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3月24日是第27個世界防治結核病日,今年我國的宣傳主題是“生命至上、全民行動、共享健康、終結結核”。近年來,我國結核病的發病率持續走低,很多患者缺乏結核防治知識,造成病情延誤,進而增加治療難度。青島市中心醫院北部院區綜合內科曾收治過一名少年,該少年就診時左上葉支氣管幾乎完全閉鎖,連0.9毫米的呼吸內鏡導絲都無法通過,歷經9次呼吸內鏡手術才恢復呼吸功能。
少年確診肺結核、支氣管結核
曉光現年12歲,2020年10月無明顯誘因出現咳嗽、咳痰伴喘息,到家附近醫院就診考慮肺炎、支氣管哮喘,進行抗感染及止咳平喘治療,效果不明顯。于2020年底,到某綜合醫院呼吸科住院治療,查血結核抗體陽性,考慮患者有肺結核接觸史,遂行局部麻醉呼吸內鏡檢查。檢查中發現曉光左肺主支氣管管壁增厚,有大量干酪樣壞死,管腔狹窄;左上葉支氣管開口位置大量干酪樣壞死物質堆積,上下葉開口粘膜糜爛,觸之易出血,4.2毫米呼吸內鏡探查無法通過;左下葉背段支氣管內可見干酪樣壞死物堆積,部分堵塞管腔;灌洗液mNGS找到結核分枝桿菌復合群,確診肺結核、支氣管結核。
數字技術助力精準診療
青島市知名專家、青島市中心醫院北部院區綜合內科及呼吸內鏡中心主任田紅為曉光認真查體,詳細查看就診資料,考慮支氣管結核壞死物質堵塞支氣管管腔引起狹窄,導致患者反復咳嗽、喘憋,進行呼吸內鏡手術治療迫在眉睫,否則可能造成左上葉肺不張,失去呼吸功能,甚至造成胸廓塌陷。但僅從胸部CT來看,患者左上葉支氣管開口處嚴重狹窄,幾乎完全閉鎖,狹窄處后其他各段支氣管是否嚴重狹窄不明朗,綜合患者以往局麻呼吸內鏡手術經驗,田紅主任申請綜合內科、麻醉科、外科多學科聯合會診。
經專家會診,建議為患者重建氣管三維模型,更直觀地觀察左上葉支氣管狹窄處外圍的情況,為下一步治療明確方向。
主任醫師、外科主任趙明偉介紹:“我們運用數字醫療技術,將患者的CT薄層掃描數據輸入電腦,通過專業數字建模軟件進行分析,建立數字模型,同時重建氣管三維模型,可以對氣管病變做出直觀判斷,能夠準確分析病變部位、范圍、狹窄程度、管腔直徑等,可以進行呼吸內鏡檢查、治療的術前規劃、手術模擬,做到精準檢查與治療。還可以通過數字建模后獲取的三維模型,進行3D打印1:1氣管模型,做到更直觀、形象,與患者及家屬溝通也更順暢?!?/p>
通過建立氣管三維模型,醫生發現患者左上葉固有支及舌支支氣管雖然狹窄,卻沒有明顯的扭曲,只要打通左上葉支氣管狹窄處,就可以實現氣道暢通,為患者保住左上肺葉。
歷經9次手術恢復肺功能
田紅主任將專家會診建議及時告知曉光及家人,經過溝通和評估,曉光決定接受全麻下的呼吸內鏡手術。
針對曉光的病情,呼吸內鏡中心田紅主任團隊制定了分階段治療手術方案。2021年3月17日,曉光接受了第1次全麻呼吸內鏡手術。術中發現,患者左側主支氣管嚴重狹窄,但導絲尚可通過,給予左主支氣管反復擴張后見開口及管腔明顯擴大。通過狹窄部位后,見左上葉支氣管開口幾乎閉鎖,大量肉芽組織增生,0.9毫米導絲探查都不能通過,支氣管高壓球囊擴張無法施行,需要進行反復冷凍治療清除肉芽組織,但因患者身體無法耐受,暫緩治療。
“0.9毫米的導絲和細針孔差不多,幾乎完全閉鎖了,如果不及時治療左上葉肺就不能用了?!碧锛t介紹。3月25日,呼吸內鏡中心為曉光進行了第2次治療,在左上葉反復冷凍治療后,導絲送入深度增加,高壓球囊加壓擴張后狹窄處較前改善。隨后又做了7次治療,效果一次比一次好。目前,曉光雖然還沒有停藥,活動后已經沒有咳嗽、憋氣癥狀了,肺功能完全恢復。
青島財經日報/首頁新聞記者 陳棟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