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龍摘得青島第一枚冬奧獎牌。 新華社照片 市民們在國信感受冰雪的魅力。 ■基隆路小學的學生們在練習冰球。 本版攝影 王 雷
■山東省冬季全民健身運動會在青島開幕。
■冬奧會吸引了眾多市民體驗冰雪魅力。
□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許 諾 張芝萌
16個難忘日夜,見證競技體育的榮耀與夢想,凝聚人類社會的團結與友誼。五環旗下,91個國家(地區)奧委會代表團、近3000名運動員奮力拼搏,向著更快、更高、更強、更團結,書寫力與美、速度與激情的璀璨篇章。
如期而至的冰雪之約,讓我們一起見證了冬奧傳奇,奧運激情又一次點燃了全世界。從赫拉神廟到萬里長城,從奧林匹亞山到珠穆朗瑪峰,從2008年北京夏奧會的“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夢想”,到2022年北京冬奧會的“一起向未來”,歷史悠久的奧林匹克和源遠流長的中華文明交匯交融,“雙奧之城”書寫下讓世界矚目的嶄新奧運篇章。
本屆冬奧會上,中國體育代表團7個大項、15個分項全項目參賽,實現歷史突破;運動員177人,創下歷史之最;平均年齡約25歲,呈現活力朝氣。在“取得我國冬奧會參賽史上最好成績”的目標感召下,中國健兒奮力拼搏,共取得了9枚金牌4枚銀牌2枚銅牌,在金牌榜上位居第三位,創中國代表團自參加冬奧會以來的最佳戰績。
北京冬奧會獎牌榜有一份來自青島的貢獻——在北京冬奧會短道速滑男子1000米決賽中,青島小伙李文龍獲得銀牌。這也是青島乃至山東冬奧歷史上的首枚獎牌。
歷史突破,青島冬季項目待“冰雪齊飛”
從過去的“不進山海關”到“南展西擴東進”,中國冰雪運動的版圖發生了深刻變化。這不僅僅是地理和空間意義上全國各地的遙相呼應,隨著時間的沉淀,更將形成中國的冰雪文化。
早在2009年,借承辦全運會冰上項目比賽的機會,善于思考的青島體育人已經開始謀篇布局。短短一年后,青島短道速滑隊正式成立。經過多年的努力,青島逐漸成為“北冰南展東進西擴”戰略中的重要一環,在中國短道速滑項目的發展中占據了一席之地,成為除東北三省之外最早行動起來的幾個城市之一。
青島短道速滑隊從無到有,近年來先后培養出劉洋、安凱、李璇、公俐、于松楠、李文龍等優秀運動員,在世界比賽和全國賽事中獲得不俗的成績。在北京冬奧會周期,青島隊多名運動員被征調進入國家隊集訓,最終經過層層選拔,李文龍獲得了一個寶貴的參賽名額,成為山東省參加冬奧會的第一名運動員,楊占宇則以教練員身份跟隨速度滑冰隊出戰北京冬奧會。
據了解,早期為解決場地問題,青島體育人結合成功案例,以“輪轉冰”的訓練模式為主,先后培養出若干優秀運動員輸送到國家隊。12年磨一劍,在北京冬奧會上,賽前并不被看好、年僅21歲的李文龍以黑馬姿態殺進了短道速滑男子1000米決賽,并最終獲得銀牌,開創了青島冰雪的新歷史,為青島乃至山東摘得了第一枚冬奧會獎牌。隨后,他又與隊友們一同在短道速滑男子5000米接力比賽中獲得第五名。
北京冬奧會實現歷史突破的青島體育人,已經把目光鎖定在了四年之后的米蘭。年僅21歲的李文龍的表現,得到了行家的認可,他也完全具備四年后繼續沖擊好成績的實力。世界大學生運動會冠軍安凱雖然只是以替補隊員身份隨隊征戰北京冬奧會,但其完全具備了參賽的實力。年齡更小的于松楠,也已經是全國錦標賽的冠軍選手,是被業內人士看好的“潛力股”。目前的青島短道速滑隊,已經形成了3名國家隊+9名省隊+30名市隊隊員的梯隊體系。假以時日,很有希望在米蘭冬奧會上沖擊更好的成績。
