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是開拓者前行的刻度,是奮斗者筑夢的見證。
2017年1月,中國共產黨青島市嶗山區第十二次代表大會召開至今,走過五個不平凡的歲月。過去5年,是爬坡過坎、砥礪奮進的5年,是高質量發展搶灘逐潮的5年,是嶗山城鄉面貌發生巨大變化的5年,是民生福祉明顯改善的5年,也是黨的建設工作濃墨重彩的5年。
黨建引領,走好新時代“趕考路”
事業興衰,關鍵在黨。五年來,嶗山區委始終把加強黨的政治建設作為首要任務,高標準開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和黨史學習教育;精心組織開展改革開放40周年、新中國成立70 周年、建黨100周年等系列慶?;顒?;深化落實“第一議題”制度,從嚴落實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完成省委巡視反饋問題整改;區委獲評全省干事創業好班子。
強化干部隊伍建設,出臺激勵干部擔當作為 20 條、干部政治素質和落實力考察等意見,選派97名干部赴深圳和上海開展實訓,選派 42名年輕干部到一線掛職鍛煉,評選表彰“三類好干部”117名,提拔重用處級干部428人次、科級干部877人次,為27名干部容錯糾錯、澄清正名,政法隊伍教育整頓全面完成。
全面夯實基層組織建設,創新“185”城鄉治理體系建設,激發三治融合新活力;組建7個特色“黨建產業聯盟”,東麥窯社區黨支部獲評“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從嚴抓班子、帶隊伍、建制度,完成兩輪社區“兩委”換屆任務,實施社區干部底線管理、考核管理、備案管理,構建選、育、管、用全鏈條工作機制。用力抓好城市基層黨建,出臺樓宇商圈黨建意見,組建樓宇、律師、小個專、物業等11個行業黨委,搭建“活力紅盟”等區域化黨建平臺,實施“165”園區黨建工作法,國際創新園黨群服務中心成為全省領先的兩新黨建陣地。堅持黨管人才,出臺“人才新政22條”,深化招才引智“千山模式”,新引進院士16名、國家級高層次人才47名。
深入推進全面從嚴治黨,堅決貫徹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及其實施細則精神,毫不松懈糾治“四風”,處置問題線索1459件、立案834件、給予黨紀政務處分750人次,其中查處重大職務犯罪案件15起、22人;精準運用“第一種形態”批評教育幫助1249人次;聚焦疫情防控、“大棚房”整治等重大決策部署落實開展政治監督;突出政治巡察定位,累計開展16輪常規巡察、專項巡察、巡察“回頭看”,推動整改問題2890個,實現十二屆區委巡察全覆蓋。
項目集聚,挺起高質量發展的“脊梁”
靜水流深,滄笙踏歌。2021年,嶗山區生產總值突破1000 億元、區級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突破200億元,分別是2016年的1.7倍、1.5倍;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62031元,較2016年增長 43.8%......
這組驕人的數據背后,是這座躍動著勃勃生機與活力的城市,弘揚“創新、拚搏、務實、奉獻” 的新時代嶗山創業精神,努力在推動高質量發展上勇闖新路的結果。目前,嶗山在全市經濟版圖中的地位更加凸顯,嶗山前行的腳步更加鏗鏘有力。
經濟發展靠產業,產業發展靠項目。在過去的五年,嶗山區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以新理念引領新方向,以新思想指導新實踐,以新戰略謀求新發展,把項目建設作為推進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動力和強勁支撐,突出重點、強力攻堅,高效推動283個過億元項目落地,以項目撐起高質量發展的“脊梁”。
在現代金融產業方面,新落戶光大理財、青銀理財、恒豐理財3家銀行理財子公司,資產管理規模突破1萬億元;新增金融機構和類金融企業647家,大型法人機構達到23家,基金管理規模突破900億元;新建成投用金融及配套樓宇400萬平方米;新增上市企業5家,總數達13家;實現金融業增加值205億元,是2016年的2.4倍。
在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方面,新落地歌爾微電子、東華軟件、中科曙光等一批龍頭項目;累計培育獨角獸企業7家,全省第一;累計培育省“十強”產業“雁陣形”集群5個、領軍企業8家,均占全市三分之一;海洋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3%;“四新”經濟增加值占GDP比重超過40%;高新技術企業從190家增長到628家,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比重達到82%;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全省第一;獲批國家級高端智能化家用電器創新中心。
