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xlrhz"></address>
<address id="xlrhz"><address id="xlrhz"><nobr id="xlrhz"></nobr></address></address>

<address id="xlrhz"><listing id="xlrhz"><meter id="xlrhz"></meter></listing></address>

<em id="xlrhz"><address id="xlrhz"></address></em>

<address id="xlrhz"><address id="xlrhz"><nobr id="xlrhz"></nobr></address></address>
<address id="xlrhz"><listing id="xlrhz"></listing></address>
    我的位置:首頁>文章詳情

    守好"末端"防線 青島市涉疫醫療廢物實現100%安全處置

    近日,在我市一處集中醫學隔離觀察點外看到,一箱箱經過分類儲存消殺的醫療廢物,正由專人有序裝載到運輸車輛,統一送往集中處置點進行無害化處置。自3月份疫情發生后,截至3月24日,我市共收集轉運醫療廢物2300余噸,其中涉疫情醫療廢物近200噸,全部實現安全、及時、無害化處置。

    從“局部式”到“點發式”醫療廢物增量超260%

    疫情發生后,相關涉疫環節產生的醫療廢物成為了整個防控的“末端”,也是最關鍵的環節。若無法及時清運、處置,將會帶來病毒“二次傳播”的風險隱患。

    對此,市生態環境局土壤固廢處副處長呂海峰介紹,“我市高度重視醫療廢物的安全處置工作,高起點、高標準規劃建設全市醫療廢物處置體系,在現有50噸/日處置能力的基礎上,今年新增醫療廢物協同處置線,全市處置能力達到100噸/日,建立醫療廢物收集、貯存、轉移、處置全過程環境安全防線,醫療廢物處置能力列全省首位”。

    據了解,此輪疫情發生以來,全市醫療廢物的收運量由以往不到50噸/天,激增到近180噸/天,增幅達260%?!俺ト粘at療機構產生的醫療廢物以外,涉疫的醫療廢物還有兩大主要來源,分別是全員核酸檢測短期內產生的大量涉疫情醫廢,以及疫情多點分布導致集中隔離點增多,產生大量的參照醫廢管理的生活垃圾”,呂海峰介紹。

    隨著因疫情呈“點發式”增長,如何在短時間內及時安全高效處置?涉疫醫療廢物分類、貯存如何規范?醫療廢物轉運人員、運輸能力是否充足?如何確?!澳┒恕钡姆揽匕踩砍蔀榍鄭u市需要重點應對和解決的問題。

    迅速建立應急貯運“安全鏈”實行專人專線專車

    面對前所未有的處置壓力,市生態環境局立即啟動應急響應,集結力量實時分析研判形勢,借鑒多年來醫療廢物突發環境事件應急演練經驗,在現有模式的基礎上不斷完善應急“閉環”轉運處置體系。

    迅速啟用備用焚燒設施,實行“一用、一備、一應急”三條生產線全部投入處置醫療廢物,全市最大處置能力達到200噸/日,使我市醫療廢物日處理能力和產生量相匹配。

    建立聯動協調機制,成立專項攻堅小組,安排專人對接醫療廢物處置單位,與隔離管控、衛生健康等部門建立聯合會商機制,完善市、區兩級相關部門和重點管控區的溝通聯絡機制,在各區(市)均建立了由生態環境、疫情防控部、醫療廢物處置單位和隔離點參與的溝通聯絡工作群,暢通信息渠道,實行動態管理,不斷優化收集轉運流程。

    針對隔離點涉疫醫療廢物快速增長的情況,推進源頭減量,聯合隔離管控部、衛生健康等部門,細化分類標準,將隔離點的生活垃圾和醫療廢物分類施策,指導集中隔離點、封控管控區做好涉疫醫療廢物的收集、貯存。

    在收集體系建設方面,《青島市醫療廢物管理辦法》于今年3月1日起實施,確立了由各區市政府設置面向全市小型醫療機構的醫療廢物收集點,統籌進行醫療廢物收集貯存,以“小箱進大箱”的模式,形成“以點帶面、以線串點”的醫療廢物收集、轉運體系,實現全市醫療廢物收集轉運全覆蓋。疫情發生以來,結合隔離管控場所設置情況,市生態環境局及時調整改進收集體系,開辟收集轉運“綠色通道”,形成以醫療機構和收集點為基礎、隔離管控場所應急轉運、重點點位攻堅保障的疫情醫療廢物收運工作模式。

    為做好運力保障,市生態環境局每日調度協調處置單位優化拉運處置能力,加大運力投入,科學規劃運輸路線,協調專用運輸車輛由最初的20余輛緊急增加增至90余輛,加班加點清空涉疫醫療廢物存量,確保妥善收運。同時,加強對全市集中隔離酒店、封控管控區等場所醫療廢物包裝和收集情況的環境監管,截至目前,疫情期間全市累計出動執法人員2000余人次,檢查醫療衛生機構(含定點醫院)328家次,隔離場所、封控區、管控區640家次,城鎮污水處理廠37家次。

    緊盯“最后一環”,全力保障醫廢安全處置

    醫療廢物集中拉運之后又如何處置呢?在處置單位的中控室看到,運輸車進入廠區需經過多環節、多輪次的消殺,運輸人員穿戴好防護用品進行自身消毒后,向地磅人員出示健康碼、核酸檢測證明、車輛消毒紀錄、轉運聯單等,再由處置中心人員再次對運輸車輛和轉運箱進行消殺后入廠。卸車后醫療廢物進入焚燒裝置焚燒,車輛和周轉箱完成裝卸后進行整車消殺后再駛離廠區。

    疫情發生后,市生態環境局聯合衛生健康等部門緊盯處置“最后一環”,要求處置單位嚴格落實醫療廢物貯存處置等環境管理和安全生產各項管理要求,加強從業人員管理,實行醫廢收運人員、場所“閉環”管理,做好貯存和處置場所環境消殺,確保涉疫醫療廢物及時、安全、高效、處置。

    隨著各項防控措施的落實,當前,青島市疫情防控形勢整體平穩、可管可控。市生態環境部門將持續做好涉疫醫療廢物處置等監管內容,同時,將充分總結此次疫情發生以來的應急處置做法,完善我市醫療廢物應急體系建設,不斷提升生態環境綜合管理水平,合力打贏新形勢新特點下的防疫攻堅戰。

    青島財經日報/首頁新聞記者 陳璐

    評論一下
    評論 0人參與,0條評論
    還沒有評論,快來搶沙發吧!
    最熱評論
    最新評論
    已有0人參與,點擊查看更多精彩評論

    請輸入驗證碼

    国产剧情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