目前,山東及我市在冬季項目中只開展了短道速滑一個小項,隨著場地條件的允許,青島方面準備從花樣滑冰、冰壺、冰球等項目著手,后期經過調研及論證希望繼續開展其中的一個或多個項目,不斷擴大冬季項目的開展力度,實現青島體育的“冰雪齊飛”。
三億有我,青島冰雪運動持續升溫
不久前,國家體育總局委托國家統計局開展的“帶動三億人參與冰雪運動”統計調查報告公布。數據顯示,全國冰雪運動參與人數達到3.46億人,居民參與率達到24.56%,全國已有654塊標準冰場,803個室內外滑雪場。數據還顯示,有92.64%的大眾通過個人自發的方式參與到冰雪運動之中。
2月17日,在2022北京新聞中心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國家體育總局宣傳司司長涂曉東說,中國“帶動三億人參與冰雪運動”目標的實現,是北京冬奧會給予全球冬季運動和奧林匹克運動最為重要的遺產,“可以說是北京2022年冬奧會的第一塊‘金牌’”。
自2019年以來,青島每年開展豐富多彩的冰雪賽事活動,為廣大市民參與冰雪運動搭建優質平臺。我市先后舉辦了兩屆冬季全民健身運動會、青島冬奧公益展覽、“相約冬奧”青島歡樂冰雪季、全國青少年體育冬令營(山東站)暨“中國銀行杯”青島市迎冬奧冰雪節、山東省第五屆冬季全民健身運動會、中國冰雪大篷車百場巡回活動青島站等優質冰雪體育活動。這其中,既有豐富多彩的冰雪賽事活動,也有群眾性參與度極高的趣味體驗活動、冬奧文化普及主題展等,冰雪活動從單一到多元,成為全市群眾健身新選擇。
為了讓冰雪運動進一步“飛入尋常百姓家”,在冬奧會閉幕之前的2月17日,由青島市體育局和青島市教育局主辦的“歡慶冬奧 萬人冰雪”——青島時尚冰雪季活動啟動。儀式現場發布了時尚冰雪季特別優惠政策,相關冰雪培訓基地、俱樂部將通過一系列讓利舉措,吸引更多市民群體積極參與冰雪運動,感受冰雪運動帶來的歡樂和激情。市體育產業聯合會也發出倡議,現場宣讀《“歡慶冬奧 萬人冰雪”——青島時尚冰雪季推廣活動倡議書》,希望全市冰雪場館和企業在冰雪季期間為全市人民提供更好的、更優惠的服務和設施,鼓勵幫助更多市民參與冬奧、體驗冰雪運動魅力,為冰雪運動產業搭建平臺,進一步提升冰雪運動的影響力,激發更廣泛的群眾和青少年參與熱情,助力北京冬奧運動和精神延續。
據不完全統計,在北京冬奧會舉辦之前,我市年均參加冰雪運動市民達80萬人次??梢灶A見的是,后冬奧時代,“全民冰雪”將在青島持續升溫,更加普及,“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將在青島繼續得到驗證。
面向未來,推動冰雪運動進校園
青少年是實現“帶動三億人參與冰雪運動”目標的重點人群。近年來,市體育局貫徹落實國家《冰雪運動發展規劃(2016-2025年)》,深化體教融合工作,在青少年中推廣普及冰雪運動取得成效——在教育部公布的“全國青少年校園冰雪運動特色學校”名單中,青島市共有12所學校成功當選。
青島市也已在全市范圍內確立青島基隆路小學、城陽區國城小學、萊西市香港路小學等11所學校為青島市冰雪特色示范學校,這是青島校園冰雪運動蓬勃發展的縮影。
目前,西海岸新區冰雪運動校園普及率和參與學生數均列全省首位。區內26所學校開設冰雪運動課程,近12萬人次學習滑冰、冰球等冰雪運動。
