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聊城市鄭家鎮——產業集群 企業聚力創新本報記者 侯琳良
機器轟鳴,人影綽綽,山東聊城市東昌府區鄭家鎮,金帝精密機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廠區,生產場景一派火熱。
從貨品筐里拿起一個閃亮光滑的鋼環,公司副總經理袁錫銘向記者解釋:“這是軸承保持器,如果說軸承是‘眼珠’,保持器則是‘眼眶’,是軌道交通、風力發電、重載貨車、海洋工程裝備、航空、高速數控機床、大功率工程機械等高端裝備不可或缺的關鍵精密零部件!”他一臉驕傲:“公司3個廠區,1000多名工人,正開足馬力全線生產,依然供不應求。就連春節放假期間,都有300多人在加班?!?/p>
小產品,大產業。鎮長康彥深說,鄭家鎮以保持器為主的機械加工業已有40多年歷史,軸承保持器產業起步于上個世紀70年代,從集市到訂單,從家庭作坊到規模企業,到上世紀90年代,全鎮軸承保持器產業得到快速發展,并逐漸形成集群優勢。如今全鎮規模以上企業15家,一般納稅人企業300余家,從業人員3萬多人,產品發展到九大系列、9000多個型號,年銷量達120億副,占全國同類產品總銷量的70%以上,遠銷瑞典、美國、日本、韓國、意大利、南非、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
就在30多年前,金帝還是一個家庭作坊,為何跨越式發展?袁錫銘道破成長秘密:技術創新。
一個軸承保持器,絕對價值低,有的銷售價格一份不超過0.1元,但對技術要求非常高。袁錫銘說,像正在趕制的深溝球軸承保持器,訂單40萬套,出口國外,用于新能源汽車電機軸承,一分鐘轉速超過1.8萬轉,對于產品性能、壽命和可靠性都有特別的要求,加工精度要求極度苛刻。
這些年,金帝擁有“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山東省企業技術中心”“山東省工程實驗室”等科研機構,研發投入占比銷售收入每年不低于5%,自主攻克長壽命、低噪音、高可靠性、整體成等新技術。創新引領之下,金帝拿下“中國制造業單項冠軍培育企業”、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等稱號,成長為我國軸承保持器產業生產規模最大的龍頭企業。
金帝一枝獨秀走在前,對鄭家鎮而言,保持器產業集群發展仍須再發力。記者拿到的一份調研報告顯示,鄭家鎮軸承保持器產業發展面臨土地緊張、資金不足、技術待突破、集中度低、不合理競爭等問題。
如何破題?創新,還是創新。
去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山東時,要求山東“三個走在前”,其中一個便是“在增強經濟社會發展創新力上走在前”。2月7日,山東省召開“虎年”第一會,省委發出動員令,部署抓好科技研發、人才引育、要素保障等“十大創新”。東昌府區委書記馬軍權告訴記者,區里謀劃在鄭家鎮建設一個占地1000畝的產業基地,著眼技術創新、人才創新、產品創新,致力于打造全國一流、國際領先的軸承保持器研發、生產基地,帶動全區產業轉型升級,邁向高質量發展。
從鄭家鎮一域看向整個齊魯大地,2022年,億萬齊魯兒女將奏響創新最強音。(稿件見報有刪減)
《人民日報》(2022年2月13日 1版)
來源: 東岳客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