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結束的兩會依然在全社會受到廣泛熱議,而政府工作報告無疑是最大焦點。
2022年政府工作報告連續第4年提到“數字經濟”,從“壯大數字經濟”到“打造數字經濟新優勢”,再到如今的“促進數字經濟發展”,意味著數字經濟已逐步進入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
這一新階段的來臨,對聯想集團等引領數字經濟發展的科技巨頭們,提出了新要求。
從“打造新優勢”到“促進發展”
數字經濟2017年首次出現在政府工作報告中,2019年至2022年更是連續4年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已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年初發布的《“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顯示,2020年,我國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GDP)比重達到 7.8%。
值得注意的是,在2020年、2021年連續兩年保持“打造數字經濟新優勢”的表述之后,2022年政府工作報告將這一表述改為“促進數字經濟發展,加強數字中國建設整體布局”,并提升數字經濟戰略高度,首次以“單獨成段”的方式對數字經濟進行論述。
業內人士指出,這一顯著變化,不僅意味著數字經濟重要性更加突出,也體現出數字經濟發展新階段的來臨。
并且,新階段的來臨并非偶然。
首先,在經濟發展新常態背景下,數字經濟所帶來的轉型升級,已成為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數字經濟在經濟發展中的新動能作用日益突出。其次,疫情帶來的工作、生活習慣改變,使電子商務、移動支付、在線學習、遠程會議、網絡購物、視頻直播等應用場景加速推廣,加速了數字經濟應用場景的拓展和深化。與此同時,大數據、云計算、區塊鏈、人工智能等數字經濟基礎技術的進一步成熟,也為數字經濟新階段的到來提供了技術支撐。
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劉志勤也認為,從“打造”到“促進”,雖然只是兩個詞的簡單變換,背后其實反映出了數字經濟行業的巨大變化,可以說是質的變化和提升。
劉志勤介紹,2021年中國信息產業收益增加了17.73%,有關5G和工業互聯網的建設平臺達到2000多個,中國數字經濟已經達到了一個需要大促進、大發展的階段。
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數字戰略與經濟研究所所長曹鐘雄則認為,表述上的變化體現了三個方面的問題:第一,數字經濟已經進入發展的深水區,在關鍵零部件、核心產品等方面,要加強自我保障能力;第二,通過提升數字產業的核心板塊,包括人工智能、關鍵芯片等方面,可以看出數字經濟逐步走出更多的附加值,要在關鍵領域進行拓展;第三,發展數字經濟更多地面向人民、面向生活、面向市場,從產業數字化、數字產業化以及數字治理角度,全方位、多維度地推動數字經濟發展,真正地讓數字成為經濟轉型升級的主動能,成為“六穩”“六?!钡暮诵闹巍?梢钥吹?,數字經濟被提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
《“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更是高度凝練地指出,數字經濟發展的新階段,將是深化應用、規范發展、普惠共享的發展階段。在這一發展階段,數字經濟已經進入發展的深水區,產生更多的附加值,數字經濟與5G、人工智能、智慧城市等新技術、新業態、新平臺之間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效應將顯著增強,深刻影響科技創新、產業結構調整、經濟社會發展。國研新經濟研究院創始院長、新經濟智庫首席研究員朱克力表示,今年有望成為數字經濟的大年,經濟社會的數字化進程將進一步加速,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的融合將進一步加深。
行業巨大變化在前,聯想何為
針對新階段的新問題,政府工作報告也指明了應對之方。其中兩大要點值得關注,一是提升關鍵軟硬件技術創新和供給能力;二是促進產業數字化轉型,更好賦能經濟發展。
業內專家指出,企業是數字經濟發展的主體,也是數字經濟發展的主要推動者。政府工作報告的表述,也是新階段對聯想集團這些科技巨頭們提出的新要求。
以聯想集團為例,其作為我國科技企業代表之一,深耕5G、云計算等技術領域多年,堅持自主創新,不僅在5G、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方面積累了強大的技術儲備,而且在電子設備、處理器、信息處理方法、儲存器、顯示器、數據處理、計算機等專業技術領域掌握了大量核心專利與技術。
根據全球知名專利數據庫提供商IFI Claims最新發布的全球專利250強榜單顯示,聯想集團較上次排名大幅提升40位,位居全球第42位,超過了臺積電、惠普等國際知名科技企業。
未來三年,聯想集團還將在全球范圍內面向社會和高校大規模招聘硬核科技人才12000人,以全方位充實公司創新體系。
上述專家表示,新階段的技術創新和供給能力,不能局限于某一終端、某一場景、某一領域的局部應用,而應具備適應不斷升級的應用需求,不斷豐富的應用場景,不斷增加的應用領域,形成全面系統化的技術支撐。
這也同樣是聯想集團扎實實踐的技術創新思路。早在2019年,聯想集團正式啟動旨在深化數字化、智能化轉型的3S戰略,構建以“端-邊-云-網-智”為核心的技術架構,作為全要素、系統化的技術布局成果,正好滿足了多領域相互交叉、相互融合的技術支撐需求,使其在數字經濟各領域均擁有成體系的競爭優勢。2021年9月8日,聯想集團正式發布“一切皆服務”的品牌TruScale——以可訂閱、一站全包的服務模式,為客戶提供滿足ICT架構下數字經濟各個層面的完整解決方案與服務。
而在產業布局方面,政府工作報告的表述,也表明無論是技術創新還是產業應用布局,均應順應實體經濟發展要求,走出一條“脫虛向實”的發展道路,方能在數字經濟發展新階段中贏得更多機遇。聯想集團的數字化、智能化轉型,自其起始階段即已“自帶”賦能實體經濟的基因。聯想集團一直堅持“內生外化”的數字化、智能化轉型策略,其“外化”于市場應用的數字經濟技術、設備與解決方案,很大程度上來源于自身智能化轉型的“內生”實踐。以聯想集團旗下合肥聯寶工廠為例,其自主研發的“維納斯生產線”,通過將自動化、數字化、智能化技術的應用,已經實現了業界最高的75%的自動化率,被稱為智能制造轉型的標桿。而這些在聯想集團自身智能制造實踐中產生的技術成果,也正是實體經濟,尤其是同為制造業的各類經濟進行數字化轉型所需要的典型技術。
兩會期間,聯想集團董事長兼CEO楊元慶還提出了以數字化轉型推動更多中小企業邁向“專精特新”的建議,解決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不會轉、不敢轉”的問題,進一步體現了其賦能實體經濟發展的數字化、智能化轉型基因。
目前,聯想集團已為政府、教育、金融、制造、能源、交通、廣電、物流、醫療等十余個行業提供數字化解決方案,成為數字經濟名副其實的引領者。
國家發展改革委有關負責人表示,“十四五”時期,隨著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數字經濟已成為世界各國搶抓發展新機遇、塑造國際競爭新優勢的焦點。面對新時期、新形勢、新挑戰,聯想集團等數字經濟領先企業,以系統化技術創新與實體經濟導向的數字經濟發展思路,在培育發展新動能,提升經濟質量效益方面大有可為。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