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財經日報/首頁新聞訊 (記者 蓋彥 實習記者 黃元暉 王芮)增進政企、商企資源對接,強化橫向強強聯合、縱向產業鏈整合,實現思維碰撞與合作共贏……3月3日下午,由青島市工商聯、青島首頁傳媒有限責任公司、青島市民營經濟國際合作商會共同舉辦的“三訪兩促”行動方案發布暨“匯智 賦能—民營富市”首席沙龍在青建大廈會議室舉行。來自全市的部分民營企業家代表及有關政府部門負責同志共40余人參加活動。
市工商聯主席崔作在致辭中表示,本場沙龍活動的舉辦,正是全市民營經濟人士貫徹落實市委經濟工作會議和全市“作風能力提升年”活動動員大會精神的務實體現,以“三訪兩促 助力民營富市活動”匯聚智慧和資源,大家勠力共行,在“民營富市”和“民營經濟壯大計劃”上謀實招、出真招、見實效,努力在推進專精特新“三個一批”上有作為、有實績、有影響。市工商聯將繼續堅持“企業有所呼、我必有所應”,當好“娘家人”,做好“貼心人”,讓每一天都成為企業家日。
青島市民營經濟國際合作商會會長王從遠表示,將在市工商聯的領導下,進一步加強“匯智、賦能,民營富市”的工作開展。王從遠總結了過去商會的工作經驗,并對要進一步開展的工作進行匯報。國際合作商會將引領會員企業適應新發展格局,實現健康可持續發展。
青島出版集團黨委委員、副總經理,首頁傳媒黨委書記、董事長張道周在致辭中表示,企業家是創業創新的最大活力源泉,今天的活動只是開始,首頁傳媒作為價值發現者、平臺構建者、產業助力者,服務民營企業、助力民營經濟發展的步伐永不停歇。
市委統戰部副部長、市工商聯黨組書記劉青林發布了青島市工商聯(總商會)“三訪兩促”民營富市行動方案。該方案計劃以促進民營經濟健康發展和民營經濟人士健康成長為主題,以深入了解民營企業需求、優化民營企業發展環境、推進所屬商會改革和加強區市工商聯組織建設為目標,以“服務民企、服務商會、服務基層”為重點,通過“訪企業,把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落到實處”、“訪商會,從實際出發規范商會建設發展”、“訪基層,自覺把工商聯工作融入黨和國家事業大局”等具體行動內容,傾聽真實社情民意,解決商會及民營企業急難愁盼,進一步凝聚全市工商聯系統和廣大民營經濟人士之力,為民企富市貢獻智慧和力量。
首席沙龍現場,市委組織部、市財政局、市金融局、市外辦等相關部門負責人圍繞民營企業最為關注的人才、財政、金融、涉外等熱點問題進行了涉企政策解讀。與會的30多位民營企業家代表匯聚一堂,在主題分享中結合發布內容,分享企業經驗,共論2022年度民營企業如何凝聚智慧、積蓄能量、賦能發展、實現共贏。
青島市委黨校金花教授出席活動并表示,科技創新是企業、政府、學者面臨的博弈難題,圍繞著“民營中小企業發展的科技動力及成果轉化、產業升級”發表了專業觀點。
首席沙龍活動,以企業家連接企業家為使命,還將伴隨“三訪兩促”行動,深入企業、商會和基層,描繪和激蕩青島民營經濟的源頭活水。讓我們一起促動和見證青島民營經濟的大發展和新成長。
相關鏈接:
人才造就青島新業態
市委組織部人才工作處一級主任科員成文超對青島市人才政策進行了體系架構及要點說明。成文超表示,當前青島市共有包含落戶政策、普惠性政策、選拔性政策以及產才融合政策在內的四大人才政策體系,通過設立“服務綠卡”、“服務專窗”以及“綠色通道”來進行人才服務。青島市的人才資源具有從規模發展到質量發展,從速度發展到效能發展,從粗放發展到精細發展的轉變趨勢。未來,青島市的人才資源將以政策為“餌料”,依靠青島的產業及生態實現長期發展。
