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聯合印發文件,同意在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成渝等地啟動建設國家算力樞紐節點,并規劃了天府集群、重慶集群等10個國家數據中心集群。至此,全國一體化大數據中心體系完成總體布局設計,“東數西算”工程正式全面啟動。
近年來,川渝數字經濟快速壯大。2021年四川省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達到4012億元、同比增長約18%;截至2021年底,重慶市累計建成開通5G基站4.9萬個,數字產業增加值達1824億元,集聚大數據智能化企業7000多家,“上云”企業超7.1萬家。
依托“東數西算”的算力樞紐建設,川渝地區的數據處理能力將得到提升,數字經濟將迎來新一輪的發展。打造數字經濟發展新高地,需要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快速搶占數字經濟的主戰場,并打通連接數字經濟的主動脈:新型基礎設施。
制造業數字化轉型加速
制造業為立國之本、強國之基,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是推動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融合發展的主戰場和關鍵突破口。2021年12月,四川省發布《四川省加快發展工業互聯網推動制造業數字化轉型行動計劃(2021—2023年)》,計劃中提出到2023年,工業互聯網賦能傳統產業效應凸顯,成渝地區工業互聯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建設成效顯著,新模式、新業態大范圍推廣,融合應用廣度、深度不斷拓展,制造業綜合實力明顯提升;工業互聯網產業增加值規模超2000億元,覆蓋各市(州)、各行業的工業互聯網網絡基礎設施初步建成,在10個重點領域打造“5G+工業互聯網”樣板工程,建成20個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行業節點。
實現上述目標,需要區域內企業的共同努力。施耐德電氣深耕川渝地區多年,憑借在綠色智能制造和數字化轉型方面的優勢,積極在智能制造領域發力,持續推動川渝地區制造業產業轉型升級,為其數字經濟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以成都瑞克西自動化技術有限公司為例,施耐德電氣憑借基于EcoStruxure架構與平臺的綠色智能制造解決方案,幫助其實現了數字化和輕工業的“無縫鏈接”。解決方案落地后,該公司實現了整體生產增效最高20%、節能20%的突破性進展,自身也成功開啟數字化轉型的進程。
始建于1980年的川開電氣是“以精益生產推動數字化轉型”的典型案例。施耐德電氣為川開電氣量身打造了一套集精益管理和數字化平臺于一體的運營模式,突破了常規電氣行業的壁壘,讓數字化真正落實到生產和經營過程中。
川開電氣通過改善供應鏈管理,有效節約1500平方米倉庫占地面積,提高了空間及庫容利用率;成功打造了三條精益化產線,實現物料合理配送,有效地減少70%的在制品數量,有效提升16%的生產效率。施耐德電氣幫助川開電氣構建了一條差異化競爭的新路徑,為川開電氣推開了面向未來的數字化之門。
助力基礎設施建設智能化升級
根據《四川省“十四五”新型基礎設施建設規劃》,到2025年,四川的創新基礎設施要能夠滿足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需要,初步建成集約高效、經濟適用、智能綠色、安全可靠的新型基礎設施體系。對于川渝地區而言,新基建也將借“東數西算”這一“東風”提速。
截至去年底,四川已建成5G基站超6.6萬個,規模居西部第一;成都、綿陽、瀘州、眉山入選全國首批“千兆城市”,入選數量居全國第一;同時,成都超算中心建成投運,在建數據中心總投資超千億元。
深耕川渝地區多年,施耐德電氣憑借在行業應用和數字化轉型方面的優勢,持續推動當地基礎設施建設,為其數字經濟發展打下堅實基礎。在智慧物流、數據中心、智慧樓宇、地下管廊、軌道交通、高速公路、機場等基礎設施重點領域,施耐德電氣已攜手川渝地區打造了多個智慧化的綠色示范新場景。
在數據中心行業,施耐德電氣為成都銀行打造了國家A類標準數據中心機房,提供包含深化設計、施工過程管理,及實施驗證服務在內的數據中心生命周期服務,為成都銀行實現堅實可靠的業務承載能力,助力數據中心基礎設施和金融行業的數字化創新。
在樓宇行業,施耐德電氣為川渝地區諸多大型商業樓宇的保障安全供配電,以數字化管理進一步提升建筑的節能增效水平與舒適度,同時減少運營成本,實現樓宇基礎設施的綠色可持續發展。在成都遠洋太古里、九龍倉成都國際金融中心等地標設施的背后,都有施耐德電氣的身影。
憑借優越的區位優勢、良好的基礎設施,成都已成為中西部地區的國際物流樞紐。為貼近充滿活力、快速變化的西部市場,保障全球供應鏈的韌性,施耐德電氣在成都設立了物流中心,并持續智慧升級。
數字經濟時代,人才的數字化能力是關鍵。施耐德電氣依托自身專長,為四川培養未來所需的數字化人才。通過其“碧播職業教育計劃”,施耐德電氣與蒲江縣職業中專學校、綿竹市職業中專學校等7所學校攜手開展全面合作,為學校提供先進的硬件設備,并通過課程開發、師資培訓、實踐培訓等方式,為職校學生打開數字化大門,為當地產業發展培養數字化人才。
未來,施耐德電氣將繼續依托全球領先的數字化技術與創新能力、以及豐富的行業應用經驗,加速推動川渝地區制造業數字化轉型與智慧基礎設施建設,為打造數字經濟發展新高地貢獻力量。(四川日報)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