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在石化資源走向枯竭、環境污染日益嚴重、全球面臨能源結構轉型、國內“雙碳”政策的背景下,生物基材料由于其綠色生產、環境友好、資源節約等特點,已成為快速成長的新興產業。相較于傳統材料,生物基材料有效減少了生產過程中的碳排放,為“雙碳”目標的實現提出有效解決方案,正在不斷向現代工業、醫藥、農業、環保等領域滲透,有望迎來蓬勃發展機遇。
緊抓“碳中和”機遇,布局生物基新材料
據悉,新日恒力購買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月桂二酸生產技術,建設5萬噸/年月桂二酸項目,并設立子公司恒力新材負責項目的建設和運營。該項目已于2021年9月3日結束試生產,試生產產品指標達到聚合級要求,已小批量進入市場銷售。2021年5月,母公司中能集團與大同市政府簽署了擬建生物基新材料產業園的投資合作協議產業園。項目由中能集團牽頭,聯合新日恒力及擬由2家主板上市公司、政府國資投資平臺和政府投資產業基金等共同投資興建。項目總投資額為500億,項目首期投資約255億元。項目以四個分項進行投資,即生物基二元酸項目(含年產12萬噸生物基二元酸項目及年產36萬噸己二酸項目)、生物基新材料一體化項目(含年產14萬噸長碳鏈聚酰胺、年產6萬噸耐高溫聚酰胺、年產12萬噸常規聚酰胺及年產36萬噸可降解材料PBS系列產品等項目)、脫色活性炭及環保項目和銅基新材料項目。項目建成達產后,可實現年產值約550億元。截至目前,各項目的安、環、能評等專業評估正在有序推進。
業內人士認為,新日恒力控股股東中能集團布局與大同市政府合作共建生物基新材料生態產業園,實現生物合成聚酰胺的上下游一體化,利好新日恒力躋身全球長鏈二元酸生物法規模生產的龍頭企業。
2022年3月11日,新日恒力在投資者互動平臺表示,公司月桂二酸項目已開啟二分之一產能,已有產品銷售。
大股東受讓長鏈二元胺等技術,公司產品通過贏創、杜邦的階段性認證
光大證券研究報告指出,2021年9月17日,上海中能集團旗下山西恒力與鄭州大學簽訂長鏈二元胺、長鏈尼龍及耐高溫尼龍技術轉讓合同,集團通過受讓鄭州大學自主知識產權的長碳鏈和耐高溫尼龍技術,并應用于生物基新材料一體化項目,將改變自上世紀70年代以來,世界化工巨頭杜邦、贏創、巴斯夫、帝斯曼、阿科瑪等長期壟斷全球長碳鏈尼龍市場的局面,推動該領域民族工業高質量發展。
據Rennovia公司的預測,到2022年,全球生物基尼龍66的產量將達到100萬噸,同時生物基尼龍的價格也將大幅度下降。但生物基尼龍市場的技術壁壘極高,未來可能為少數企業獨享。世界500強贏創公司和杜邦公司作為國外生物基尼龍主要生產企業之一也紛紛布局相關規劃。
2009年,贏創首次推出生物基聚酰胺VESTAMID? Terra,2019年重組其聚酰胺業務,并在德國投資約4億歐元(約合人民幣31.23億元)建造全新的PA12一體化生產裝置,擴大其在德國馬爾化工園區內透明聚酰胺的生產,投入使用后,其總體產能將翻倍。贏創發布的透明尼龍新牌號TROGAMID? myCX eCO,含有40%的生物基原料,完全使用可再生能源。
杜邦公司利用從蓖麻油(一種非可食用植物)中提取的癸二酸取代碳氫化合物,制備出再生生物基聚合物Zytel?RS。杜邦Zytel? RS尼龍樹脂產品系列中,PA1010和 LCPA 中的可再生來源材料占20%~100%,PA610中的可再生來源材料占20%~63%。
值得一提的是,2022年3月10日,有投資者在新日恒力投資者互動平臺提問,請問公司目前長鏈二元酸得客戶認證情況如何?行業龍頭德國贏創和杜邦公司的準入和認證情況能否介紹一下。次日,新日恒力在投資者互動平臺表示,公司產品已通過贏創公司、杜邦公司的階段性認證,后續認證等其他相關工作正在有序推進中。
券商研究報告表示,目前,全球長鏈二元酸(LCDA)產能約為17萬噸/年,年產量約為10萬噸。隨著汽車、電子、通信等新興產業的迅速發展,我國對聚酰胺工程塑料的需求量日益增加,已成為世界上聚酰胺工程塑料的最大進口國。受下游需求拉動,國內外許多企業將投資目標瞄準LCDA的生產,預計至2025年我國LCDA產能將達到30萬噸/年。在長鏈二元酸市場前景廣闊的大背景下,新力恒日的強勢入場有望打破行業壟斷格局。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