財政支持企業創新發展
青島市財政局行政政法處副處長蘇倩進行財政支持企業發展政策解讀。蘇倩表示,市財政局在后疫情時代統籌資金、資產、資源,支持企業發展。聚焦重點產業發展政策,市財政局對軟件、生物醫藥、制造業、農業、文化旅游業、商務服務業等行業制定了相關優惠政策,并予以不同規格的獎補。這些惠企政策的具體內容,都通過 “青島政策通”平臺、“青島財政”微信公眾號向社會公開,切實解決政策信息不對稱、企業了解不全面、部門溝通不充分等問題,提高政策知曉度。蘇倩希望各位企業家發揮智力優勢,積極參與政策研究,多提寶貴意見,變政策出臺的過程為匯聚力量、凝聚共識的過程,努力使每一條政策都精準滴灌到企業的最渴望處,提高政策精準度,增強企業獲得感。
金融服務實體經濟
青島市金融局市場配置促進處處長孟慶海在活動中對青島市融資環境和重點融資政策產品進行解讀。孟慶海表示,當前我國的宏觀貨幣環境,并介紹了當前青島市重點融資支持政策和特殊金融服務產品以及今年市金融局融資對接服務的主要措施。去年,面臨時代之變和疫情疊加的復雜形勢,全市金融系統圍繞市委市政府重點任務,持續強化金融服務保障能力,舉各部門合力,融資可得性和適配性明顯提高。在今年,在未來,市金融局將全力以赴優化融資環境,暢通融資渠道,改善融資環境。
“一卡在手 說走就走”
青島市外辦因公出國管理處(護照簽證處)處長張冰進行了“一卡在手 說走就走——APEC商務旅行卡”相關政策解讀。在本次沙龍活動中,張冰表示,根據不同的申請人分類,申請程序也并不相同。我國公民中有資格申辦APEC商務旅行卡的是:(一)從事APEC事務的政府官員或負責旅行卡業務的政府官員以及在APEC組織任職的中國籍官員;(二)中央管理的大型國有企業中的管理人員、主要業務人員和技術人員;(三)地方國有企業人員;(四)民營企業人員;(五)中外合資、外商獨資和臺港澳資企業中的中方(大陸)人員。
普惠金融助力企業加速
青島工商銀行普惠金融事業部王佳進行了青島工商銀行針對民營企業的相關政策解讀。王佳介紹了青島工商銀行針對民營企業所推出的普惠金融重點產品以及相關措施,建設優質民營企業白名單庫,邀請了多家優質企業相關負責人進行普惠金融領域的相關培訓。青島工行作為青島市供應鏈業務發放的第一大行,相關業務已經非常成熟,王佳表示青島工行愿意與青島市各民營企業共同成長。
政府助民企抓機遇
青島酷特集團董事長張蘊藍圍繞沙龍活動主題介紹了酷特集團由傳統服裝企業向新型服裝企業的轉變,并分享了關于當前民營企業發展的觀點想法。張蘊藍表示,在此新舊交替的時代,企業家以及相關政府部門都需要做好準備,進行明確的分工。政府相關部門要及時地為民營企業指導方向,提供良好的人才、企業政策,及時把握時機為民營企業提供良好的平臺。針對民營企業,在自媒體時代,民營企業要加強誠信建設,注重知識產權保護,明確自身的核心競爭力,力求做到“誠信、靈活、創新”。
把握時代脈搏 力爭企業上游
青島青松創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青島市工商聯副主席隋曉針對當前的民營企業發表了心得體會。隋曉表示,當前民營企業要了解資本市場以及相關政策,把握時代脈搏。隋曉還解釋了企業精準招商的目標及方向,要拓寬渠道,提高市場的覆蓋率,找到企業本身的前進方向。當前資本招商實行精準招商,其目標企業以及目標人群均有相關標準以及規律。依照自身企業的發展規律,合理規劃企業前進的道路,才是企業成長的最佳辦法。
抓住了年輕人等于抓住了未來
