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7日上午,中國共產黨青島市嶗山區第十三次代表大會開幕。過去的五年間,全區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在省市委的堅強領導下,加快建設開放創新宜業怡居的山海品質新城,推動嶗山高質量發展實現新跨越。
這是爭創一流的五年。嶗山區區域綜合實力邁上新臺階,2021年全區生產總值突破 1000 億元、區級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突破 200 億元。上揚的數據的背后,是嶗山區多年來聚焦高質量發展的孜孜求索與拼搏奮進。
這是不斷跨越的五年。嶗山憑借著“快人一步”的思維提前布局。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全面起勢,金融業發展勢頭強勁,“四新經濟”澎湃發展動能。
這是砥礪奮進的五年,美麗鄉村展開畫卷,人與自然和諧共贏,高質量發展是嶗山區實現新跨越的生動注解,發展的最終落腳點在于百姓幸福感和獲得感的提升,品質新城未來可期。
時代大幕起合之際,站在新起點的嶗山區高屋建瓴地擘畫未來五年的新藍圖:高水平打造“四新”經濟集聚區、財富管理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核心區、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的高品質新城區、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和青島促進共同富裕的先行區,加快建設開放創新宜業怡居的山海品質新城,奮力開創嶗山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嶗山,這個活力四射、動能十足的城區,有著一覽眾山的高度、日新月異的速度、卓越不凡的品質,在未來五年,將繼續演繹令人驚嘆的新篇章,動能轉換的新故事。
事爭一流 嶗山邁向高品質新城
2021 年,嶗山區生產總值突破 1000 億元、區級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突破 200 億元,分別是 2016 年的 1.7 倍、1.5 倍;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62031 元,較 2016 年增長 43.8%。
數據的背后,是嶗山區多年來聚焦高質量發展,建設高品質新城的堅實步伐與卓越成就,亦是嶗山區產業發展質量實現新提升的佐證。深入開展“鼓勵創新在嶗山”,嶗山區高效推動 283 個過億元項目落地;稅收過億元樓宇達到35座,其中稅收過 10 億元樓宇7座。
在嶗山,精彩迭出的“財富傳奇”不斷上演,經濟增長新動力不斷涌現,一個新興的城市新金融中心正冉冉升起。在現代金融產業方面,新落戶光大理財、 青銀理財、恒豐理財 3 家銀行理財子公司,資產管理規模突破 1 萬億元;新增金融機構和類金融企業 647 家,大型法人機構達到 23 家,基金管理規模突破 900 億元;新建成投用金融及配套樓宇400萬平方米;新增上市企業5家,總數達13家;實現金融業增加值205億元,是2016年的2.4倍。
當新一代信息技術革命的浪潮來襲,嶗山憑借著“快人一步”的科創思維提前布局。新落地歌爾微電子、東華軟件、中科曙光等一批龍頭項目;累計培育獨角獸企業 7 家,全省第一; 累計培育省“十強”產業“雁陣形”集群5個、領軍企業8家, 均占全市三分之一;海洋生產總值年均增長 13%;“四新”經濟增加值占GDP比重超過40%;高新技術企業從190家增長到628家,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比重達到82%;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全省第一;獲批國家級高端智能化家用電器創新中心。
城鄉環境更宜居,美麗嶗山入畫來。嶗山區鄉村振興戰略深入實施,完成76個綜合管線入地項目, 實施46條“四好”農村路提質增效工程,創建2個全國鄉村旅 游重點村、10個省級美麗鄉村示范村,美麗鄉村覆蓋率達 100%, 入選全國村莊清潔先進縣。生態文明建設成效顯著,整治海岸線30公里,拆除違法建設390余萬平方米,建成綠色建筑370余萬平方米,空氣質量優良率等指標穩居全市前列。
區域的發展最終落腳于百姓幸福感和獲得感的提升,五年來嶗山區民生社會事業取得新發展。累計民生投入383.6億元,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比重達到70.3%;集體經濟收入過百萬元的農村社區達到60%。
教育教學質量顯著提升,新改擴建實驗初中、合肥路小學等中小學、幼兒園33所,新增義務教育和學前教育學位1.5萬余個,中考青島市優質普高錄取人數、普高一批次達線率較 2016 年分別增長3 倍、2.6倍。文化嶗山加快建設,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持續完善,社區文化服務中心覆蓋率達90%,文化館、圖書館獲評國家一級館。
健康嶗山縱深推進,實施“名醫下鄉”、健康教育、免費查體、“兩癌”篩查等政策舉措,惠及群眾70余萬人次;在全省率先啟動社區門診保障制度改革試點;創建全市首個“全國健康促進區”。綜合保障水平走在省市前列,實施全國社會救助改革創新試點,1.8 萬余人次獲得“一戶一策”靶向救助;新增城鎮就業 5.6 萬人,扶持創業 9100 余人。
踔厲奮發 嶗山開啟全新征程
時代之風,永遠向前而起;萬里江河,永遠向海而奔。
