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近春節,用火、用電、用氣等情況大幅增加,安全隱患隨之增加。但不少小區街巷通道狹窄,建筑繁多、樓棟難找等情況,都給應急救援帶來了一定阻礙。
等待救援的過程中,基層應急救援站能做些什么?日前,記者來到了山東省青島市城陽區流亭街道應急救援站,了解該站的隊員是如何用情用心用力,守護萬家燈火的。
1分鐘出動、3分鐘到場、5分鐘處置
“為了加強節前和春節期間的值班值守,每天都要保證隊員全部在崗,本來想安排兩名外省的隊員回家過個團圓年,如今看來沒辦法了?!边@是流亭街道應急救援站負責人張玉忠正在與街道工作人員電話協調春節值班問題。
就在記者來應急救援站采訪的前兩天,晚上8點左右,張玉忠接到網格員打來的報警電話:“應急救援站嗎?在城陽區一中路口,有一個騎自行車的人倒在路上,一動不動,你們趕緊派人過來吧!”
張玉忠帶領隊員迅速趕往現場,一邊對已處于昏迷狀態的男子進行應急救護,一邊組織隊員拉起警戒線,維持交通秩序。經過3分鐘的緊急救助,該男子意識恢復,被隨后趕來的救護車送往醫院救治。
近日,被救治的男子特意來到城陽區流亭街道應急救援站表示感謝,稱多虧了家門口的應急救援站,讓他轉危為安。
該站的救援工作記錄本每月一冊,僅上個月的記錄就多達144頁。記者現場簡單統計了一下,該站2021年12月共出警30次,其中火災救援13次、道路救援11次、中毒救援2次、應急救護1次、馬蜂窩處置1次,消殺處置1次等。
不久前流亭街道應急救援站開展了一次火災救援
“加強應急救援站建設,進一步強化了基層的應急處置能力。目前,該站已經形成集安全巡查、宣傳教育、應急救援于一體的‘三駕馬車’工作體系,建立了1分鐘出動、3分鐘到場、5分鐘處置的響應機制?!鼻鄭u市城陽區流亭街道應急管理中心主任孫瑋潔介紹。
從個人救援發展為團體救援
張玉忠是流亭街道應急救援站的負責人,也是青島市城陽區陽光救援隊隊長。他參與應急救援工作是因為有這樣一個契機。從2003年起,他就喜歡上了戶外登山運動,時間一長自然結識了一批登山愛好者。2006年的一個周日,他接到一名驢友電話,對方稱青島棉花山有游客受傷需要救援。掛斷電話,他立即叫來三名經常和自己一起登山的“驢友”帶著擔架前往現場救援。當天天氣情況復雜,救援有一定難度。張玉忠結束救援回到家,已是第二天凌晨4時30分。
“那時就感覺幫助別人是一件很快樂的事,但同時也意識到僅靠個人的滿腔熱情是不夠的,還需要吸引更多力量參與進來,因此決定建立這樣一個應急救援站?!彼f。
為了不耽誤救援,張玉忠的手機常年24小時待命,這么多年來他從不敢讓手機關機或靜音,生怕錯過任何一次生死求救。
高標準創新性建設樣板站
去年,在青島市、區兩級應急管理等部門的支持下,城陽區流亭街道成立了城陽區首個街道級的應急救援樣板站。
張玉忠說:“由于我們的專業水平和救援能力強,順利中了標。區里提出,要將此站建成全市應急救援樣板站,便于全市借鑒。接到這個任務后,我感覺壓力特別大,但在區和街道的大力支持下得以快速推進?!?/p>
據介紹,該區成立區、街道工作專班,倒排工期,明確完成時限,制定路線圖,將建設任務具體到事、落實到周、細化到日、責任到人,每周現場調度2次,對一些需要現場研判事項,區、街道現場辦公、現場研究、現場拍板。為確保試點工作取得實效,該區多次邀請市局相關負責人到現場指導,突出問題導向,以整改促提升,全力確保救援站建設工作有序展開、快速推進。
青島市城陽區應急管理局黨委委員劉昕說:“該站充分體現了樣板站的創新性,建立了主動應對的應急救援模式。將應急救援站建設與基層網格化管理相結合,充分利用基層網格點多、面廣的優勢,將過去被動應對問題轉變為主動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實現最短時間搶險救援。”
城陽區充分利用基層現有的視頻監控、電子圍欄、無人機及單兵設備等信息化設備、設施,在對轄區內重要設施、場所、風險隱患點進行監控的同時,能夠與區、街道應急指揮中心實施音視頻同步連接,為后方指揮提供實時信息,大幅提升應急處置效率。同時,該區引導社會救援力量參與應急救援站工作,引導應急救援站與社會應急救援力量在技術、資金和物資裝備方面實現優勢互補,形成良性互動局面。
如今,在建設完備的流亭街道應急救援站里,一樓大廳設有裝備展示區、應急服裝穿戴區、值班臺及應急指揮平臺聯動系統。二樓是集辦公、會議、宣傳于一體的綜合區,三樓是宿舍、學習休閑區,四樓后期將作為培訓及應急體驗區。站內現配備消防車2輛、指揮車1輛、巡邏車1輛,另配備無人機5架、皮劃艇2艘、沖鋒舟4艘、水下探測儀1臺等,同時配備了智慧聯動電子屏、AED(自動體外除顫器)、發電機等,配置12名專職應急救援隊員。
該站依托社區的全民網格員優勢,將網格與預警有效融合,確保在進行先期處置的同時,便于應急救援隊伍第一時間收到信息,做到同時響應。該站現轄27個農村社區、10個城市社區,人口接近23.5萬。該轄區共有1231名社區綜治網格員,并配備手機視頻終端,通過“智慧流亭網格通APP”實時上傳預警信息;轄區共有32輛社區巡邏車,均配備高清攝像頭和智慧調度管理系統;轄區內800多個重點區域及路段探頭已接入綜治監控平臺。
青島市城陽區應急管理局局長袁法建介紹:“2022年,我們將在全區8個街道全面推行流亭街道應急救援站的經驗。同時我們還在城陽街道小寨子社區試點社區級應急救援站樣板建設,即突出居民自建與社區工作相結合的模式,爭取在全區30個社區迅速推廣,逐漸形成‘自治化為前提、網格化為基礎、科技化為支撐、聯動化為延伸’的小寨子社區應急救援做法,讓每名居民真正感受到和享受到家門口建應急救援站的好處和便利,為維護廣大居民的幸福生活再增加一道安全門和防火墻?!?/p>
來源:中國應急管理報 作者 朱有祥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