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島全媒體記者 劉愷琦
疫情之下,校園里的勞動課程轉至線上,“云端學習+線下實踐”成了學習新路徑。學做飯、疊衣物、做手工、種蔬菜.......島城學子動手動腦,勞逸結合,爭做勞動小能手,在勞動中浸潤成長,在實踐中收獲快樂。在本次居家學習中,青島市教育局明確指出要將家務勞動、動手實踐等豐富多彩的內容加入到居家學習方案,引導學生盡快適應新的學習環境和學習方式。如何創新勞動教育?如何更好地營造勞動教育的良好氛圍?直播課堂、系列勞動課程群勞動清單……島城學校這樣答題!
居家學種菜,當起“小農夫”
在本次居家學習伊始,青島大學路小學就向所有學生發出倡議,開展“多一片綠葉,多一份溫馨”居家種植勞動實踐活動。學校為每位學生都送上了一包蔬菜種子,分別是油麥菜、奶白菜、水蘿卜、玻璃生菜等易于居家種植的蔬菜種子,讓他們用自己的雙手為家庭多添一抹綠,親身體驗勞動的快樂。
居家學習期間,學生們迫不及待地準備當起“小農夫”,他們認真查閱蔬菜種子的種植方法和成長環境,找出家里的塑料桶、花盆、儲物盒、泡沫箱等容器,裝上合適的土壤,并將種子埋在泥土里、澆水,觀察并記錄種子每一天都生長過程,感受植物生命的成長。“不僅在勞動實踐中栽下一株綠植,也在內心里撐起一片晴空;不僅用責任心、愛心朗照菜蔬、溫馨植物,也用之前所學到的‘雷鋒精神’溫暖每一位身邊的人?!睂W生李韞澄在觀察筆記里寫下了自己的感想。
青島大學路小學以居家學習為契機,開展“抗疫情 添新綠”行動,做到人人參與,讓隊員們在實踐中探究知識,在居家時體驗勞動的快樂,充分將學習和勞動相結合。后期,學校圍繞蔬菜種子種植,還將開展了豐富多彩的跨學科教育活動,發展隊員的自主學習和實踐創新等能力。
學炒菜、做面點,爭當“小廚神”
做清潔、整理物品、包餃子、做菜、變廢為寶……這些學生們喜愛的勞動實踐項目,豐富了居家學習期間的生活。記者從青島寧夏路第二小學了解到,學校緊抓居家學習的時機,關注“五育并舉”,增加對學的生活和勞動教育,指導學生開展居家勞動實踐活動,引導學生每天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幫助家長分擔生活重擔,提升生活技能。
在居家學習期間,學校利益綜合實踐課向全體學生推送生活、勞動實踐資源,積極動員和爭取家長的支持,根據不同年齡特點的學生開展不同的勞動體驗活動,讓他們在居家學習之余,鍛煉生活能力,不僅僅提升家庭幸福指數,拉近了親子距離,更重要的是培養了勞動精神。
“孩子通過學校的引導學會了很多家務勞動,而且和孩子一起做菜、包餃子,也增進了親子感情,我和孩子都有所收獲。”一名家長在與孩子體驗完“勞動教育”后表示,在得知學校關于勞動教育課程的創意和安排時,她便感恩于學校和老師育人育心,讓孩子在不斷勞動技能的同時,也提升了幸福能力。
培養習慣,分年級開出“技能清單”
在青島櫸園學校,綜合實踐的老師們結合市南區統一下發學習單和學習資源,依托“勞動創造美好生活教育”課程綱要,將教材內容進行設置整合,充分利用生活中的資源,分年級設置“勞動技能”,以促進學生形成勞動價值觀,讓同學們在家里也能感受到別樣的綜合實踐課。
低年級活動以讓知識技能與生活相聯系為主,老師根據教材中的學習內容,聯系學生的生活,設計可行有趣的課程內容。制作水果拼盤、紙燈籠……同學們個個化身小廚師和生活小達人,通過親身實踐成就兒童生命價值,讓學生回歸生活,重新認識自己,改變自己,加深學生對生活的理解,提高自理能力。
中高年級的同學們開展深度學習引領實踐課堂研究,同學們通過線上綜合實踐課程的學習,了解基本的家庭勞動技能,例如蔬菜儲存、制作布藝飾品、整理衣物等。課后同學們進行深入研究,發現生活中的勞動小妙招,讓居家生活變得井然有序。深度學習研究不僅豐富了同學們的實踐課堂,也為學會生活打下基礎,激發同學們熱愛生活的情感和培養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
“平時都是爸爸媽媽照顧我,這個假期,有了更多的時間,我也學著做家務和勞動。這不僅讓我掌握更多的技能,也是我作為家庭成員應該盡的一份力。”學生李同學開心地表示。此外,班級微信群、學校公眾號等各級宣傳云平臺,也成為學生勞動作品的“展示場”,從中收獲一波小小的“成就感”。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