氫能源被視為21世紀最具發展潛力的清潔能源。今年的全國“兩會”,氫能源依然是全國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關注的熱點之一。
據不完全統計,近30名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就氫能產業提出了自己的建議。其中,從國家層面制定出臺氫能產業發展規劃和支持政策成為眾多代表、委員的共同心愿;此外,氫儲運技術、氫燃料電池產業發展等熱門話題,也有相應的建言獻策。
高質量發展氫能產業,對于保障我國的能源安全,建設生態文明,助力“雙碳”目標實現,具有重大的戰略意義。一些企業早已在相關領域,先行先試,積極探索。比如,氯堿制氫龍頭企業鴻達興業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鴻達興業”),多年來不斷深入開展氫能技術及應用研究,助力能源轉型。
“兩會”代表委員聚焦氫能產業
投行高盛近日發布報告稱,在全球各國的低碳轉型過程中,氫能都將發揮重要作用。
早在2019年,氫能及燃料電池首次被寫入我國的政府工作報告中。2021年氫能被正式寫入“十四五”規劃中。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也提出,能耗強度目標在“十四五”規劃期內統籌考核,并留有適當彈性,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不納入能源消費總量控制;落實碳達峰行動方案;推動能耗“雙控”向碳排放總量和強度“雙控”轉變;繼續支持新能源汽車消費。
氫能源發展也是“兩會”關注熱點之一。近30位全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就氫能發展提出議案、建議或者發言。
就氫能源行業的發展規劃問題,全國人大代表、天能集團董事長張天任則希望,國家盡快制定出臺氫能產業發展規劃,完善頂層設計,引導產業健康發展;進一步拓寬氫燃料電池示范應用的領域、行業和區域,提高工業副產氫利用率,多渠道拓寬氫源,以更大的力度鼓勵企業開展技術創新,解決“卡脖子”難題,推動產業轉化。
同樣關注“卡脖子”難題的還有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所長汪鵬飛。他認為,我國液氫儲運技術和裝備與發達國家相比,尚有較大差距,大規模、低成本液氫儲運技術仍面臨諸多挑戰。為此,要從三個方面推動工作:一是開展高效大型氫液化系統核心關鍵裝備科技攻關,突破安全大規模氫液化關鍵技術;二是發展液氫儲運技術及關鍵裝備,實現氫能的長距離、大規模經濟輸運儲存;三是整合大規模氫制備、液化、運輸等產業技術鏈,形成我國特色的氫能綜合利用產業鏈,助力能源安全與“雙碳”目標實現。
鴻達興業爭當氫能源發展排頭兵
近年來,在國家頂層政策的引導下,氫能產業獲得了較快發展,從產業規模到成本成效都取得了顯著提升,關鍵材料和裝備技術更新和迭代進一步提速。
鴻達興業是國內較早開展液氫生產和儲運聯動業務的公司。近年來,鴻達興業積極響應國家綠色低碳政策號召,提出“氯堿”、“氫能”雙主業發展思路,結合自身雄厚的氯堿技術能力和豐富的副產氫氣產能,大力發展氫能產業。
就委員和代表們關注的液氫問題,鴻達興業是成功實現了液氫獨立生產,力爭突破了儲運等“卡脖子”技術難題的企業。
2020年4月,鴻達興業投資興建的我國首條民用液氫生產線在內蒙古烏海市順利產出液氫,填補了我國民用液氫制造空白,為液氫商用化打通“高速路”。
鴻達興業董事長周奕豐表示,中國的能源革命已經進入了快車道,氫能的發展對深化能源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構建多元清潔的能源供應體系意義重大。鴻達興業會繼續致力于氫能領域的技術研發,不斷取得新的突破,為氫能產業的發展,為“雙碳”轉型貢獻企業的力量。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