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一次的旅行,每一次的游戲,每一次好奇心的驅使和滿足,都是寫作的最佳素材。屬于你的觀察,你的發現,你的記錄,都是你生命中的最豐富的的營養。當你讀了我這些小散文以后,我猜想,你一定會說:這樣的經歷我也有過啊,我怎么沒想到把它寫下來呀!那么從現在開始,你也開始試著寫寫,常常寫些二三百字、三五百字的小散文吧!”
——《金波詩意美文》·序
我曾有過作家夢。小學時,最驕傲的就是作文收到老師表揚,被當作范文,由年輕而溫柔的語文老師朗讀。等到初中時,偷偷摸摸地把自己寫的詩寄給雜志社,竟然還真的刊登出來了。
我還記得那首詩,不過是寫清晨被鳥兒的嘰嘰喳喳聲吵醒這樣的生活日常小景罷了。這倒真像金波先生寫詩意美文時說的一樣,只要是屬于我們自己的觀察、發現、記錄,都會成為我們生命中的豐富營養,如果能像他那樣記在筆下,大約也有機會實現作家夢吧。
金波先生的散文,并不寫多么驚世駭俗、難得一見的東西,他寫的也是自然、生活的小景,是每個人都有可能有過,卻放任他們流走的種種內心活動。跟隨他的觀察,他的記錄,我也回想起了不少差點被我見到即遺忘的小景。
冬天遇見的樹
我猜,金波先生喜歡樹,他寫過各種各樣的樹。
春天的樹——
“小樹,在春風里搖,綠了嫩芽,綠了樹梢?!?/span>
夏天的樹——
“一棵開花的合歡樹,點亮了滿樹的紅蠟燭。”
秋天的樹——
“在一陣陣秋風里,它們的綠色消退了,秋天的太陽,又慢慢把它們染黃了?!?/span>
冬天的樹——
“在光禿禿的樹枝上,麻雀就像幾片灰暗的樹葉。它雖然沒有碧綠的顏色,卻比真正的葉子更活潑,更快樂;它們是跳來跳去的葉子,是嘰嘰喳喳唱個不停的葉子?!?/span>

樹什么時候都在,就在馬路邊,公園里,一動不動,肉眼看不見年輪增長,也不能給它們測量身高。但是,一年間在同一條馬路上每天來回,我也有時恍惚,樹仿佛變得不一樣了。
秋天時,有的樹葉黃去,有的仍然在陽光底下顯擺它的綠。有一回我騎自行車路過,一抬頭看見正在悄悄改換衣裳的樹,忍不住停下車來,掏出手機拍攝。
冬天,大多數樹都脫落了樹葉,我還遇到過幾次工作人員鋸掉大樹樹枝,心想大樹真可憐。不過后來聽朋友說,鋸掉大樹只相當于給它們剪一次頭發,而這樣能減少樹木的蒸發量,避免養分流失,這樣它們才能更好地度過嚴寒。
樹的生活原來也這樣豐富,假使我像金波先生那樣不時抬頭,大概既不會發現樹改換衣裳的可愛瞬間,也不會知道鋸樹枝是為了更好地度過嚴寒這個“冷知識”。
紀念每一束陽光
在金波先生的散文里,樹總是有許多朋友,各種各樣的小鳥,小草,還有……陽光!
我喜歡金波先生筆下的陽光——“早晨,我拉開窗簾,陽光就跳進了我的家。誰也捉不住陽光,陽光是屬于大家的。”

在溫暖之余,金波先生筆下的陽光還獨具一種靈動、活潑的性格。
我也見過陽光像個小姑娘一樣一跳一跳的模樣,再多等一秒鐘,它就嘩啦一下,從房子的外墻,跳進了房間里。有時候,可以用小鏡子和她一起游戲,陽光也會開心地一下蹦到這里,一下蹦到那里。
秋天,我住的房間朝西,不過早晨,陽光會借著斜對面大樓的玻璃,一下蹦到我床上來;冬天,我搬了新家,有一扇朝南的玻璃門,每天都可以看到陽光摸進我的房間,一點一點,自以為悄聲地向前向前,鋪滿半個房間。我多希望春天和夏天快點到,好讓我解開陽臺的封印,和陽光來一個全方位的擁抱。
也許,我還可以像金波先生“蘸著滿屋子的陽光描摹母親的身影一樣”,蘸著我半屋子的陽光,寫出一些像樣的文字來,心想著,我就在玻璃門旁擺好了坐墊、靠枕,甚至還泡了一杯茶,就這么坐在陽光里,寫下這些字來。
窗口原來有顏色
我知道窗框可以有顏色,比如我不喜歡的鋁合金窗框,是冰冷的銀色。我的玻璃門框是白色,雖然干凈,但多少也有些冰冷。木制窗框就溫暖多了,白蠟木干凈的微黃,暖黃色的櫻桃木,穩重的胡桃木……我記得小學教室的窗框也曾是木頭的,只是刷上了一層綠色的漆,我喜歡綠色,也覺得好看。
令我驚訝的是,金波先生在他的散文里說:窗口也是有顏色的。

“你的窗口也許是綠色的吧,有細長的綠蔓爬上你的窗子,把一片片葉子慢慢舒展開,給你的窗口染上寧靜的顏色。”
原來是這樣!
回想起來,鄉下老家的房子前,有一大片一大片的油菜花田,春天的時候,我的窗口確實滿眼嫩綠和微黃,隔著玻璃,我也仿佛聞見了青草的芳香,聽見蜜蜂嗡嗡著在花叢中飛來飛去。
我還曾住過一個房子,窗戶前有一棵高大的樹,嘩啦啦的綠葉常常投影在我的窗口;也許……還可以是粉色,學校里有條櫻花大道,大道兩旁的教學樓,春天一定能看到粉色的窗口吧。
而此刻,我的窗口前滿是金色的陽光,遠處是老舊的胡同屋頂,各家各戶的磚瓦都各有自己的味道,偶爾會有一只黑色或白色的貓咪爬上來,一切都是我窗前的小景,任我采集,任我暢想,因為我凝視,才在我的頭腦中扎根。
等到新年,也許到處都會亮起紅色的燈籠,那時候會是什么景象呢?我的窗口也會染上紅顏色嗎?你的窗口在新年里是什么顏色,門前有沒有一顆會換裝的樹呢,這些小景你還記得嗎?也許你也可以像金波先生那樣,用新奇的眼光尋找生活中的小景,用筆記下你眼中的有趣之處,這并不算什么難事!


請輸入驗證碼