未來五年,是嶗山踏上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新征程的關鍵五年,嶗山高質量發展迎來轉型突破、勇當排頭的戰略機遇。放眼全球,百年變局加速演進,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挑戰與機遇前所未有??v觀國內,新發展階段的科學把握、新發展理念的深入踐行、新發展格局的加快構建,為嶗山高質量發展提供了科學指引和正確路徑。
青島新一輪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設釋放的巨大紅利,將為嶗山開辟新空間、注入新活力。立足嶗山,全區上下拼搏奮斗鑄就的綜合實力、產業優勢、創新活力和堅實基礎,為嶗山新一輪跨越發展匯聚起強大動能。
未來五年,嶗山區將積極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事爭一流、唯旗是奪,踔厲奮發、勇當排頭,高水平打造“四新”經濟集聚區、財富管理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核心區、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的高品質新城區、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和青島促進共同富裕的先行區,加快建設開放創新宜業怡居的山海品質新城,奮力開創嶗山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高水平打造“四新”經濟集聚區。發揮駐區高校、科研院所、科技企業等創新主體的集聚優勢,實施傳統產業提升、新經濟企業培育、龍頭企業招引、載體平臺提質增效、產業生態體系搭建等五大行動,加快形成以四大主導產業為重點的“四新”經濟體系。
未來五年,嶗山區“四新”經濟市場主體年均增長 15%以上,“四新”經濟增加值超過750億元、占GDP比重突破 50%;海洋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0%以上;培育打造現代金融服務、虛擬現實2條千億級產業鏈,微電子、生物醫藥等 8 條百億級產業鏈;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比重達到 85%以上。
高水平打造財富管理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核心區。經過多年發展,財富管理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核心區推進金融改革的先試先行,開推動實體經濟與金融聯動,互贏共生,儲備了青島金融業發展的未來潛力。資本之水正在嶗山匯集成“大江大河”,為青島這座城市提供澎湃的動力。
嶗山區堅決扛起國家使命,實施金融區高質量發展行動計劃,加快集聚各類金融資源,建設具有影響力的財富管理核心區、創投風投示范區和數字金融先行區,守牢金融風險防控底線,不斷提升“金家嶺” 財富管理品牌影響力。聚焦金融服務實體經濟,健全和豐富金融 業態,創新金融產品及服務,拓寬實體經濟融資渠道和方式,構建涵蓋企業全生命周期的科技金融服務體系。未來五年,金融業增加值突破 400 億元。
高水平打造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的高品質新城區。未來五年,嶗山區南北協調、五街并進的發展態勢基本形成,基礎設施體系更加完善,人均公共綠地面積、森林覆蓋率等指標全市領先,主城區基本建成 15 分鐘便民生活圈,智慧城區建設走在全省前列。
高水平打造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將“珍珠串成項鏈,將風景串聯成線”,嶗山區具備獨特的資源資源稟賦,近年來,嶗山區生態文明建設工作亮點紛呈,美麗鄉村展開畫卷,人與自然和諧共贏,嶗山區打造鄉村振興的“齊魯樣板”。
堅持全方位全地域全過程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嚴格項目環評準入,實施產業園區節能環保提升工程,構建與碳達峰、碳中和相適應的現代產業體系;倡導綠色健康的生產生活方式,堅決貫徹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 制度,統籌抓好風景名勝區、自然保護區、水源地保護區等重點區域、重要節點生態保護,讓美麗嶗山綠水長流、青山常在。未來五年,新增綠色建筑 400 萬平方米,萬元 GDP 能耗和碳排放 強度保持全市最低,空氣質量綜合指數、空氣質量優良率等指標全市領先。
高水平打造青島促進共同富裕的先行區。以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嶗山區健全完善促進共同富裕的政策體系和體制機制,探索創新就業培訓、創業扶持、生態富民等政策和舉措,推進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依托鄉村產業振興和村莊改造,統籌實施農旅融合、基礎設施提升、黨建產業聯盟等富民強居新模式,持續提升農民財產性收入,讓廣大群眾共享發展紅利。未來五年,人均 GDP 省市領先,集體經濟收入過百萬元農村社區達到 100%,常住人口城鎮化率提升到 86%以上,基本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
回首過去,砥礪前行;展望未來,不忘初心。在新的歷史起點,拼搏創業、砥礪奮進的嶗山區,必將繼續開創更加美好的未來。
青島財經日報/首頁新聞 記者 姜喆 通訊員 胡聲銳 梁太宏 李瑩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