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xlrhz"></address>
<address id="xlrhz"><address id="xlrhz"><nobr id="xlrhz"></nobr></address></address>

<address id="xlrhz"><listing id="xlrhz"><meter id="xlrhz"></meter></listing></address>

<em id="xlrhz"><address id="xlrhz"></address></em>

<address id="xlrhz"><address id="xlrhz"><nobr id="xlrhz"></nobr></address></address>
<address id="xlrhz"><listing id="xlrhz"></listing></address>
    我的位置:首頁>文章詳情

    春節煙火氣,情味在人間——讀老舍《北京的春節》有感

    青島啟元學校 9.2班 陳佳音 指導教師:代玉翠

    在相對柔和的溫帶,冬天的寒冷往往不是倏然而至。常常還艷陽當頭,一陣凜冽的寒風便從你面前翩然掠過,卷起幾片枯葉在樹下無力地打著旋兒,寒冬便這樣悄然而至。這樣的天氣實在是枯燥乏味,我斜倚在墻頭,抬頭望望帶著幾分陰凄的灰色天空,愈發盼望著過年。似乎只有那熱烈祥和的氣氛,才能將這片灰色沖散。

    帶著這份期盼我翻開了老舍先生的《北京的春節》,風吹動手中的書頁,春節的氣息迎面撲來……

    春節,也稱之為年。年,是從臘八節開始的。

    臘八節有兩種繞不開的傳統美食——臘八粥和臘八蒜。臘八粥,在老舍的筆下是“農業社會的一種自傲的表現”,因為它是“用所有的各種的米,各種的豆,與各種的干果熬成的”。短短幾句,足見鄉下人的純樸。臘八這天還要泡臘八蒜?!鞍阉獍暝谶@天放到高醋里,封起來。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而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雙美,使人要多吃幾個餃子。”家妹在幼兒園年年自制臘八蒜,其味道一言難盡,但卻是甜美的年味。

    臘月二十三過小年。在舊社會里,這天晚上家家祭灶王,隨著鞭炮聲把灶王的紙像焚化,美其名曰送灶王上天。同時向灶王爺供奉糖瓜,誠心誠意地盼望灶王爺在天上為自己多向玉帝美言幾句。這樣有趣而質樸的想法,不知從哪個朝代流傳下來,雖未延續至每家每戶,卻傳成了一段佳話,寄托著勞動人民的美好心愿。奶奶家的灶旁至今貼著灶王爺的畫像,每每望及,溫暖無比。

    緊鑼密鼓地忙完小年,除夕就翩然而至了。老舍禁不住感嘆:“除夕真熱鬧。”家家趕做年夜菜,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門外貼上紅紅的對聯,屋里貼好各色的年畫,每一家都燈火通明,紅燭高燒,鞭炮聲日夜不絕。寥寥幾筆,一幅紅紅火火的年夜守歲圖便在我的眼前徐徐展開——燈火綿延數千里,處處皆是不夜城!

    入了正月,廟會便風光熱鬧起來,元宵節的花燈也無比醉人?,F在,逛廟會、賞花燈的習俗氛圍不減,甚至愈來愈濃。在我的家鄉青島,海云庵糖球會是極熱鬧的,鑼鼓喧天、人聲鼎沸的壯觀場面,濃縮成了青島元宵節的記憶。

    每逢過完年,我都會生發出“簫鼓追隨春社近”的激動與期盼之感。廟會還是北方居多,而南方的元宵夜卻大多被漫天的璀璨花燈鍍上一層斑斕的光影,最好是撐一把油紙傘呀,徐徐漫步于花燈之下,“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后”的情思,便會濕潤你我的心。

    老舍先生的文筆行云流水,帶著濃郁的京味兒,將我深深裹挾在春節的喜悅中。對于老百姓而言,春節是物質與精神的最好交融,是家人團聚的難得機會,是尋根祭祖的最佳時節。人們將濃郁的思鄉情傾注在春節的盼望里,在燈火的光影里,訴說著對彼此的惦念。

    細細想來,春節始于虞舜時期,發展至宋朝而鼎盛,至今盛況依舊。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歷史積淀,使春節成為了中華民族的精神紐帶、文化密碼,深深鐫刻在中華兒女的基因里。春節延續至今,許多封建習俗正被更文明、更現代的慶祝方式所取代,但這份對故鄉的牽掛,對年味的記憶,對“人間可愛,燈火可親”的煙火氣的摯愛,卻深印在每一個人的心中,成為牽動我們回家腳步的金絲銀縷,成為觸動我們內心深處的天籟之音。

    風漸緊,我裹緊外衣,重新拿起書,眼神停駐在最后一句:“大家也應當快樂地過年?!蹦匮谏蠒?,抬頭望向天空:凄冷的灰色不知何時已消失殆盡,一輪金紅的夕陽正掛在天邊,喜氣洋洋地緩緩滾動著,玫瑰紫色的晚霞隨之翻涌,為幽深的蒼穹鍍上了一層璀璨的金色光影……

    評論一下
    評論 0人參與,0條評論
    還沒有評論,快來搶沙發吧!
    最熱評論
    最新評論
    已有0人參與,點擊查看更多精彩評論

    請輸入驗證碼

    国产剧情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