還有不少學校把冰雪運動納入課程體系中。青島基隆路小學在市南區“康樂健身”工程和“2+X”項目的引領下,積極構建1-6年級的技能鏈,把冰雪運動納入課程體系中,推廣冰雪運動,弘揚冬奧文化,深化體教融合。該校同時開展“冰馳雪舞向未來”冰雪文化節、“冬奧知識匯”主題班會、“冰雪英雄匯”、“冰雪藝術匯”、“冰雪體操匯”等各類活動,讓冰雪走進每個學生,躍動整個校園。
后冬奧時代,冰雪運動進校園需要圍繞“在哪學”“跟誰學”“師資如何解決”等方面,深入思考,精心籌劃。在近期印發的《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體育工作三年行動計劃(2022—2024年)》中,青島市明確將冰雪運動作為一種專項運動技能納入體育教學改革內容。
據了解,下一步市體育局將以北京冬奧會為契機,繼續深化體教融合工作,鼓勵、幫助有條件的學校開設冰雪運動課程,為青少年身心健康、體魄強健、全面發展提供有力支持。
搶占風口,讓冰雪經濟更“紅火”
冬奧會開啟了青島冰雪新時代——冬奧背景下,我市大力發展冰雪運動和冰雪裝備器材產業,讓冰雪產業“冷”資源變成經濟發展“熱”項目。冰雪運動在青島迅速升溫,“冰雪經濟”正在成為青島消費新業態。后冬奧時代,青島必將借冬奧東風進一步發展冰雪運動,冰雪經濟也迎來新風口。
從冰雪運動到冰雪運動器具,從冰雪旅游到冰雪裝備產業,冰雪經濟產業鏈條日益豐富,激活供需,青島冰雪產業成熟度日趨提升。后冬奧時代,構建冰雪產業新格局,需要跳出冰雪謀劃冰雪。
早在北京冬奧會舉辦前的預熱期,青島各大滑雪場、滑冰場就有越來越多的市民游客前往體驗冰雪運動的激情和樂趣。紅火的滑冰場館,成為我市冰雪產業的生動縮影。且不說交通、住宿等服務于冰雪運動場所的配套設施,僅冰雪運動場所的建設,就已經形成了不小的投資需求。截至2021年年底,青島有滑雪場8處(含兩處室內滑雪)、滑冰場5處,各雪場每年接待的人數在2-5萬人。
冰雪熱對完善基礎設施建設、造雪等冰雪裝備產業提出了新要求,成為推動產業轉型發展的重要動力。截至2021年年底,青島市共有冰雪企業28家,其中冰雪服務企業24家,冰雪裝備制造企業4家,總產值約5億元。在北京冬奧會上,一批島城原創高科技產品和應用也大顯身手。市體育局相關負責人介紹,下一步,青島將繼續加強引導社會力量投資建設、改造提升冰雪場地,培育冰雪場景,構建更加科學合理的冰雪體育產業布局。
做強“冰雪+”,推動后冬奧時代冰雪運動產業高質量發展,青島還利用區域和資源優勢,讓冰雪旅游與冰雪休閑運動長久熱起來。
去年,我市推出包含5大場景在內的10條時尚體育冰雪旅游路線。近期,“奔赴山海,冰雪共舞——青島冬日時尚體育冰雪游”入圍國家春節黃金周冰雪旅游精品線路?!胺棚w身心·擁抱冰雪之旅”“冰雪桃源·白色浪漫”兩條線路入選山東省“冰雪主題2022年春節黃金周體育旅游精品線路”,為青島冬季冰雪體育旅游創造了新熱點,成為拉動冬季城市消費力的“新引擎”。
伴隨冬奧熱,春節假期,青島推出20余項冰雪系列活動,重點打造“冬游妙趣、冬游風趣”等6大主題產品,不斷豐富青島冰雪游產品種類,提質升級。
始于冬奧,但不止于冬奧。青島還需在冰雪運動熱潮中抓緊“白雪換白銀”,充分挖掘地域、產業、教育等資源優勢,加快推廣普及冰雪運動,帶動“冰雪+”產業融合發展,推動“冷”資源變成“熱”產業,讓冰雪經濟“火”下去,在冰雪產業賽道上開創“領滑”的新局面。
相關新聞鏈接
青島日報 借“冬”風,青島冰雪運動沖刺“領滑”
青島早報 “冰雪奇緣”在島城
青島晚報 冰雪運動“熱”起來,冰雪經濟更“紅火”
半島都市報 冰雪教練更愛青島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