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月,離岸人民幣交易火熱,歐洲各國大筆買入人民幣。3月份,沙特與我國就石油交易用人民幣結算開始談判。在局部沖突的國際形勢下,人民幣避險屬性初步顯現,中國銀行香港金融研究院資深策略員應堅表示,人民幣國際化進入一個新的戰略機遇期。
數字人民幣的機會因此凸顯,數字人民幣“支付即結算”的特性,有望使貿易結算、融資平臺等的結算不通過金融媒介實現,在變幻莫測的國際環境中,可以避免對SWIFT的過分依賴。據中信證券研報分析,隨著人民幣國際化進程進一步加深,數字人民幣相關產業鏈有望迎來新的機遇。
人民幣國際化提速 數字人民幣正當其時
人民幣在國際支付中的權重正在逐步提高。據SWIFT數據,今年1月,人民幣全球支付占比躍升至3.2%,在全球貿易當中,用來計價結算的貨幣中,人民幣繼續保持第四名,已經穩超日元,僅次于美元、歐元、和英鎊,打破了2015年創造的歷史記錄。
今年3月初,香港金管局公布今年1月香港人民幣存款為10959億元,按月增長18.2%,繼2014年12月后再次突破萬億元大關,并超過當時高位。根據摩根士丹利預測,到2030年,人民幣有望成為僅次于美元和歐元的第三大儲備貨幣。
在此基礎上,中信證券研報認為,SWIFT 系統在地緣政治沖突時或成為歐美實施制裁的工具,我國大力推進人民幣國際化,尤其是著重發展 CIPS 系統(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和數字人民幣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和緊迫性。當前CIPS體量遠小于SWIFT,后續對CIPS的推廣將提速。
數字人民幣顯得更令人期待,其支付即結算的特性,可減少對銀行賬戶的依賴,在部分場景下繞開銀行等金融媒介,避免對SWIFT的依賴。上述研報指出,盡管數字人民幣跨境使用的適用性仍處探索階段,但其在貿易結算、數字化貿易融資平臺等領域的應用未來可期,有望改善跨境支付,為人民幣國際化注入新鮮血液。
去年2月,央行數研所與香港金融管理局、泰國中央銀行、阿拉伯聯合酋長國中央銀行宣布聯合發起多邊央行數字貨幣研究項目,探索數字貨幣在包括國際貿易結算、數字化貿易融資平臺、通過mBridge 開展外匯交易等多個場景下的適用性。以數字化貿易融資平臺為例,購買方與供應商將通過多邊央行數字貨幣橋以及兩個相互連接的跨境數字貿易工具平臺之間進行交易。
在這個過程中,跨境貿易最終采用央行數字貨幣結算,并不涉及銀行等金融媒介的清算結算,從而使跨境貿易結算獨立于SWIFT 系統。隨著人民幣避險屬性日趨凸顯,數字人民幣在國際結算中的應用將顯得更有吸引力??梢灶A測,數字人民幣在代替國內M0的基礎上,還有更大的發展空間,并催生新的商業機會。
產業鏈機遇進一步擴大
上述中信證券研報進一步分析,在人民幣國際化進程進一步加深的過程中,數字人民幣相關產業鏈有望迎來新的機遇。
很顯然,數字人民幣“10+1”的試點驗證了數字人民幣在交易方面的穩定性,全國試點范圍將進一步擴大,覆蓋面也正在由購物消費、餐飲服務逐步擴展到產業互聯網、跨境貿易、智慧城市、公共服務等領域,用戶范圍由C 端擴大到B 端和G 端。
日前《金融標準化“十四五”發展規劃》,提出穩妥推進法定數字貨幣標準研制,穩步推進金融科技標準建設。數字人民幣作為數字經濟“新基建”被反復強調。國盛證券預計,相關產業鏈包括硬件錢包、銀行核心系統在內的市場規模可達到800億元。智能合約等創新應用的可根據交易雙方商定的條件、規則進行自動支付交易,潛在空間廣闊。綜合而言,產業空間有望達到千億級別。
基于此,有分析指出相關企業會因此實現大的業務提升。如支付龍頭拉卡拉(300773.SZ)為商戶提供支付場景下的全方位服務,率先推出支持數字人民幣的全聚合支付產品,并逐步介入B端企業間數字人民幣支付服務;新大陸(000997.SZ)等廠商正加速應用場景建設;宇信科技(300674.SZ)等助力銀行數字化升級,公司將因此受益。
隨著全國試點的進一步擴大及人民幣國際化步伐的加快,產業鏈相關企業,尤其是率先與央行數研所簽訂戰略合作協議的拉卡拉等機構,在符合制度及監管要求下,有望將自身在數字人民幣收單的經驗用于更多場景,并借助企業SaaS服務的能力,擴大展業空間。
長期而言,目前數字人民幣仍處于發展的初期階段,底層基礎技術仍要進一步夯實,場景覆蓋及創新應用仍有探索空間;短期來看,北京冬奧之后、全國新一輪試點全面鋪開,數字人民幣產業鏈仍有較大投資機會。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