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心系民生,實事潤民心。近日,在萊西市第十九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萊西市政府作出承諾:2022年將圍繞市民關切,持續加大投入,辦好十件民生實事,解決好市民的煩心事、操心事。十件市辦實事涵蓋“居住、教育、醫療、城建、就業、生活、交通、公共安全、文明創建”等基本民生,是市民所思、所想、所盼,更是政府工作的著力點和突破點。十件實事均明確了責任單位,確保按照規劃計劃如期完成。
改造提升55個老舊小區,完成268戶農村危房改造。將對萊西市43個國有土地和12個集體土地上建設的老舊小區進行改造,涉及290棟樓、10819戶,建筑面積約99萬平方米。 施工內容包括樓體外保溫及粉刷、單元內部及樓下儲藏室改造、道路維修、屋頂防水改造、疏通排水、排污管道、智慧社區建設、電力通信管線整治等。對268戶農村危房進行改造,改善農村困難群眾住房環境, 切實做好農村低收入群體等重點對象住房安全保障,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明確由該市住房城鄉建設局負責完成。
改善學校辦學條件。將擴建蘇州路小學,新建1棟教學樓、1棟綜合樓、1棟功能樓并進行配套建設,配建地下停車場,改造運動場,對原教學樓外墻立面進行維修改造。提升7所學校辦學條件,包括維修改造實驗小學、實驗中學、實驗學校、四中、七中、香港路小學基礎設施,合計19萬平方米。對香港路小學新教學樓追加內設配備;對香港路小學、洙河小學進行校園文化建設。維修6所學校體育場地,維修實驗小學4420平方米、實驗中學6001平方米(含新建4401平方米)、四中14700平方米、七中13946平方米、第二實驗小學5200平方米、南京路中學15350平方米體育場地,合計59617平方米。新建2所幼兒園,規劃建設廣州路幼兒園,建筑面積10920平方米,新增12個班。規劃建設蘇州路幼兒園,建筑面積4850平方米,新增9個班。
實施校園安全信息化防護,將36所小學、幼兒園接入“互聯網+”校園安全防護平臺。在原有“互聯網+”校園安全綜合防控管理系統基礎上進行升級擴容,并對市教育和體育局服務器升級,全面提升全市教育系統安全防范水平。以上兩項實事責任單位明確為該市教育和體育局。
為基層醫療機構配備彩色超聲設備,建立基層衛生院遠程超聲診療平臺,新培育3個特色醫療優勢學科。其中,建立基層衛生院遠程超聲診療平臺。在全市范圍內實現患者在基層醫療機構進行超聲首診、市級醫院超聲專家會診的診斷模式,上下聯動,提升全市基層醫療機構超聲硬件水平和診斷能力。新培育3個特色醫療優勢學科。 實施中醫醫院康復服務能力提升,配套特定康復設施設備,發展卒中康復、心肺康復等中醫特色康復項目。實施市立醫院精 神管理服務能力提升,做到“應治盡治、應管盡管、應收盡收、應助盡助”。實施皮膚病醫院中醫皮膚診療中心建設,建立中醫皮膚病診療特色病區,引進名醫團隊和先進中醫皮膚診療設備,利用中醫診斷、治療皮膚病獨特優勢,帶動縣域皮膚病專科服務能力提升。該項實事由該市衛生健康局負責完成。
新建8處口袋公園,推進30座城區公共廁所達標建設。對主城區8處邊角地進行提升改造,打造可供市民休閑休憩的開放式口袋公園,提升園林景觀品位,滿足居民休閑需求。推進 30座城區公共廁所達標建設,持續推進市公廁達標建設,滿足文明城市創建關于公廁的相關要求及市民日常出行需求,2022年擬新建10座,臨街單位開放改造使用20座。該項實事由該市體育中心、城投集團、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共同完成。
實現城鎮新增就業1.3萬人以上;創設公益性崗位3610個以上;完成扶持創業800人以上;培育高素質技能人才2800人以上;開展農民技能培訓4000人以上。其中,實現城鎮新增就業1.3萬人以上,深入實施就業優先政策,改善就業結構,提升就業質量,確保就業目標任務完成,就業形勢總體穩定。創設公益性崗位3610個以上,大規模創設城鄉公益性崗位,積極消納農村剩余勞動力和城鎮長期失業人員,提高城鄉低收入群體收入。完成扶持創業800人以上,促進高校畢業生、本市戶籍城鄉失業人員、返鄉農民工等重點群體實現創業,通過創業帶動新增就業。培育高素質技能人才2800人以上,完善職業教育學科配備,保障適齡青年優質就業。依托職業教育“雙高”建設,在我市職業學校打造省級以上教學成果 1項;完成部省共建職教高地課題、省教學改革研究項目共4項;編制專業教學資源庫各2門;配套建設大賽實驗實訓室3個。開展農民技能培訓4000人以上,對農民開展農業實用技術培訓和職業技能培訓,推進農村產業結構調整,加快農業產業化進程,為農民增收提供智力支持。 責任單位為該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市教育和體育局、市農業農村局。
為全市7萬戶用氣居民免費更換不銹鋼波紋管。萊西市4萬戶天然氣用戶和3萬戶液化石油氣用戶尚在使用安全系數較低的橡膠軟管,存在較大安全隱患。為避免燃氣泄漏引發的安全事故,2022年實施燃氣軟管免費更換不銹鋼波紋管。由該市住房城鄉建設局負責完成。
建設養護“四好農村路”249.8公里。對城區道路和縣鄉公路交通安全實施智能監管。其中,實施農村公路路網延伸通達18.2公里,路網改造提升31.6公里,養護工程130公里,重要村道或三級以上村道安保工程70公里,優化農村公路路網結構,改造危橋1座。
完善120所中小學、幼兒園周邊道路交通安全設施。增設120所中小學、幼兒園交通標識牌,20所學校周邊安裝信號燈和電子警察,70個平交路口安裝預警誘導系統。對城區道路和縣鄉公路交通安全實施智能監管。對城區部分路段及外圍信號燈路口進行標線施劃,規范行車。對信號燈及電子警察、測速及中心機房服務器設備等智能交通設施開展日常運營、維護、維修。 以上兩件實事分別由該市交通運輸局、市公安局負責完成。
全面提升城區和農村生活垃圾分類水平,在城區建設密閉生活垃圾投放點20處,完成撤桶并點100處,創建青島市級生活垃圾分類示范鎮2個、示范村40個。其中,建設密閉生活垃圾投放點20處,完成撤桶并點100處。233個小區配備專職指導員進行站桶指導,完成233個小區的入戶宣傳;建設密閉生活垃圾投放點20處,完成撤桶并點100處;48個小區實現生活垃圾定時定點投放。創建生活垃圾分類示范鎮2個、示范村40個。從分類設施建設、分類運輸規范和配套政策完善等方面入手,全面推進農村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創建青島市級生活垃圾分類示范鎮2個、示范村40個、示范戶200戶。明確由該市住房城鄉建設局負責完成。
青島財經日報/首頁新聞記者 辛小麗 通訊員 宋婧 呂文波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