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兩會在京召開,全國政協常委、原成都市市長、現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會長葛紅林提議我國應大力扶持境外鉀鹽生產和儲備基地建設,并就其涉及的金融、流通、稅收等政策提出思考及具體建議。我國作為14億人口大國,解決好吃飯問題始終是治國理政的頭等大事,糧食安全是國家安全的重要基礎。鉀肥作為糧食生產所必需的戰略性資源,國內自給率不足50%,仍需大量進口,境外鉀鹽生產和儲備基地建設應該引起足夠的重視,進一步加大對其扶持力度刻不容緩。亞鉀國際(000893.SZ)作為目前境外產能規模最大的中資企業已初具鉀鹽生產基地雛形。
我國鉀資源稀缺,鉀肥進口受制于人,鉀肥境外基地的打造刻不容緩
葛紅林常委表示“我國是鉀資源消費大國,需求量占世界20%以上,但儲量僅占世界6%,嚴重稀缺。從目前我國鉀肥進口來源上看,從俄羅斯、加拿大、白俄羅斯三國進口的鉀肥占總進口量的81%,進口集中度高,鉀肥價格受到國際寡頭供應商的控制。特別去年以來,地緣政治風險加劇,鉀肥供應緊張,導致價格持續上漲。鉀肥港口提貨價從去年年初2000元/噸上升到年底3900元/噸,即使在行政干預的情況下,價格仍居高位,今年2月價格甚至上升至4300元/噸,價格翻了一倍,突破近十年歷史高點?!苯?,俄烏沖突致俄羅斯、白俄羅斯鉀肥出口受限,進一步推高全球鉀肥價格上漲,目前東北市場鉀肥價格已突破5000元/噸,追平了歷史最高記錄,“一鉀難求”的狀況也將我國鉀資源長期稀缺的窘境推上了風口浪尖。
對于如何扶持境外鉀鹽生產基地,葛紅林常委有針對性了提出了幾項具體支持建議:(1)在金融政策上,應充分認識到境外鉀鹽生產和儲備基地建設的重要性,加大對境外鉀肥生產(中資)企業信貸支持力度,包括突破其境外資產不能抵押的慣例。同時,在資本市場上,鼓勵中資企業通過發行股票、債券等直接融資方式重組并購境外鉀鹽資產,并利用其融資優勢,快速推進產能的提升。(2)在流通政策上,給予境外鉀肥生產企業(中資)進口直銷資質,減少流通環節,降低流通成本。(3)在稅收政策上,葛紅林建議對已經在境外開展鉀肥規模化生產的中資企業,加大鉀肥返銷國內的稅收支持力度,降低返銷成本,提高境外鉀肥生產企業回國銷售的積極性。
亞鉀國際——中資企業境外找鉀反哺國內的先行者
我國早在“十五”期間就提出了鉀肥產業“三三三制”的設想,即國產1/3、進口1/3、境外鉀肥基地1/3。目前,我國在境外的“尋鉀”項目共有34個,分布于12個國家,僅有老撾地區的亞鉀國際(000893.SZ)和東方鐵塔(002545.SZ)2個項目已經實現規?;a。其中,東方鐵塔旗下老撾開元公司年產50萬噸鉀肥,亞鉀國際旗下老撾鉀肥公司于2021年三季度末百萬噸鉀肥項目投產,這2個老撾項目合計產能才達到150萬噸。根據中國無機鹽工業協會相關數據統計,2021年老撾鉀返銷國內量占進口量比為5.5%,這與往年約1%-2%的占比已有明顯提升。但因老撾鉀的產能規模仍較小,還遠遠不能滿足國內鉀肥進口的需求。
亞鉀國際作為中資鉀肥企業“走出去”的排頭兵,將“打造我國在境外鉀鹽生產基地,成為世界級鉀肥供應商”作為公司發展戰略使命。今年年初,與中農集團簽署了《2022年春耕保供戰略協議》,在一年一度農業春耕生產與農資價格仍處高位運行的關鍵時期,將鉀肥返銷國內,為鉀肥保供穩價攻堅戰做出貢獻。亞鉀國際方面表示,今年根據國內需要,可反哺國內50萬噸,待公司300萬噸/年海外生產基地建成后,2/3產量可根據國內需要反哺國內,為我國糧食生產安全保駕護航。同時,公司正在重組收購與其緊鄰的老撾農波179平方公里的采礦權,其鉀資源儲量6.77億噸,是公司現有儲量4.5倍,收購后公司將成為“亞洲單體最大鉀肥資源量企業”,也為公司未來進一步產能擴張提供堅實的礦產儲備。
像亞鉀國際、東方鐵塔這樣已在境外形成規?;a、且有能力進一步擴產的企業,應該得到有關部門的重視和支持。亞鉀國際已明確近兩年擴建到年產鉀肥300萬噸的戰略規劃,東方鐵塔也提出新增擴建150萬噸/年產能的規劃(目前已啟動一期50萬噸/年產能建設),若能通過政策支持使其新增產能快速落地,對國內形成反哺增加國內鉀肥供給,有助于平抑國內鉀肥價格使農民受益,也能為每年鉀肥大合同談判增加籌碼,有助于增強與國際寡頭供應商在鉀肥價格博弈中的話語權。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把農業安全和農產品保供的問題提升到重要高度,而鉀肥對于糧食作物的增產增收提質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鉀鹽礦作為我國嚴重短缺的重要礦產資源之一,除了優化國內有限資源的開采利用價值以外,加大力度支持推進境外已有鉀鹽資源的開發進度亦顯得越來越重要。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