本《民法典》書籍;舉辦法律知識競賽1場,來自18支隊伍58名職工踴躍參加;聯合工會律師團隊開展勞動用工“法律體檢”進企業等活動97場,開展普法大講堂活動25場等。
青島財經日報/首頁新聞記者 辛小麗 通訊員 王璐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