在文化旅游產業方面,新落戶文旅項目25個,入選首批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嶗山風景區獲評國家藍色旅游示范基地。醫藥健康產業,健康城片區11.3平方公里納入城市規劃范圍,建成“一路一廠一中心”等8個基礎設施項目,山東能源研究院、生物醫藥協同創新中心等重點項目加快推進,健康城入選國家首批健康旅游示范基地。
統籌推進,城市鄉村“各美其美”“美美與共”
美輪美奐的城市夜景,綠樹環繞的小山莊,一條條縱橫交錯的山間公路,把原本割裂開來的城鄉串聯起來...... 日前,漫步于嶗山的條條街道,行走于嶗山的山山水水,或是高樓林立,或是浪漫雅致,或是巍峨斑斕,無不述說著嶗山的美麗蝶變。生活在嶗山,環境優美,空氣清新,幸福 的感受常常涌動于心間。
城市形象是城市的名片,是城市軟實力的重要體現。過去的5年,嶗山區加大對城鄉統籌發展力度,繪好規劃藍圖,補好功能短板,改善居住環境,建設美麗鄉村,推動城鄉群協調發展,城市與鄉村的建設齊頭并進,城鄉呈現新面貌,讓城市更有溫度,讓市民更加幸福。
城鄉發展格局縱深拓展,完成《嶗山區2035空間發展戰略規劃》編制,14個片區控規獲批,嶗山省級自然保護區范圍調整和總體規劃獲批。城市功能日趨完善,新建成小麥島公園、石老人城市客廳等城市地標,新增停車泊位1.3萬個,新增集中供熱面積388萬平方米,打通未貫通道路33條,浮山、金嶺山生態公園建成開放,地鐵2號線、11號線通車運行。城鄉環境更加怡居,實施山東頭、朱家洼等4個社區改造,11個社區完成回遷;完成42條道路景觀提升;新增口袋公園29處。鄉村振興戰略深入實施,完成76個綜合管線入地項目,實施46條“四好”農村路提質增效工程,創建2個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10個省級美麗鄉村示范村,美麗鄉村覆蓋率達100%,入選全國村莊清潔先進縣。生態文明建設成效顯著,446件中央和省環保督察主辦件整改到位,整治海岸線30公里,拆除違法建設390余萬平方米,建成綠色建筑370余萬平方米,空氣質量優良率等指標穩居全市前列。
成果共享,為群眾幸?!凹哟a”
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會和諧之本。保障和改善民生,讓人民過上好日子,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住房更寬敞、出行更便捷、教育更普惠、看病更方便……一件件民生實事工程扎實推進,讓發展成果不再僅僅是統計數據,而是千家萬戶的真切感受,是裝在心里的獲得感、寫在臉上的滿意度。五年來,嶗 山區與老百姓共享發展成果,累計民生投入383.6億元,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比重達到70.3%,讓每一位嶗山人都倍感溫暖幸福。
近年來,嶗山區的學生家長有一個明顯的感受是:不需要再“擠破頭”將孩子送入其他區市的名校,好學校就在家門口。這便是得益于嶗山區的教育均衡發展政策。過去5年,嶗山區教育教學質量顯著改善,創造性實施“一長多?!钡募瘓F化辦學模式,由優質學校校長兼任農村社區學校校長,快速提升集團整體的辦學質量。目前全區已成立5個教育集團。改擴建實驗初中、合肥路小學等中小學、幼兒園 33所,新增義務教育和學前教育學位1.5萬余個。
像教育事業一樣,嶗山區也不斷推進其他社會事業實現城鄉均衡發展。集體經濟收入過百萬元的農村社區達到 60%。健康嶗山縱深推進,實施“名醫下鄉”、健康教育、免費查體、“兩癌”篩查等政策舉措,惠及群眾70余萬人次;在全省率先啟動社區門診保障制度改革試點;創建全市首個“全國健康促進區”。
文化嶗山加快建沒,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持續完善,社區文化服務中心覆蓋率達90%,文化館、圖書館獲評國家一級館。綜合保障水平走在省市前列,實施全國社會救助改革創新試點,1.8萬余人次獲得“一戶一策”靶向救助;居民養老保險待遇月均762元;新增城鎮就業5.6萬人,扶持創業9100余人;化解“問題產權”2.6萬余戶,一社區一法律顧問普及率達到 100%,新增智慧安防社區351個,獲評平安山東示范區,群眾幸福指數顯著提升。
凡是過往,皆為序章。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嶗山區3.4萬黨員,1500多個基層黨組織將在省市委的堅強領導下,團結帶領全區廣大干部群眾,踔厲奮發、勇當排頭,同心攜手、邁向未來,奮力開創嶗山高質量發展新篇章,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青島財經日報/首頁新聞 記者 姜喆 通訊員 胡聲銳 梁太宏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