青島深度傳媒集團董事長張吉成表在活動中表示,當前集團內90后的年輕人已經成為主力軍,一座城市中文化創意人才不可或缺。當前青島的年輕的文化創意人才資源比較匱乏,亟待解決人才資源問題。青年人是扛大旗的主要動力,留不住青年人的城市沒有良好的發展。張吉成表達了未來期許,希望政府可以加大力度制定文化領域的人才政策,吸引更具活力的人才群體,以此助力青島更快、更好的發展。
穩中求進 優化企業布局
青建海外發展有限公司常務副總裁孔令龍表示,當前青建集團正值建立70周年,面對當前的國內外形勢以及疫情形勢,青建集團堅持“穩”——穩定發展,穩中求進,抓住機遇,直面挑戰;“優”——優質項目、優化布局、加大數據化管理等宗旨,努力在當前形勢下找尋新的生機。在后疫情時代,青建集團將調整方向,在不斷的學習中摸索前進的動力,力求代表民營企業助力社會發展,共創美好未來。
直面風險 創新市場環境
青島海川建設集團有限公司執行總裁鞠正球在活動中重點探討了建筑施工企業在國內面臨的情況。當前國內建筑施工企業面臨資金等方面的危機,消費不振、大宗鋼材等供給側不力,企業切實感受到較大沖擊。面對當前形勢,海川建設積極采取相應措施應對危機,同時更希望獲得平等競爭、平等發展的環境。建議青島市相關部門需要加快相關企業資金補貼申報審核的效率,優化相關申報流程,助力企業放心發展,共創青島市的美好未來。
深耕服裝領域 以品質說話
青島世和服裝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湯毅表示,世和科技在創立的十九年里始終專注紡織品,從紗線到成品,世和服裝科技有限公司一直非常重視產品研發和升級,從流水線到現代化工藝,世和服裝科技公司技術水平始終位于國內前沿,產品遠銷海內外。在未來,湯毅表示世和將深耕于服裝領域,站在新的起點,不遺余力的助力民營企業新發展。
強鏈補鏈 加快產業鏈創新
青島國赫通供應鏈有限公司董事長孫赫宏表示,企業聚焦“供應鏈助力民營企業高質量發展”,在活動中介紹了供應鏈創新對各企業帶來的各種益處。強鏈補鏈,加快產業鏈創新,可以優化產業循環,加速供需循環,是做好“六穩”實現“六?!钡挠行緩健9準墙洕鶃碇胁豢苫蛉钡囊粭l關鍵的“繩子”,但是卻一直被忽略。孫赫宏建議,山東省作為制造業大省,青島市政府相關部門加大對流通供應鏈的關注與引導,助力企業高質量發展。
談談民營企業發展新建議
青島市委黨校教授金花圍繞“民營中小企業發展的科技動力及成果轉化、產業升級”發表了專家觀點。金花表示,科技創新是企業、政府、學者面臨的博弈難題,科技創新一直都伴隨著企業成長??梢哉f,創新,特別是科技創新是企業發展的動力們更是企業快速發展,提升業績的重要捷徑。
但近年來,青島市民營企業的科技創新發展為什么顯得動力不足、活力不夠、轉化不快。原因及其復雜。從企業角度看,回報期過長,風險大;從政府角度看,制定政策最劃算,無風險;從學者角度看,鼓勵企業多創新、政府多投入,雙方共同發展,共同受益。其實,三方都在各自的圈子里閉塞,沒有形成交集、沒有形成發展閉環,更談不上螺旋式上升閉環通道。
金花教授對此提出幾點解決辦法。首先,成果轉化是非常復雜的系統工程,應支持開展相關試點和機制探索,將科技成果視同科技資源進行管理。其次,引導科研機構重視培養高價值專利,轉化高質量成果。最后,加強技術轉移運營機構建設。如統籌建立健全技術轉移運營機構或部門;鼓勵單位采購第三方專業機構的服務;鼓勵有條件的單位探索市場化運營機制。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