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農業農村部漁業漁政管理局公布了20家2021年中國水產種業育繁推一體化優勢企業名單,青島瑞滋集團有限公司依托自主選育的“參優1號”刺參新品種,從全國眾多企業中脫穎而出,成功入選。這是我國首家國家級刺參良種場,它的獲批,標志著青島在刺參種業的領先優勢,以及打造“藍色種都”的實力。
當前,青島瑞滋占地面積2062畝,養殖面積1500畝,年供應優質刺參苗種“參優1號”40萬公斤,良種供應量國內市場占有率30%以上,供不應求。
國家級青島西海岸刺參良種場坐落于西海岸新區瑯琊鎮陳家貢灣畔,總投資2.6億元,占地面積2062畝,育苗水體9.6萬方,養殖面積1500畝,確權海域面積4816畝,年供應優質刺參苗種40萬公斤、鮮活刺參20萬公斤,核心親本保種規模達到6萬頭,是一家集刺參良種研發、培育、育苗、養殖、加工、銷售為一體的科技創新企業,是我國北方地區規模最大的刺參標準化生產示范基地。場家多年來以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黃海水產研究所為技術依托,打造出現代完備的良種選育平臺,培育出我國首個抗病刺參新品種“參優1號”,在國內的刺參苗種市場占有率達到30%以上。目前,所培育的出皮率高的“瑯琊青1號”和多刺抗病的“參優2號”新品系進展順利,有望在未來3-5年繼續獲批國審水產新品種1-2個。
刺參作為我國第五次海水養殖浪潮的代表性品種,養殖業年產值近600億元,其中,青島市刺參養殖面積6萬多畝,年產量近3萬噸,苗種產量約4億頭,養殖業年產值近50億元,為我市水產養殖的支柱產業之一。為推動刺參產業健康發展,國家批建了3家國家級刺參原種場,主要任務是搜集、整理、保存原種種質資源,培育原種親本。國家級青島西海岸刺參良種場獲批后,將重點開展保存和選育種用遺傳材料和親本,為水產苗種繁育單位提供良種親本等工作,可與國家級原種場互為補充,在加強我國刺參良種選育和品系培育、提高良種覆蓋率,推動我市海洋漁業高質量發展等方面發揮積極作用。
近年來,青島市認真貫徹落實國家關于發展水產種業的決策部署,充分發揮海洋生物資源豐富、漁業產業基礎強及海洋科研力量突出的優勢,大力推動水產種業振興。國家海洋漁業生物種質資源庫在青島建成運營,全國水產種業振興工作推動會議在青召開,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水產種業分會、牡蠣分會,全國三倍體牡蠣產業聯盟先后在青島成立,竭力打造全國海洋漁業生物資源保護與可持續開發利用技術研發平臺,推動我市水產種業“總部經濟”快速發展;先后累積培育國家認定的水產新品種60個,占全國總數1/4以上,三倍體牡蠣、墨瑞鱈在全國苗種市場占有率超過70%,“白玉參”、“黃海系列”中國對蝦、“海大系列”長牡蠣等品種受到業內高度認可;出臺《青島市支持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15條政策》,大力培植創新型、領軍型水產種業龍頭企業,為我市水產種業鏈條式、產業化發展提供強大動力。截止目前,青島市創建國家級水產良種場2處、省級原良種場21處,成為全國重要的水產種苗研發和生產基地。
下一步,青島市海洋發展局將立足海洋強國戰略、水產種業振興等國家使命,把握建設引領型現代海洋城市機遇,繼續發揮我市在藍色種業的科研優勢,加強種質資源保護與利用,大力開展水產良種研發創制,圍繞刺參、牡蠣、凡納濱對蝦、大西洋鮭等重點養殖品種,開展關鍵共性技術、核心應用技術、戰略前瞻技術等重大技術攻關,著力破解“卡脖子”難題;通過體制機制創新和政策資金支持,推動高端人才聚集、前沿技術突破、優質項目轉化、核心企業壯大,支撐水產種業振興行動和漁業綠色高質量發展,立足青島,瞄準全國,面向全球建設“藍色種都”。
青島財經日報/首頁新聞記者 于倢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