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青島市李滄公證處的辦事窗口,經過10分鐘的等候,當事人李女士在公證文書上快速簽下自己的名字,隨即拿到了公證書。從早上的網絡申請到拿到公證文書,只用了1個多小時。當事人李女士表示,自己前兩年辦理父親遺產時來過兩次公證處,和以前相比,目前在公證處辦理公證業務真是太便捷了,以前辦理公證頭都暈,各種材料很多,現在通過公證云上傳材料的確方便,在家里就可以通過拍照的方式準備好材料,即使材料有遺漏也不用來回跑。真的只用跑一次,而且就是來簽個字。
“我家的老房子是爺爺在上世紀80年代建造的。我父親辦理繼承房產時留下了許多資料,現在我需要辦理父親的遺產,只要往接待窗口一坐就成!”家住李滄區的王先生到李滄公證處辦理繼承公證,發現很多證明已不需要他來提供,也不需要他提供證明材料后公證員花時間外出核實,大大縮短了他領取公證書的時間。
這主要得益于“李滄區政務大數據應用服務平臺”。李滄公證處按照“最多跑一次”改革實施方案的要求,深入了解公證處與其他部門數據信息共享情況,結合各公證處公證業務需求,和李滄區審批局對接,梳理并完成的數據涉及公民身份信息、戶籍信息、機動車信息、婚姻信息、駕駛證信息、醫學出生證明信息、社保個人基本信息、職工公積金信息、不動產信息、民事判決書、學歷學籍信息以及涉及企業和法人的工商統一代碼登記信息、企業基本信息、法人失信信息等46種政務信息數據對接。其中,數據核查范圍市級13個、省級19個、國家部委7個。這46種政務數據的打通,相當于李滄公證處與十幾個政府部門業務信息實時聯動,讓過去的公證機構人工核查周期從幾天甚至幾周變成現在以秒為計算單位,群眾的多次來回跑變成一次都不用跑。證照類和證明法律事實簡單的公證事項,從受理到出具公證書,由原來的法定15天變為30分鐘立等可取。從2019年到目前為止共查詢數據1萬余條,占辦證總量的2/3,切實減輕了當事人的舉證負擔、縮短了公證核實期限。通過大數據這一平臺,用活數據、融通信息孤島,讓數據跑起來,最終目的是讓百姓受益。
社會需求和科技賦能是新時代公證發展的主題。李滄公證處使用的政務大數據平臺無論從數據的數量、涉及的范圍、還是獲取信息的詳細度都在青島市公證行業內遙遙領先。通過李滄區政務大數據的融合應用,讓公證執業活動從過去的電話及人工上門核實的繁瑣程序中解脫出來,解決了調查核實難的困境,節省公證機構人力資源成本,避免了群眾多部門往返跑的情況,進而提升了公證服務效能,提高了公證公信力。政務大數據也為公證創新服務理念提供重要保障,特別是從傳統線下辦證到線上受理、線上審查提供有力支撐。為公證插上大數據的翅膀,李滄公證處努力提升公證服務水平,最大程度地實現“馬上辦、網上辦、就近辦、一次辦”,為當事人帶來更加便利、高效、個性化的公證服務。
青島財經日報/首頁新聞 記者 蔣世龍 通訊員 李婉舒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